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北军中,“五虎将” 是冯玉祥的核心决策层,堪称他的左膀右臂。而在 “五虎将” 中,张之江不仅年龄最长,更是与冯玉祥相识最早的元老,在西北军内部的地位仅次于冯玉祥本人,因此被誉为 “五虎将之首”。
在西北军中,“五虎将” 是冯玉祥的核心决策层,堪称他的左膀右臂。而在 “五虎将” 中,张之江不仅年龄最长,更是与冯玉祥相识最早的元老,在西北军内部的地位仅次于冯玉祥本人,因此被誉为 “五虎将之首”。
五虎将之首张之江
西北军众多将领中,不少人早年曾在张之江麾下历练或任职,其资历与影响力可见一斑。1926 年冯玉祥通电下野后,张之江更是临危受命,帮助冯玉祥支持西北军大局,成为当时西北军的实际掌舵人。
然而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彻底土崩瓦解,张之江的命运也随之急转直下,那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下面咱们来一一讲解。
张之江 1882 年生于直隶盐山,与冯玉祥同岁,早年的他一心向学,志在科举 ——18 岁更顺利考中秀才,本是一条清晰的仕途坦途。
然而转折发生了,1903 年,清政府推行征兵制,张之江的父亲担任村里的里长,却因民众普遍不愿当兵,迟迟完不成征兵名额,陷入了棘手的困境。看着父亲焦急的模样,张之江毅然放下了书本,主动报名参军,用自己的选择为父亲解围,也从此踏上了改变一生的军旅之路。
踏入军营后,张之江并未安于基层,反而主动寻求突破 —— 他凭借刻苦努力考入东三省讲武堂,专攻骑兵科。因学业优异,他得到了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赏识,毕业后直接被委任为骑兵营哨官,从普通士兵一跃成为基层军官,迈出了军旅生涯的关键一步。
1910 年军队整编,成了张之江与冯玉祥命运交织的起点:他所在的营与另外两团合并为北洋第 20 镇,他担任骑兵营排长;而冯玉祥恰好担任该镇步兵营营长。两人在同一建制下共事,自此结下跨越半生的不解之缘。
冯玉祥
更关键的是,在冯玉祥影响下,张之江加入了军中 “武学研究会”。这个看似研习武术的组织,实则暗藏传播革命思想的内核,让他首次接触到进步理念,也为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伏笔
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之江随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合力发动滦州起义,以策应湖北新军,不幸的是,因起义发动仓促加上清政府的重兵镇压,最终起导致义失败,王金铭、施从云惨遭清廷杀害,冯玉祥被递解归籍,张之江逃离第20镇,回到家乡暂避祸端。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
幸运的是,清廷很快被推翻,张之江得以免于追责。1914 年冯玉祥升任第 16 混成旅旅长后,他立刻前往投奔,不久便被提拔为第三团团长,从此正式开启了追随冯玉祥南征北战的历程。
在治军上,张之江格外重视士兵训练 —— 他亲自制定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大科目,要求麾下士兵每日勤练不辍。这套严苛的训练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士兵的身体素质,更让部队的战斗技能大幅增强,为后续作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北军训练
1918 年张之江任常德城防司令时,曾直面日军挑衅:日本士兵入城拒受岗哨检查,最终酿成流血事件。本就痛恨日军的他,当即下令士兵强硬反击,坚决压制日方嚣张气焰。事后冯玉祥对他赞不绝口,称其 “有胆、有识、甚有才干”。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之江随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一举切断吴佩孚后路,使其腹背受敌、最终兵败南逃。政变后,他因功升任察哈尔都统,成为西北军中首位执掌地方军政的大员。
张之江担任察哈尔都统
可刚上任,张之江就遭遇棘手兵变:原都统张锡元克扣军饷后弃职而逃,驻张家口的第四混成旅千余士兵哗变,在城区内抢掠焚烧,给民众造成极大的恐惧。获悉此事后,他当机立断,率宋哲元第七旅赶赴平乱 —— 先将乱兵全部缴械,再设宴请原旅长张金彪及手下军官赴席。酒过三巡,伏兵骤起将众人擒获,当场从他们身上搜出大量金银财宝,人赃并获。随后,他将作恶军官押至清水河河滩就地处决。这场利落的平叛,让张之江在当地声望大涨。
1926 年,直奉军阀联合阎锡山的晋军,组成三路大军猛攻西北军。为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冯玉祥被迫下野赴国外考察,临行前将西北军全军指挥权,郑重托付给最信任的张之江。
临危受命的张之江,迅速稳住军心、整合兵力,率部在南口一线仓促布防,顽强迎击三路强敌,著名的南口战役就此打响。尽管最终因兵力悬殊、补给匮乏,南口防线失守,但西北军在他指挥下坚守近 4 个月,不仅有效迟滞了敌军攻势,更为主力向绥远、陕西安全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冯玉祥日后回国重整旗鼓保住了有生力量。
南口战役
不过南口战役也暴露了张之江统领全局的短板:他为人忠厚诚恳,却欠缺协调西北军各部、统筹多线作战的能力,难以凝聚战力应对复杂战局。雪上加霜的是,连日操劳与巨大心理压力叠加,让他突发中风,不得不被迫脱离前线指挥。这次卸任,也为他后续退出西北军核心指挥层,悄悄埋下了伏笔。
1927 年,张之江受冯玉祥委派赴南京参会,此后便留居南京,主要为冯玉祥居中协调各方事务。这一安排,让他逐渐淡出了西北军核心指挥层。
此后的他虽身居高位,却多是闲职;后期受蒋介石打压,在南京政府的实际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但张之江并未陷入苦恼,反而将精力转向了国术推广与体育事业:1928 年,因对国术的热爱,他牵头创立中央国术馆,全力传承普及传统武术;1936 年,他更率领中国武术队远赴柏林,参加第十届奥运会,让国术首次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
抗战期间,张之江积极投身抗日事业,在李宗仁麾下担任高级顾问。他一边协助李宗仁协调原西北军将领,凝聚抗日力量;一边在台儿庄战役中主动出谋划策,结合西北军擅长近战、夜战的优势,提议组织大规模夜袭,这些建议均被李宗仁采纳,为战役发挥了积极作用。
台儿庄战役
解放前夕,面对局势选择时,张之江坚定留在大陆,最终于1966 年去世。
来源:龙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