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60年干细胞发展史:糖尿病、骨关节炎应用最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9:58 1

摘要:近期,国际权威期刊《Bioengineering &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最新综述[1],系统回顾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全球临床进展,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全球各种注册临床试验中的疾病适应症,以及实现临床转化的五大挑战,为我们

本期撰文:福建医科 YANG

本文审核专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教授

随着再生医学的蓬勃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干细胞类型,正推动着医学变革。

近期,国际权威期刊《Bioengineering &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最新综述[1],系统回顾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全球临床进展,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全球各种注册临床试验中的疾病适应症,以及实现临床转化的五大挑战,为我们理解间充质干细胞发展提供全新视角。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现状

01:已获批上市的MSCs产品: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7款余款MSCs产品成功获批上市,获批上市的MSCs产品其来源多样,包括骨髓、脐带、脂肪组织等,临床适应症也越来越广泛,如皮下组织缺陷、克罗恩病、膝骨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脊髓损伤、自闭症等。

下表汇总了目前获批上市MSCs的具体信息。

02:正在进行中的MSCs相关临床试验:

根据该文献[1],还有大量的MSCs相关临床试验已经注册,其中1期为34.10%,1/2期为 27.46%,2 期为 21.10%。小部分试验进展到3期(5.20%)。

图片来自文献[1]

MSCs的免疫调节和再生特性显着拓宽了其临床用途。

MSCs最大的疾病适应症类别属于内分泌/代谢/骨科(占相关研究的18.21%),主要包括糖尿病相关疾病和骨关节炎。

静脉输注MSCs已用于治疗1 型糖尿病,MSCs可将血清细胞因子模式从促炎转变为抗炎,并增加外周血细胞中调节性 T 细胞的数量。这种方法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每日胰岛素需求,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提高 C 肽水平。

MSCs还在 2 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治疗效果,从而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炎症和透明样关节软骨再生[1]。

肺部疾病适应症占MSCs临床试验的 13.01%,自身免疫/炎症疾病适应症占试验的12.72%,主要针对克罗恩病、硬化症、COVID-19 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

静脉注射后,MSCs首先进入肺部,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强大的全身和局部免疫调节作用。有 29 项试验专注于 COVID-19 相关适应症,利用 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来管理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

几项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和改善肺功能来降低 COVID-19 患者的死亡风险[1]。

此外,心血管疾病适应症占MSCs临床试验总数的 9.54%。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明可以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此外,还有 11 项临床试验侧重于与性功能障碍或不孕症相关的适应症[1]。

图片来自文献[2]

MSCs临床转化的五大挑战

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仍应解决几个主要挑战:

图片来自文献2

(1)MSCs的最佳来源:考虑不同细胞来源之间的差异以及它如何影响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来源在确定可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增殖能力和分化潜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丰富,骨髓来源研究最早,但提取需侵入性操作,且增殖能力随供体年龄下降;脂肪来源经吸脂即可获取,数量丰富,免疫调节能力强,是理想选择之一;脐带、胎盘来源的则因增殖快、免疫原性低、伦理争议小,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种子细胞”。

并且,确定MSCs的最佳来源需综合考虑疾病适应症,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4)

MSCs的特性因来源以及供体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和遗传背景而异。组织来源和供体谱的这些变化导致M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差异,从而导致治疗之间的治疗效果水平不同。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时一定要将功能异质性考虑在内。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

(3)确保移植后的生物活性和存活力:在任何细胞疗法中,移植的细胞保持活力并保留其功能至关重要。MSCs的注射途径极大地影响了它们的活力和在体内执行所需功能的能力。

(4)优化靶向递送和迁移能力:移植细胞归巢于体内所需部位的能力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了解MSCs自然运输的位置以及靶向递送如何随不同递送方法而变化显得非常重要。

小结

随着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它正为多种顽疾以及健康问题提供新的干预策略。全球数百项临床试验的证据积累,标准化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以及创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共同推动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走向成熟化、标准化,最终为无数患者带来再生医学的福音。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的完成和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的上市,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改变许多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格局,真正开启再生医学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https://aich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btm2.70000

[2] Patel JC, Shukla M, Shukla M. From bench to bedside: translat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ies through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evidence. Front Bioeng Biotechnol. 2025;13:1639439. Published 2025 Jul 30. doi:10.3389/fbioe.2025.1639439

[3] Stolzing A, Jones E, McGonagle D, et al. Age-related changes in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nsequences for cell therapies[J]. 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 2008, 129(3): 163-173.

[4] Zanotti S, Kalajzic I, Aguila H L, et al. Sex and Genetic Factors Determine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Murin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J]. PLoS ONE, 2014, 9(1): e86757.

来源:冒菜与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