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山阳检察院深刻把握新时代法律监督职责,主动将检察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以一抹鲜亮的“检察蓝”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山阳检察院深刻把握新时代法律监督职责,主动将检察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以一抹鲜亮的“检察蓝”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一、能动履职,当好矛盾化解的“稳压器”
山阳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变被动受理为主动靠前,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方面,依托在乡镇、街道设立的“检察联络站”,检察官定期与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联动,对摸排到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等常见民事争议,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引导当事人和解息诉,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另一方面,在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时,全面推行刑事和解制度,将犯罪嫌疑人悔罪表现、赔偿损失等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于达成和解的依法适用不起诉或提出从宽量刑建议,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融入网格,当好公共利益的“守护人”
针对基层治理中可能存在的公共利益受损风险,山阳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巡查。通过网格员提供的线索和自行排查,及时发现并办理了涉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固体废物违规堆放、保健品虚假宣传等一系列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职,有效解决了多个长期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三、数字赋能,当好风险预警的“前哨站”
在数字时代,山阳检察院积极探索“数字检察”模式,赋能基层智慧治理。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近年来办理的案件进行综合分析,精准梳理出辖区内案件高发的区域、类型和人群特征,形成社会治理风险研判报告。该报告为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开展专项整治提供了精准的法治参考。
四、普法先行,当好法治意识的“播种机”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根本在于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山阳检察院组建青年检察官普法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围绕防范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民法典普及等主题,开展“订单式”普法宣传。同时,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以案释法,制作推送通俗易懂的普法短视频和文章,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全社会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山阳检察院将继续深耕主责主业,以更优的检察履职延伸服务触角,让“检察蓝”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中更加熠熠生辉,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更多检察智慧和力量。(张玲)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来源:陕西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