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一飞行员在训练中忽然改变航向失联,叶帅:祖国欢迎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6:50 1

摘要:1963年6月1日,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徐廷泽在例行训练中突然转向,飞越海峡直奔大陆。这事一出,台湾那边急了眼,大陆这边却平静接纳,很快就传开消息。徐廷泽的归来,不是个人小事儿,而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从台湾驾机起义的空军人员,体现了党的宽大政策,也给那些还在岛

1963年6月1日,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徐廷泽在例行训练中突然转向,飞越海峡直奔大陆。这事一出,台湾那边急了眼,大陆这边却平静接纳,很快就传开消息。徐廷泽的归来,不是个人小事儿,而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从台湾驾机起义的空军人员,体现了党的宽大政策,也给那些还在岛上纠结的人提了个醒。

徐廷泽重庆出生,1945年就入国民党军,1949年后随国民党去台湾,在空军第二联队第十一大队第四十二中队当上尉飞行员。手艺好,飞F-86F这种美制战斗机游刃有余。1963年6月1日,他带队执行日常巡航训练,从新竹空军基地起飞,本该按航线走完就回。可中途他改变了航向,直奔东边大陆。

台湾地面指挥部很快就发现信号不对劲,呼叫半天没回应,赶紧派四架飞机追击。结果徐廷泽技术过硬,把追兵甩掉,继续往前冲。台湾广播赶紧说飞机因天气失联,下落不明,内部却心知肚明这是叛逃,可当时国民党军心不稳,不敢公开承认,怕影响士气。

而国民党当局对飞行员管得严,监视多,徐廷泽能飞出来,靠的是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祖国的念想。从解放战争末期起,他就没回过大陆,飞这么一趟,等于赌上一切。降落地点是福建龙田空军基地,那天雨小,机场雷达早盯上这架不明机,防空部队本想开火,但上级指令观察动向,没恶意就别动。徐廷泽安全着陆后,主动表示投诚,当地部队迅速护送,隔离飞机检查。两天后,6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消息,通报原蒋军空军上尉飞行员徐廷泽驾机起义,飞返祖国,在华东某机场安全降落。

从这儿看,徐廷泽的转向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国民党空军那时靠美援装备,内部矛盾多,飞行员起义不是孤例,但徐廷泽是头一个这么干的。两岸实力对比下,他的选择顺应了历史潮流,也暴露了国民党当局的虚弱。党对这类事件处理稳当,先确认身份,再上报中央,避免任何意外。

徐廷泽落地后,党没把他当外人,很快就安排安置。第四天,6月5日,空军在龙田基地办欢迎仪式,司令员刘亚楼亲自主持,宣布授予他空军少校军衔,奖励黄金2500两。这待遇实打实,体现了组织对归国人员的信任和关怀。没提他过去在国民党干过啥,只说欢迎他为新中国空军出力。仪式上,官兵鼓掌欢迎,氛围热烈,徐廷泽很快就融入集体。

再过十六天,6月21日,中央层面重视起来,叶剑英元帅在中南海会见他,还请张治中和傅作义两位老同志作陪。叶帅握手时说,祖国欢迎你,表达了党中央的肯定和信任。这接见不一般,叶帅是党内元老,抓军事工作多年,他的表态等于给徐廷泽吃了定心丸。饭桌上聊得投机,谈空军建设,徐廷泽汇报了台湾那边的情况,组织听后记在心里,用来完善对台工作。四天后,6月25日,周恩来总理又单独召见,关心他的生活和家属团聚,还叮嘱有困难随时写信。

这些欢迎环节,层层递进,国民党那边封锁消息,内部调查队友,搞得人心惶惶,可治标不治本。相比之下,党的政策接地气,不搞株连,只看现在贡献。

安置好后,徐廷泽很快参与空军技术工作,提供F-86F的性能数据,帮助我军评估敌机弱点。这架飞机最大速度1100公里每小时,机动性强,拆解后成了宝贵资料,优化了训练方案。他当上教员,传授飞行技能给年轻飞行员,避开敏感话题,专注业务。几年下来,徐廷泽适应了大陆节奏,1978年经组织审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他五十出头,正值改革开放起步,他也转业回山东老家,任中国民航总局山东民航管理局副局长,继续干航空管理。

徐廷泽的一生,没大起大落,但贡献实实在在。从飞行员到管理干部,他把台湾学来的技术全带回来,用在祖国建设上。退休后在北京安度晚年,偶尔忆起往事,总说党的信任让他无悔。这故事告诉我们,个人归属感来自集体温暖,党对台胞的政策就是这样,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国民党当局当年阻拦不住,现在两岸交流更多,徐廷泽的飞机还保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当作历史见证。

来源:盛苍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