忽悠日本出兵杀慈禧救光绪,康有为的骗局是如何被拆穿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20:42 1

摘要: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逃到香港,以“政治流亡者”身份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最后关头光绪帝给了他一道“衣带诏”,密令他到海外搬救兵。

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逃到香港,以“政治流亡者”身份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最后关头光绪帝给了他一道“衣带诏”,密令他到海外搬救兵。

为了让骗局更逼真,康有为还特意请人模仿光绪帝的笔迹,誊抄了一份完整的“密诏”,并在边缘伪造了皇帝的朱批印章。

他甚至编造了“密诏传递过程”:声称光绪帝在被软禁前,趁太监不备,将密诏藏在衣带中,托付给心腹太监,再由太监辗转送到他手中。

这套说辞细节饱满,连“太监如何躲过慈禧眼线”“密诏如何缝进棉袄夹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为后续的忽悠埋下了伏笔。

康有为

现在,我们当然都知道康有为这是信口开河,事实是光绪帝只给过杨锐一道密诏,根本没有给过康有为诏书。但是,当时人们不知道真相,都相信了康有为。

随后,康有为发布了一篇文章《奉诏求救文》,历数慈禧罪状,对慈禧进行无底线的攻击。同时歌颂光绪帝,成功把自己和光绪帝绑在一起。

从此,康有为就一直以“圣主”光绪帝在海外的代言人自居。日本人也被康有为忽悠了,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安排康有为到日本避难,并负担了所有费用。

一,康有为坚决不见孙中山

当时孙中山也流亡日本,日本人每月给100日币,只负担基本生活费用。待遇跟康有为比可谓天上地下。

在日本人看来,孙中山和康有为,虽然一个是慈禧光绪都反,一个是只反慈禧,但是,他们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改变祖国落后面貌,建设新中国。所以,他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事业。

没想到,孙中山三番五次要求与康有为见面,康有为竟然坚决不见。康有为提出,自己是钦差大臣,而孙中山是钦犯,不方便见面。

事实如此吗?当然不是。康有为根本不在乎什么钦犯部钦犯,因为就在这时,他和另外两位钦犯杨衢云和谢攒泰来往密切。

原来,1894年,孙中山和杨衢云等人联合成立香港兴中总会,杨衢云当选为会长,孙中山任秘书。随后,杨衢云和孙中山联合的广州起义失败,两派人马互相指责,产生了矛盾。

1897年孙中山陈少白等人逃亡日本,杨衢云谢攒泰等人常居港澳。康有为和杨衢云谢攒泰秘密联系,双方达成协议,一起干大事。

康有为认为,杨衢云等人都是香港上层人士,实力比孙中山等人强多了。所以,他选择了跟杨衢云派合作。

二、康有为给日本人画“大饼”

1898年11月,康有为通过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见到了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宗方小太郎。

宗方小太郎长期在中国活动,负责收集清朝军政情报,是日本军部决策的重要“智囊”——康有为深知,此人是说服日本出兵的关键。

会面地点选在宗方小太郎的书房,桌上摆着清茶,气氛却暗藏机锋。康有为刚坐下,便从锦袋中取出那份伪造的“衣带诏”,双手捧着递到宗方面前。

康有为声音哽咽:“宗方先生请看,这是圣上亲笔密诏!如今圣上被慈禧老贼软禁瀛台,性命难保,特命我来日本求援,盼贵国能出兵相助,推翻慈禧政权,恢复圣上亲政。”

宗方小太郎接过密诏,仔细翻看,目光停留在“朕命尔赴日本求救”的字句上。他常年研究清朝宫廷,对光绪帝的笔迹略有了解,虽觉字迹似是而非,却未立刻戳穿。

康有为见状,趁热打铁,从怀中掏出一张写满名字的纸,拍在桌上:“先生放心,我方并非无兵可用。你看,这上面是我在国内联络的‘勤王义军’名单,共计上万上流社会子弟兵,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只要开进武昌,就能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

