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之前的武王伐纣是依靠武力推翻殷商不同,东周的灭亡是悄无声息的。我在很多作品里这样描述东周的灭亡:无疾而终。其实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在位时期,周朝已经没有土地了。周天子寄居在西周公国地盘上。秦吞并西周公国以后,周天子和秦昭襄王同时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当然,秦王没有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个词汇叫“周秦之变”。周秦之变,指的是秦取代周以后,华夏社会的变化。那么,周秦之变都有哪些变化?
从社会制度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两次制度变革,都是相对和平的,而非充满血腥:这两次变革,第一次是周秦之变,第二次是清帝退位。
先说周秦之变。
和之前的武王伐纣是依靠武力推翻殷商不同,东周的灭亡是悄无声息的。我在很多作品里这样描述东周的灭亡:无疾而终。其实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在位时期,周朝已经没有土地了。周天子寄居在西周公国地盘上。秦吞并西周公国以后,周天子和秦昭襄王同时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当然,秦王没有难为周天子,但也没有理睬周天子。周天子驾崩以后,周天子的继承人也没主张拥立新的天子。就这样,周朝无声无息的灭亡了。而从周天子驾崩,到后来的秦王政统一天下,这期间,华夏是没有天下共主的——我的一个读者去年跟帖表示,周天子其实就是个小诸侯,所以他的缺位不重要。其实我觉得,这读者可能压根不知道啥叫诸侯。否则说不出周赧王是诸侯的话来——可能这读者觉得,占领一块地盘就叫诸侯,而意识不到法理问题。
周被秦取代,用传统史观的角度,叫“封建变郡县”。用阶级史观来看,叫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
再说清帝退位。虽然清帝退位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并且武昌起义之后,清兵和革命军打了半年。但是,战争持续一半,清帝就迫于内外压力宣布逊位。清帝逊位在世界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因为在当时的世界各国历史上,封建君主被推翻,无一例外不都是人头滚滚。而清帝退位的成本无疑小很多。清帝退位,也意味着共和时代开始了。
2、周秦之变的特点上文说过,周秦之变的特点可以用两种史观解读。
先说传统史观。
传统史观认为,周秦之变的特点在于封建变郡县。这个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制。在秦朝之前的朝代,都是奉行分封制的。但是在秦始皇以后,郡县制成了主流,而分封制,很大程度成了君主在无奈之下的选择——比如汉朝刘邦虽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但是这是从汉朝当时的行政水平来出发,做出来的决定。
当然本质上来说,封建变郡县的本质也是生产力进步的一种必然。毕竟,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行政水平产生影响。最终,改变地方治理的形态。
再说阶级史观。
阶级史观认为的封建社会,和传统史观不同。
阶级史观认为的封建社会,指的是生产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即阶级史观认为的封建,指的是农民对地主有依附关系——虽然农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地主节制,但是,农民需要依靠地主提供的生产资料来谋生。这一点和奴隶制社会有本质不同。
并且,和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可以杀戮奴隶,甚至推行奴隶殉葬不同,地主对于农民更多的是经济剥削。
同时,虽然封建社会也存在卖身为奴的现象。但是,按照唐朝法律,主杀奴,也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成本的。
来源:人文之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