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撕下人权面具!一年狂赶20000人出境,3000名未成年也不放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23:08 1

摘要:这个数字不是电影桥段,是德国移民部门刚刚更新的季度报表。柏林-勃兰登堡机场凌晨的跑道灯照在十几辆大巴上,车门关上的瞬间,手机信号集体消失,有人把护照塞进袜子还是被搜了出来。

九个月里17600人被押上飞机,3000张未成年人的登机牌叠在一起比成人膝盖还高。

这个数字不是电影桥段,是德国移民部门刚刚更新的季度报表。柏林-勃兰登堡机场凌晨的跑道灯照在十几辆大巴上,车门关上的瞬间,手机信号集体消失,有人把护照塞进袜子还是被搜了出来。

政策掉头发生在去年五月。之前只要伸手递材料,边境官会先给一杯热水,现在热水没了,先查指纹。指纹系统里一旦显示你在意大利、希腊或者保加利亚按过手印,德国口岸的电脑屏幕立刻闪红灯,后面流程像超市收银一样快:盖章、拍照、上铐、送机场。孕妇、重病、未满十四岁,这三类人暂时例外,但审查官拥有最终解释权,解释时间平均七分钟。

被拉走的人里,土耳其和格鲁吉亚航线占大头。安卡拉机场每天固定两班包机,座位是塑料膜封好的,防止乘客咬坏安全带。格鲁吉亚方向没有包机,只能蹭普通航班最后一排,空乘发餐时跳过人,怕他们拿金属刀叉。二十八名有犯罪记录的阿富汗人被单独编队,起飞前戴眼罩,降落喀布尔才摘,官方说这样省去空中恐慌。柏林行政法院后来公布一份内部邮件,其中一条备注写着:眼罩单价三点五欧,批量采购还能再省三十欧分。

法院也不是每次都点头。三名索马里少年被塞进面包车直奔波兰边境,法官在裁定书里写:至少先搞清楚谁该负责。这份裁定让移民部门损失一晚酒店费和四小时加班费,预算表上多了一行红色数字。

更多人没等到裁定。慕尼黑机场有一间地下室改造成临时拘押区,墙是软包,监控没有死角。十六岁少年艾哈迈德在里面过了十八岁生日,蛋糕是警卫掰开的一半巧克力棒,蜡烛用圆珠笔代替,笔芯被抽掉,怕误吞。生日第二天他被送上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同机还有四十二人,机长广播只念德语和英语,被押送的人听不懂,以为飞机故障,开始集体鼓掌。

政策收紧的背面是数字游戏。执政党给选民算过账:每减少一名长期庇护申请者,财政每年少支出约一万两千欧,九个月驱逐一万七千六百人,理论上节省两亿多欧。这笔钱被写进预算草案,用来补贴电价和幼儿园,选民在酒吧里举杯,说政府终于硬了。反对党算的是另一笔账:一次包机平均押送五十五人,飞行成本每人两千一百欧,加上地面安保、临时拘押、法务复议,每驱逐一人实际花费接近一万欧,省下来的钱又被花回去,只是换了名目。

更隐蔽的成本落在学校。柏林一所中学开学发现少了七名同学,课桌空出来,老师点名时跳过,怕课堂气氛变怪。下课后有人把旧作业本塞进书包带回家,本子里夹着被遣返学生的德语作文,题目是我未来的职业,写他想当汽车工程师,老师给的分不低,红笔批注写着:语法有进步。作文纸后来被家长拍照发到网上,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只有三个单词:太可惜了。

移民部门内部文件显示,未成年人被划成三档:十四岁以下几乎不碰,十四到十六岁看国家,十六岁以上基本按成人处理。三千张登机牌里,十四到十六岁占四成,很多人身高已经超过警卫,站在一起看不出差别。机场安检员私下说,检查他们护照时最难受,出生日期那一栏被折得最多,折痕像一道疤。

被遣返的少年落地后去向成谜。土耳其移民局只负责签收,不安排后续,有人被亲戚接走,有人直接消失在机场到达厅。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机场外常年停着一辆白色面包车,司机举着写姓名的纸板,叫到名字就上车,没叫到的人坐在行李带上等天亮。非政府组织后来发布统计:被从德国遣返的未成年,一年内再次偷渡回欧盟的比例超过三成,有人第三次在希腊边境被逮,指纹一比对,德国电脑又闪红灯,流程重新走一遍。

德国电视一台晚间节目做过一次连线,镜头对准边境警察,问怎么判断未成年撒谎。警察回答很直接:看眼睛。节目播出后收到八百多封投诉信,有人说这是玄学,有人说孩子被吓呆当然眼神飘。电视台把投诉信贴在网站,不做评论,点击率比正片还高。

政策还在加码。新提案要求把十六岁降到十四岁,与成人标准拉平,草案已经送到委员会。如果通过,明年机场跑道灯照到的少年会更多。内政部发言人被问到人道底线,回答只有一句:法律就是底线。记者追问法律会不会改,发言人合上文件夹,说去问议员。

议员其实也在发愁。地方选举刚结束,极右翼席位翻倍,中间选民把票投给承诺安全的候选人,谁先松口谁丢工作。一名执政党议员在酒吧被拍视频,他对着选民说:孩子无辜,可规矩不能破。视频流出后他公开道歉,道歉词里没提无辜,只说理解情绪。酒吧第二天把电视调到体育频道,不再放新闻。

普通人能做什么答案很模糊。机场外围常年有志愿者发矿泉水,法律规定不能阻碍执法,水可以递,手不能挡。有人把矿泉水瓶贴上小纸条,印着免费律师电话,瓶身被警卫没收,纸条揉成团扔进垃圾桶。志愿者后来改办法,把电话写在瓶盖内侧,拧开才能看见,成功率提高不少。被遣返的少年把瓶盖藏进袜子,到了伊斯坦布尔再拨号,电话那头常常占线,打通的概率像中彩票。

更根本的困境是故乡回不去。三名索马里少年被送回波兰后,在边境营地睡了一个月,营地人满,每天只发一顿热饭。他们沿着铁路线往西走,想再次进入德国,夜里下雨,鞋陷进泥里,赤脚走到下一个哨所被逮,指纹一刷,系统提示重复申请,直接拒。哨所警卫给他们一杯热水,热水冒着气,像去年五月的德国口岸,只是这次没有然后。

有人算过,欧洲各国积压的庇护申请还有上百万,德国这道新关隘像泄洪闸,把压力转给邻国。波兰、捷克、奥地利边境同步增派警力,形成连锁反应。一名波兰警察在内部简报里写:德国送过来的人,我们只好再送到乌克兰方向,乌克兰收不下,再往东,最后停在谁手里,谁就是欧盟的新边缘。简报被泄露,媒体标题写:踢皮球游戏升级。读者留言最多的是:球里包着孩子。

故事不会停在数字。下一次季度报表出来,17600可能变成两万,三千未成年人可能变成四千,跑道灯依旧亮到凌晨。被折叠的护照页、被抽掉笔芯的圆珠笔、被扔进垃圾桶的瓶盖,会在某个角落继续发酵。你在新闻里滑过这些画面,手指停顿三秒,算法记下偏好,第二天推送相似内容。屏幕之外,软包墙里的少年正把巧克力棒掰成两半,一半塞进嘴里,一半藏进枕头,他听说飞机餐很难吃,想留着路上充饥。警卫在监控里看见,没有阻止,因为规定里没写巧克力属于违禁品。飞机起飞那一刻,少年把空包装纸折成方块,塞进座椅前的垃圾袋,袋口封死,像一段没人再翻看的档案。

来源:随性自由的柳叶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