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萨尔浒到松锦大战,八旗军20年时间将明军至少30万野战精锐埋在了辽东和华北。满清在清初还在各地建立满城,利用机动优势兵力控制各地。
从萨尔浒到松锦大战,八旗军20年时间将明军至少30万野战精锐埋在了辽东和华北。满清在清初还在各地建立满城,利用机动优势兵力控制各地。
乾隆皇帝御笔,纪念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明军
不过自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起,南方各地的八旗和绿营被广西老表一波波的击败。连带各地满城也被摧毁。
曾经是清廷武力支柱的八旗军在战争中后期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导战场的力量,迫使清廷不得不依赖曾国藩为首的团练武装进行镇压。
太平军几乎瓦解了清廷在南方的军事存在
太平天国灭亡一年以后,太平军余部与捻军联合,在高楼寨之战中大败清军,斩杀清军主将僧格林沁,至此满清开国以来依赖的满蒙核心军事力量也完蛋了。
僧格林沁被杀,满清可倚靠的最后机动力量消失
清廷再难整合一支机动的野战部队,不过毕竟清廷维持了200多年统治架构。华北特别是京师的八旗架构还很完整。北京天津的旗人数量也不少,即使是太平天国的北伐也没有对这里的八旗力量造成大的影响。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京师八旗的战斗力有多强,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几十年,一直没有敌人去“检验”他们的成色罢了。
1900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是八旗作为军事力量最后一次大规模投入战场,也是自八里桥之战后,京师的八旗此次蒙受重大损失。
至此之后,八旗的军事、政治、身份特权完全丧失。清廷完全失去了自己能掌控的军事力量,这个老朽的王朝进入死亡倒计时。
1900年时京师的八旗军作为清朝压箱底军事支柱,不少部分兵力参与了北京天津的作战。大量旗兵在天津、北京保卫战中被击杀殆尽。
帝国主义国家客观上完成了对清廷八旗军事力量的“去军事化”。
笔者在天津读书时,很喜欢在七里台、八里台闲逛。这里在1900年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场
19世纪末,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传教,商品倾销,法外治权等手段已经在华北积累了巨量的中外矛盾。洋鬼子和二鬼子依仗着朝廷的偏袒欺辱当地百姓,华北山东到处是乡民自组织的社团,这就是义和团运动的前身。当时不单单在民间,朝中不满帝国主义侵略的高官也大有人在。
终于在庚子年爆发了大规模冲突,联军陈兵大沽口,准备一举拿下北京。
1900年塘沽被缴获的清军火炮
清末北京的八旗部队建制还比较完整,当时北京内城原有八旗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火器营等共25000余名兵丁。
甚至还有乾隆朝留下打大小金川的山地部队——健锐营。
大小金川战役大放异彩的健锐营,拔掉了大量土司碉楼
不过虽然人数不少,但是真正能持火器上城作战的,只有神机营、虎神营等少量部队。除了八旗部队,天津还有装备更好,战斗技巧更强的淮军部队。当时大量的义和团虽然没有火器,但是参战热情也很高。
守备天津的部队是淮军为底子的武卫军+八旗+义和团。聂士成的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的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武卫军1899年6月正式成军,对军事科学、械弹知识、战略战术思想有一定了解,这支军队的目标是致力于保卫京师。