事实上,这份“义军名单”其实就是戊戌变法前谭嗣同和唐才常在湖南成立的变法组织“南学会”成员。当时,变法是潮流,众多官二代富二代纷纷加入南学会,确实有一万多人。

但是,变法失败后,南学会被取缔,会员们早就无影无踪了。

至于张之洞支持,是因为唐才常是张之洞的门生。所以,康有为想当然的认为,张之洞会看在唐才常的面子上支持他们。

为了打动宗方,康有为还抛出了更大的诱饵——“中日同盟”。他说:“若日本能助圣上复位,未来清朝与日本将结为永久同盟。贵国所需的煤铁资源,清朝可优先供应;贵国在华的通商口岸,可进一步扩大范围;甚至在军事上,两国可共组联军,抵御西方列强。”

这番话精准击中了日本军部“扩张在华势力”的野心,宗方小太郎表示方案不错,不过,日本人的去湖南湖北调查之后再做决定。

三,毕永年举报康有为

日本人要去现场调查,这不是就会露馅吗?康有为的办法是,立刻给毕永年去信,要求他制造社会动乱,以便拉起队伍勤王。

比如攻击教堂或者传教士,酿成教案,几乎立刻就会出现社会事件,勤王队伍或许就能趁机发动起来了。

毕永年是湖南哥老会大佬,掌控着几千会党,江湖上非常有名望。而且他也是维新派的骨干力量。

对于康有为曾经计划的“围园杀后”、伪造谭嗣同血书等,毕永年都非常清楚,所以康有为非常信任他。

但是,康有为不知道的是,毕永年认为,谭嗣同的死,都是康有为的责任。他早就对康有为不满了。

现在,接到康有为的密信,毕永年当即就翻脸了:不顾百姓,不顾同志,这是要我去牺牲吗?毕永年深深地失望了。他决定,离开康有为,全心全意追随孙中山。

毕永年

在毕永年眼里,康有为就是孙中山最大的对手。因为日本人认为康有为“奇货可居”,所有的资源都在向康有为倾斜,所以孙中山得到的支持就非常少。

为了让日本人放弃康有为,毕永年决定,揭发当初康有为“围园杀后”的阴谋。

毕永年写成的这份材料叫《诡谋直纪》,为了让日本政府更加相信,它是用日记体的形式写出的。

通过平山周,这份材料先交给了日本驻上海领事,然后再转交给日本外务省,但这毕竟只是毕永年的一家之言,外务省对这份材料将信将疑。

四,康有为面目被揭穿

不久,平山周亲自回到日本,找到了另外一个证人,他就是王照。王照曾经是大清礼部主事,因为支持戊戌变法,失败后和康有为一起逃往日本。

康有为曾经亲自向王照透露过“围园杀后”的计划,所以,逃到日本后,王照就被康有为拘禁了。甚至王照写家信,也要首先经过康梁的检查。

趁康梁不在家,平山周把王照救了出来。随后,王照证实了《诡谋直纪》的真实性,从而拆穿了康有为的真面目。

平山周

同时,日本驻上海领事也亲自拜访了张之洞,去验证康有为所说的“张之洞会支持勤王起义”的真实性。

结果是一谈到康有为,张之洞大人反应激烈,大骂康有为欺君罔上,要求日本把他驱逐出境!

于是,日本人终于明白了,康有为就是一个大忽悠。

1899年4月,日本政府送给康有为9000元“旅费”,把他“礼送”出境,至于那本《诡谋直纪》,就被严格封存在外务省秘密档案里。

这一封存,就是几十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在这之前,我国的史书大多以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为蓝本,没有康有为“围园杀后”的记录。

不过,也正因为日本人没有公开揭露康有为的真面目,使得康有为得以跑到加拿大,创建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继续忽悠爱国华侨捐钱捐物,供他自己挥霍。

不过,康有为也投巨资组织过一次起义,可惜没有发动起来就失败了。下篇文章,我将讲述康有为如何骗捐以及如何组织起义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请注意收看。

来源:一品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