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河水自流灌溉的滋养下,这里自古就是富庶的塞上江南,运行了2000多年的引黄古渠灌溉系统,至今仍在这片土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奇迹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10月30日21:40, 广 西卫视 播出大型融媒体项目《家园》(第三季 )之《同饮一河水》。
黄河,从黑山峡进入宁夏,一路向北蜿蜒397公里,纵贯宁夏北部1.7万平方公里,造就了沟渠纵横,富饶多姿,河湖湿地遍布的宁夏平原。
在黄河水自流灌溉的滋养下,这里自古就是富庶的塞上江南,运行了2000多年的引黄古渠灌溉系统,至今仍在这片土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奇迹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而在宁夏中南部,这片地势高于宁夏北部300至1000米,黄河水无法抵达的地区,却因极度缺水而与北部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干旱贫瘠、生态脆弱。
直到半个世纪前,承载着无数人祈盼的黄河水,开始按照人的意志一路向南,蜿蜒前行在宁夏中南部的版图上...
这里是坐落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红寺堡,全国最大的单体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
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就在王自福出生的那一年,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在这里开工建设,将相距只有8公里的黄河水抬升300米后,“扬”到了红寺堡高地...自此,这个与黄河擦肩而过的荒原迎来了新生,23.5万西海固移民有了新的家园,他们的命运也从此被改写。
按照不同种类的作物,通过全面铺设喷灌、滴灌的现代节灌技术,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水的利用率达到了95%,而为了能更高效利用每一方水和每一寸土地,种什么样的作物也要精挑细选。
黄花菜、枸杞、酿酒葡萄是红寺堡的几大特色产业,也是因地制宜、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必然选择。
对每一滴黄河水的精准使用,让70 多万亩荒漠化土地蜕变为沃野良田,随之带来的生态变迁,也让红寺堡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生态红利,向着共同富裕同步迈进,这是红寺堡探索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远处这座位于红寺堡城区26公里,海拔2624米的高山,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母亲山”,它就是与贺兰山、六盘山并称为宁夏“一河三山”生态坐标之一的罗山。
作为宁夏中部的地理“屋脊”和绿色生态屏障,罗山有效阻滞毛乌素沙地的南侵,遏制了周边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的进程,是宁夏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2002年,罗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单元,实施全面封禁保护。
随着生态的改变,罗山一带雨水日益增多,自然植被逐步恢复,伴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洪积扇荒漠草原、针阔混交、山地森林、亚高山草甸等景象次第铺展,历史上著名的宁夏八景之一“罗山叠翠”,也在旱塬之上重现风姿。
同饮一河水,从宁夏北部平原河湖湿地的候鸟欢歌,到中部干旱带的生态蝶变,再到南部黄土高原的生态产业新生,都是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的生动注脚。
在这片被母亲河亲吻过的土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植于血脉,渗透进肌理,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中,宁夏以生态为笔,以山河为卷,正与各族儿女携手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态文明壮美篇章。
10月30日21:40
广 西卫视 播出
《家园》之《同饮一河水》
来源:广西卫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