在联军攻击天津时,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是主力,部分八旗兵负责天津城垣的防御。7月9日,聂士成壮烈殉国。
西方当时的漫画,中国被看成是一个泥足巨人不堪一击
在八里台、紫竹林等战场,八旗军与义和团、淮军协同冲锋,但是伤亡惨重,没有有效的阻挡联军。这期间八旗军阵亡了几千人,加上负伤比例,这个伤亡已经伤筋动骨了。
天津城破后,侵华日军在城内
后来义和团和联军通往北京的路上发动了几次奇袭,但也因为缺少重武器和战术技巧没有挡住联军。
到了8月,近2万联军已经兵临城下。从天津回撤的八旗军和部分义勇、义和团开始组织城防。偌大的北京城已经摇摇欲坠。
北京城墙在古典时代是能挡住骑兵为主的军事力量冲击的,但是挡不住近代炮火的轰击。
战后一片狼藉的京城,左上角是北京肃亲王府残垣
当8月13日,侵略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此时的北京有从天津撤下的武卫军、各地的义和团和城内建制还算完整的八旗各部队。但是普遍装备落后,战斗意志低落,而且各支部队互不隶属,没有统一的调配。
京城的首脑们惶恐不安,已经准备在“不利”情况下“西狩”,统治者实际已经放弃守土的责任。
慈禧太后已经准备跑了
8月13日各国部队开始攻城。
东便门:主要由正白旗汉军和部分义和团防守,进攻方是日军。守军进行了抵抗,但很快被日军突破。
朝阳门(齐化门):由荣禄的武卫中军、载漪的虎神营以及部分八旗兵防守,进攻方是俄军。此处发生了较为激烈的战斗,俄军动用重炮轰击城门,守军一度顽强抵抗,但最终被攻破。
东直门之战,俄军在此遭遇抵抗,但成功破城。
安定门之战,英军、美军等部队从此方向进攻,遭遇的抵抗较弱。
广渠门之战,这是最耻辱的一战,防守广渠门的是武卫中军和八旗守军,但未作认真抵抗即行溃散。英军甚至通过下水道的水门未遇任何抵抗就进入了内城,成为第一支进入北京内城的外国军队。
270年前的己巳之变,八旗的祖先在广渠门大战明军,开启了他们入主中原之路
270年前,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绕开袁崇焕防守的宁锦防线,打到北京城下,在广渠门和德胜门开启了八旗军在华北无敌的时代。而270年后同样是广渠门,八旗耻辱性的让英军不费吹灰之力进入京城。
8月14-15日:
在联军攻破外城向内城和皇城推进时,仍有零星的抵抗。例如在地安门,神机营和八旗护军曾与日军展开巷战,但无法挽回大局。曾经在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大放异彩的健锐营,在巷战中阻击侵略军,全军覆没。慈禧太后、光绪帝于8月15日凌晨仓皇出逃。
北京城陷后,前门的建筑和箭楼烧成了一片瓦砾
八国联军破城后,立即对八旗展开了报复。大量八旗被缴械,八旗建制、营房被摧毁。北京不仅没有守住,八旗作为一支军事力量也完全荡然无存。
为了羞辱和直接清廷,八国联军战后杀人诛心,要求清廷严惩对外强硬的旗人官员。名单达到41人之多。名单上的41人,大部分是让清政府自己“清理门户”。
“惩办”方式多样:他们的最终命运由清廷的谕旨决定,包括:
赐死(如庄亲王载勋)
斩首(如巡抚毓贤)
流放(如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
革职永不叙用(众多官员)
对于八旗组织和政治、经济特权,联军也是釜底抽薪。
和议和的条件之一,“严惩排外的旗人官员”
以下10条事实是微博网友“装甲省油灯”的微博总结。
1、立即缴械:
8 月 15–20 日入城当日即张贴《告旗兵示》:限 24小时内将火器、弓箭、刀矛、号衣交各区教堂或联军哨所,违者格杀。包括内城八旗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火器营、健锐营等一切现役旗兵。美国海军陆战队日志记:“收枪18736 支、火炮97门、战马 2,300 匹”。
当时意大利的新闻周刊宣扬联军的胜利
2、搜捕“首恶”:
