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10月30日,记者在六盘水市就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每年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人数持续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10月30日,记者在六盘水市就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每年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人数持续稳定在42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持续稳定在24万人以上,就业形势持续保持总体稳定。
分类施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方面,坚持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见习培训同步发力,持续做好岗位供给和就业服务,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十四五”以来,全市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4万人,年均帮扶就业率90%以上;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2281人;组织4959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累计派遣高校毕业生和青年见习人员5779人;累计发放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2.25万人3088万元。农村劳动力群体方面,利用岁末年初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稳岗服务,强化输入地、输出地劳务对接,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力度。同时,强化对返乡回流农村劳动力监测和帮扶,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十四五”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规模和全市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均持续保持稳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方面,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深入摸底调查,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荐、职业技能培训等精细化服务,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充分用好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十四五”以来,全市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3.57万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万人。
破解“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农民职业化、劳务组织化方式,通过建立一个平台、培育一个主体、组建一个联盟,实现稳岗就业一批、就近就业一批、技能提升一批。以公共就业服务网、“六盘水就业一码通”为依托,利用信息化等多种手段加强人岗信息对接,搭建供需平台。由市、县两级国有人力资源公司牵头,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实体企业,形成“1+4+N”劳务运作主体,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加入。以工业、农业为主,覆盖多个领域组建“2+N”就业产业培训联盟。工业方面,推动职业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全年开展各类培训3万人次以上,认定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农业方面,围绕“凉都三宝”及特色农业产业季节性用工缺口,实施“万名职业农民队伍”培育计划,应急应景调剂市内外季节性用工。“十四五”以来,全市统筹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28万人次,其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95万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合格88257人。联动总工会、农业农村等部门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提技,推动产业、行业发展。
不断强化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成零工市场(驿站)147个(市本级1个,六枝特区14个、盘州市11个、水城区4个、钟山区117个)。通过零工市场(驿站)办理求职登记1.45万余人,收集发布零工岗位1.3万余个,累计提供就业服务26万余人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载体,依托头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成“钟山区数字化零工市场”“凉都就业直通车”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健全完善,形成以市、县两级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统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现有工作人员,组建就业信息员队伍,建立与工作成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已组建就业信息员队伍1325人,有效夯实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基础。全面做好就业公共服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入企探岗、岗位推送等服务活动,聚焦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实施“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小而美”“专而精”的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平台,帮助劳动者更好找工作、企业更方便招工。“十四五”以来,全市开展招聘求职服务活动超过1100场,组织企业4万余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
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激发城市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扶持等各项扶持政策,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助增收。“十四五”以来,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7亿余元,扶持市场主体1.67万余个,直接带动就业超过4.45万人,拉动社会投资超66亿元。为7300余个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兑现创业扶持补贴6300万余元。强化各类创业载体建设,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建设,营造社会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共建成9个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创业示范园(点)入驻企业(个体)141个,累计带动就业0.42万人;建成6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入孵创业实体739个,累计带动就业0.83万人;认定116个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共吸纳1.39万人就业。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落实“马兰花计划”,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创业指导工作室,“马兰花”创业培训师资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国家级培训师占比超过1/3。“十四五”以来,全市开展创业培训1.6万人次。
下一步,六盘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积极谋划和推动“十五五”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强化服务培训,注重权益保障,全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以最大努力做好就业这项最大的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乌蒙新报记者 石有叶
编辑:周真明
一审:李佳凤
二审:巫娜
三审:赵明
来源:乌蒙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