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上午8点,从合肥坐了最早一班高铁赶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陈默,已经攥着简历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小时后,随着招聘会的开启,超3000名求职者涌入校内。
5月18日上午8点,从合肥坐了最早一班高铁赶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陈默,已经攥着简历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小时后,随着招聘会的开启,超3000名求职者涌入校内。
当天,由南京市委组织部、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2025“IN南京,邀宁来”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校园体育中心门前艺体广场举办。活动“线上+线下”共邀请 1000 余家用人单位提供1.2万个岗位,积极助力南京吸引青年人才,加强人才集聚平台建设。
线上线下“千企万岗”揽人才,AI面试、政策咨询、职业测评等贴心服务,让这场招聘会既像一场“职场嘉年华”,又似一封城市写给青年的“告白信”。
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南京的产业版图,就是我们的前景地图”
近年来,南京强势推进重点产业建设,本次招聘会上的人才需求与南京产业发展布局高度契合。记者了解到,当天的线下专场共有共有183家用人单位到场,提供4200个岗位,为便于求职者快速找到心仪职位,现场划分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新型材料、低空经济和航空航天、现代服务9个产业专区以及1个事业单位专区。
由10家低空经济和航空航天企业组成的专区格外醒目,涵盖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岗位,学历要求以硕博人才为主体。南航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科优势与本次招聘会的产业需求高度契合,招聘会上,南航学子尽显“主场优势”。
“我们学校的工程力学专业可是王牌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李依肖,站在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语气里带着自豪。她的简历上,“复杂机械结构动力学”的研究课题被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王翔用红笔圈出。“你的课题方向完全对口,也是我们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招聘主管指着展板上的岗位说明,“第一年年薪25万起步,公司对高层次人才也设计了完整的培养计划和晋升通道。”
不远处,南京天晴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南京计划三年内建成低空经济示范区,我们需要飞控算法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多名专业人才,一上午简历已经收了近百份简历。”公司招聘专员小杨擦着汗笑着说,来自南航学生的简历占了近一半。
生物医药专区同样火爆。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HR许灵告诉记者:“今天收到的简历中,50%是硕士以上学历,许多候选人有海外科研经历。”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R现场向求职者介绍公司已经开展的项目,直观展示企业实力,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逸昌感叹:“没想到南京的生物医药企业技术这么前沿。”
“原本以为自己研究的控制工程比较宽泛,没想到每个细分领域都能在南京找到精准匹配的岗位。”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毛亚明拿出手机对照招聘展位表,向自己提前标注好的几家企业走去。走过集成电路专区时,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龙头企业的展位前同样排着长队,射频芯片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岗位说明,让他清晰看到南京 “芯片之城”的产业骨架。
“从智能制造到集成电路,从低空经济到新能源,我的研究方向在这里总能找到落地的土壤。”毛亚明攥着攥手中攒下的七八张企业资料感叹,“南京的产业版图,就是我们的前景地图。”
“职场加油站”里的城市温度
“求职变成了一场暖心体验”
除了火热地招聘专区,现场还设置了“职场加油区”,提供AI面试、职业测试、简历问诊等交流互动,让求职者“边玩边找工作”。
在“AI面试”体验区,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浩正对着屏幕紧张地搓手。系统提示他回答“如何应对项目延期”,话音刚落,AI便生成了一份报告:“语速过快显示焦虑,建议深呼吸;逻辑清晰度评分85分,但案例细节不足。”