8月15日–1901 年2月,公布《缉捕名单》41人:载漪、载澜、刚毅等宗室+八旗都统 8 名+虎神营翼长7名;悬赏白银 1000–10000 两。
八旗上三旗都统、前锋统领、虎神营翼长、神机营管带名单贴于各城门、教堂,联军与教民共同执行。
被联军缉捕的宗室廷雍,赴死时毫不畏惧,他曾任直隶布政使护总督,因同情义和团运动被杀,算是个有骨气的人
3、划区占领:
8月20日,成立“北京管理委员会”,将内城划为 11 个占领区(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西、比、荷),每区设“旗产清理局”。所有旗房、旗地、官房、仓廒、马圈旗产被登记、贴封条,部分立即拍卖抵军费。
进入紫禁城阅兵的德军
4、集中看押:
8月25日–1901年5月,把正黄、镶黄、正白三旗残部 2100 余人驱至地坛;其余各旗残部分别驱至先农坛、日坛、国子监;每日点名,老弱妇孺另圈于雍和宫。德军第 3 步兵旅日志:“地坛每日饿死 20–30 人”。
到1901年5月,能自己走出看押圈的不足400人,其余“病死或失踪”。
5、拆毁旗营:
8月20日–9月底,下令拆毁“内城九门城楼及瓮城”(含八旗炮位 168 座);火器营、健锐营营地夷为平地;圆明园护军营房全部焚毁。英军工程兵报告“共拆毁房屋 4200 间”。连集合、训练、屯驻的物理空间都消失,“旗营”一词在官方地图上被抹去。内城24仓、旗房 9700 余间、旗地15万余亩被贴封条或拍卖。
据《顺天府档案》1903 年统计,北京旗人人均住房面积下降 60%,人均3.1间下降到1.2间。
6、马匹、军器集中销毁:
8月25–30日,收缴八旗“官马”6800匹,除联军自用外,余皆就地枪决;战刀、长枪、盔甲集中前门瓮城当众焚毁。
大量武器、马匹被收缴,清廷战后再也没能力重新武装八旗
北京八旗所有重型火器、骑兵马匹一夜清零,此后十年内再也凑不出一个完整的骑兵营。
7、旗籍档案焚毁:
8月16–20日,联军搜查户部后库、内务府档房、八旗都统衙门,将旗籍、俸饷、旗地册籍全部点火焚毁,火三日不熄。清宫《庚子档案》仅存残卷 3%。1901 年清廷想补发一次旗饷,却找不到任何原始底册,只能“凭各人自报”。侵略军的破坏正是现代研究八旗历史时资料严重缺失的主要原因。
西方当时的辱华漫画
正黄、镶黄、正白三旗都统衙门被占为联军司令部;
1902年清政府设“善后八旗局”,但既无档案又无公产,只能空挂牌子。
8、禁止旗服、旗语:
8月25日,发布告示:凡穿黄马褂、带翎顶、用满语呼喝者,“以匪论”,可当场格杀。联军宪兵队巡查,北京城内旗人迅速丢掉旗装、铠甲、马褂,旗人为保命改穿汉服。清初为了剃发易服杀了不少汉人,结果到了洋人这里一切都返回来了。
9、经济绝源:
8月15日,封存内城 24 仓,冻结户部银库(仅剩 37 万两),旗饷俸米一律停发。旗人日记:“断粮40日后始有教会粥棚”。联军撤退以后,旗营一片废墟,户部无银,八旗俸饷事实上停发。旗人生活无着落,随即出现典当潮。
1901-1903 年,仅北京当铺就收到官补褂 4.3 万件、朝珠 1.8 万挂,旗人靠变卖官服、首饰换玉米面度日。
遛鸟的旗人
1902 年顺天府赈济案记载,“京师旗人十户九饥,每日领粥者 6-7 万人”。
10、“善后”遣散:
1901年3–8月《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被迫下令“京旗各营兵丁,愿归农者听其自便”;联军同时在各区张贴“出旗免罪”告示,限期离城。据北洋善后局《庚子京师赈抚案》档案,一年内仅北京旗人出旗 63000 余人。
到 1905 年新政普查,北京旗人只有63% 能说出自己原属哪一旗,其余已“旗不旗、民不民”。
这10条实施后北京旗人在经济上破产、政治上丧失特权沦为一般百姓。清廷也不可能依靠旗人组织新的军政班底。
1882年(光绪八年)内城旗人有44万,庚子后的1910年下降到不足20万人。这其中,内城18–45岁旗籍壮丁只有7500 人。
崛起于白山黑水,曾经无敌于东亚的军事劲旅,满清最忠诚的打手从此走下了历史舞台。
来源:宇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