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如今,外国多家曾带头唱衰中国的媒体,却集体“倒戈”,有的直言“中国无需再向世界证明什么”,有的甚至承认“人工智能的未来属于中国”。
“以前总说中国技术靠模仿,现在才发现我们追错了方向。”
多少年以前,西方媒体镜头里的中国,还是吃不饱饭、没素质、没技术的刻板标签。
可如今,外国多家曾带头唱衰中国的媒体,却集体“倒戈”,有的直言“中国无需再向世界证明什么”,有的甚至承认“人工智能的未来属于中国”。
这不是西方突然 “心软”,而是中国摆在全球面前的成果,实在藏不住了。
就在10月30日,又一个重磅消息刷屏,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瞄准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这一次飞天,不只是航天的进步,更是中国近十年科技爆发的缩影。
若把时间拉回10年前,欧美媒体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堪称“苛刻”,2015年前后,美国《巴伦周刊》直接用封面报道看空阿里巴巴,断言“阿里股价会腰斩”,其他欧美媒体跟着附和,把中国互联网企业全贴上“抄袭者”标签。
可谁能想到,10年后的2025年,《经济学人》竟用“中国手持阿里牌王炸”做封面,直白承认“欧美企业最强对手已来自中国”。
更戏剧性的是,当年带头做空阿里的空头查诺斯,如今已亏损近百亿美元黯然离场,连“股神”巴菲特都公开惋惜:错过阿里是我终生遗憾。
不只是互联网领域,科技圈的态度反转更扎眼,2019年,西方媒体还抱团炒作“5G 安全论”,把华为等中国企业污名化,逼得不少国家跟风限制。
可到了202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发专题视频,坦承“中国在汽车、新能源、AI 等多个科技领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更直接,今年 7月的新闻里,一句“人工智能的未来是开源的,而且是属于中国的”,让不少西方网友直呼不敢信。
就连一直对中国有敌意的美国媒体,如今提到中国科技,也不得不承认“制裁没拦住,反而逼出了更强的创新”。
这些转变哪来的?不是西方突然“客观”,而是数据不会说谎,中国5G基站数量占全球 60%,AI专利数量占全球 60%,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世界第一,当事实砸在眼前,再偏见的媒体也没法视而不见。
西方媒体的“改口”,从来不是靠嘴说,而是中国用实打实的成果“挣”来的,从神舟飞天到产业突围,从研发投入到技术突破,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有力。
提到中国航天,不少人还记得2003年的感动,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天,那一刻,中国终于打破“航天落后”的标签,20 多年过去,中国航天早已不是“追赶者”。
如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在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这次发射不只是“又一次飞天”,更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技术验证”正式迈向“常态化运营”。
为了确保成功,工作人员搭建了数智化保障平台,多个系统协同配合,背后是整个航天产业链的成熟。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二十一号,20多年里,中国航天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这速度在全球航天史上都少见。
AI领域的突破更让西方“坐不住”,去年以来,中国 DeepSeek 大模型横空出世,直接让美国看到了中国AI的实力。
现在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的AI授权交易里,三分之一都来自中国企业,更关键的是,全球近一半的顶尖AI人才都来自中国,他们研发效率高、执行力强,成了各国争抢的“香饽饽”。
最让西方没想到的,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韧性”,这些年美国一直想通过技术封锁,卡住中国芯片的脖子。
可结果中国不仅造出了自己的芯片,产能还在快速提升,2025 年中国芯片产能将达到全球 28%,2027 年更有望攀升至 39%。
面对美国加征的关税壁垒,中国没慌,一方面在WTO框架下坚决维权,另一方面靠产业升级“换道超车”。
现在中国不仅能自主生产中低端芯片,高端芯片的研发也在加速,不少企业已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西方媒体态度转变的背后,除了中国的硬实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中国从不搞霸权,而是带着全球一起发展
中国帮其他国家,不是无偿奉献,而是合作共赢,我们输出技术和资本,也从合作中获得市场空间,形成“技术、市场、创新”的良性循环。
哪怕在技术被封锁的领域,中国也没关上合作的门,反而主动和全球共享创新成果,比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分享抗疫经验,这就是大国担当。
从西方媒体的“抹黑”到“追着夸”,今天的中国,早已不需要用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
如今的风向确实变了,但中国的脚步不会停,未来我们还会在航天、AI、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继续突破,还会带着更多国家一起发展。
来源:墨子翟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