陈浩苦笑着说:“连AI都能一眼看穿我的紧张。”一旁的志愿者安慰他:“很多企业已经在用这套系统初筛了,平常也可以在网上练练。”
“哎呀!这个鱼篓怎么这么容易坏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届毕业生朱鹮在现场通过手机玩游戏进行职业测评。这是本次招聘会的特色环节,通过一款“小猫钓鱼”的游戏,结合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理论,掘求职者心理行为大数据价值,分析交互情景下的人才特质。游戏中有三种游速不同、价格不一的小鱼以及三种承重不同的鱼篓,被测试者需要用固定数量的鱼篓尽可能地装下更多小鱼换取金币。
“这种形式能够采集个人在受测过程中产生的多维度数据,得到更客观和完整的信息,以此获得受测者的认知能力、风格偏好等方面的信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游戏化交互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招聘、培训、人才盘点、人才发展、企业文化等场景中。
游戏通关后,小程序根据朱鹮在游戏中的每一步动作,总结出了一份性格分析报告。朱鹮说,抗压能力强、善于沟通等分析确实跟她性格和相符,“这些互动体验环节很有意思,让求职变成了一场暖心体验。”
对于还没想好入职哪个领域,能否适应新的城市的年轻人,本次招聘活动在现场提供咨询就业见习、感知体验行动等在宁就业、生活服务事项,用有资质的企业和有保障的待遇,助力初来乍到的职场“小白”体验南京就业环境。
一边找工作、一边享服务,这场充满职场温度与岗位厚度的招聘会带来了诸多就业良机,也诠释着南京对新生代求职者的热情与关怀。本次招聘会既密切关注青年群体就业意愿,又给予年轻人充分的选择空间。
“我们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在轻松的求职氛围中感知南京的城市温度, 不必为简历投递量或即时签约而焦虑。当求职者真正体会到被珍视的诚意以及双向奔赴的价值,南京的城市魅力也自然会深入人心。 ”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
诚意满满的“南京答卷”
“这里有机会,更有温度”
“年薪45万起步的博士后岗位,拥有职称自主评审权,对接省市各类人才政策!”紫金山实验室的招聘海报吸引了不少博士生驻足。该公司人事部博士后主管吴涵说,此次他们共招聘未来网络、内生安全等方向60个博士后,南京的科研平台和人才政策,让他们更有底气与国际顶尖机构竞争。
薪资是南京企业诚意的直接体现。据统计,本次招聘会月薪8000元以上的岗位占比90%,最高年薪达100万元。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特大桥梁设计领军人才岗位开出60万-100万年薪。“顶尖的领军人才是推动事业前进的核心动力,因此,我们不惜重金,打造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只为吸引那些在特大桥梁设计领域拥有深厚造诣、丰富经验和卓越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
现场,“人才房产政策咨询区”的一块展板引发热议:外地毕业生可申请7天免费住宿;硕士每月800元租房补贴连发3年;还提供产权型保障房或者保障性租赁住房……“算上补贴,我在江宁租房相当于每月只花400块!”从武汉来的硕士研究生乐以李当场拍了展板照片发给家人。
记者看到,招聘会上不少企业会根据求职者简历情况相互推荐,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人才生态协同。例如,一位研究桥梁健康监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向某交通工程企业投递简历时,招聘专员发现其论文研究方向与隔壁展台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求高度匹配,便主动带着求职者前往对接,最终促成双方现场深入交流。
更典型的是,紫金山实验室的招聘团队在收到一名材料科学专业博士生的简历后,发现其主攻的纳米复合材料应用方向与苏交科集团某新材料研发岗位更为契合,便立即联系苏交科的招聘负责人前来沟通。“我们两家实验室在科研上有不少交叉领域,帮助人才找到更适配的平台,比单纯‘抢人’更有意义。”
“做年轻人的陪跑者,而非裁判员。”南京对青年人才的友好环境也在本次招聘会上得到充分展现。
活动尾声,主办方公布了一组数据:现场收取简历4202份,硕博占比超55%,达成初步意向722人,超5.6万人观看线上直播。这些数字背后,是南京与青年人才的“双向奔赴”。正如一位求职者在留言板上写下的:“这里有机会,更有温度。”
【记者手记】如何让年轻人和城市“相互成就”?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的展位上,厚厚一摞简历中夹着张便签条,上面是哈工大博士生顾诚的字迹:“我想参与设计中国自己的低空交通规则。”
这些散落在展台间的青春野心,终将在南京的产业土壤里生根发芽。正如一位HR在收拾展架时的感慨:“今天我们收的不是简历,而是未来改变南京的‘种子’。”
此刻,这座城市正在回答那个关乎未来的命题——如何让年轻人和城市“相互成就”?
答案或许就藏在求职者离场时攥紧的offer里,藏在梧桐树下那些关于理想的私语中,更藏在每个展位后,那座城市为青春精心准备的“诚意宇宙”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