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技术统计,杨瀚森的名字夹在第三页,出场4分钟,2分1篮板,正负值零。数字干净得像一张没写字的纸,却写满了“不用”两个字。开拓者打快船,比分一拉开,他立刻被换下,再没回来。镜头扫过去,他裹着毛巾,眼神跟着球跑,膝盖上的汗还没干。
19岁中国少年在NBA板凳坐穿,2罚全中却被教练雪藏,领先就弃用到底谁在怕?
打开技术统计,杨瀚森的名字夹在第三页,出场4分钟,2分1篮板,正负值零。数字干净得像一张没写字的纸,却写满了“不用”两个字。开拓者打快船,比分一拉开,他立刻被换下,再没回来。镜头扫过去,他裹着毛巾,眼神跟着球跑,膝盖上的汗还没干。
青岛主帅刘维伟在转播里直接点破:球队领先,大个子就下班。听起来像战术,其实是死刑。NBA现在迷上了五小,中锋没三分就是原罪,哪怕你刚把球罚进,也得给矮个腾地。杨瀚森不是第一个被这样对待的新秀,却是唯一一个中国人,观众自然把放大镜架在他头上。
有人拿约基奇举例,说胖子第一年也不过10分7板。可人家从第二个月就稳进轮换,每场至少15分钟,犯错也留在场上。杨瀚森目前三场加起来13分钟,平均4.3分钟,连热车都算不上。数据网站显示,他每36分钟能换到1.2次盖帽,样本小得可怜,却证明手并不慢。可惜教练看不见,或者说,看见了也装没看见。
更深的原因是开拓者不想赢当下,只想刷速度。他们摆出的终结阵容里,最高的是2米03的格兰特,剩下四个两米以下,换防补位全靠飞。这种打法对新人极不友好,中锋一旦失位就被钉在会议室墙上。杨瀚森横移不算顶尖,可身高臂展就在那,只要队友沟通到位,护框未必差。但教练组不想冒险,他们要把战绩压力降到最低,于是拿潜力换安全,拿未来换现在。
说到底,NBA是生意,不是校园。培养球员是附属品,赢球卖票才是主线。杨瀚森签的是双向合同,身价便宜,裁掉也不心疼。教练宁愿用老将失误,也不愿给新人试错空间。这种环境,国际球员最吃亏,语言、文化、战术全要重新学,时间却被切成碎片。当年姚明前20场场均3犯规,照样稳进轮换,因为火箭要中国市场,也敢押宝。如今的开拓者没这个需求,他们只想刮即开票。
球迷把怒火喷在教练身上,其实老板才是沉默的推手。小球风潮刮了十年,夺冠队都有空间五,传统中锋被贴上过时标签。杨瀚森没开发出三分,射程还在罚球线,管理层自然把他当半成品。可没人记得,字母哥前三年也没远投,雄鹿照样给足时间练。区别在球队定位,雄鹿敢赌天赋,开拓者只想稳进附加赛。
接下来打湖人,浓眉、伍德、海斯轮番蹲坑,正是杨瀚森对得上号的对手。如果他还是4分钟下班,基本可以宣判本赛季就是板凳尽头。中国球员在NBA断档太久,市场热度全靠一根独苗。球迷焦虑,其实是怕再错过十年。上次周琦被裁,火箭连夜掉粉十万,这次要是杨瀚森灰溜溜回来,NBA的中文海报又得收起。
更现实的问题是,他若一直坐冷板凳,夏天还能不能回国家队。比赛感觉靠场次养,长期垃圾时间,手感和信心一起生锈。刘维伟说保持耐心,可耐心换不来出手权。CBA球队已经在外援名单上留他的名字,只要开拓者裁人,青岛立刻接盘。真走到那一步,NBA中国面孔又归零,转播合同、青少年训练营、品牌赞助全得缩水,损失的是整个篮球生态。
有人建议他去发展联盟刷数据,至少能打上球。双向合同允许随时下放,毒蛇、盐湖城星队都缺高度。可发展联盟也是五小当道,场均扔四十个三分,大个子一样被拉出去军训。除非他能把三分练到35%以上,否则换哪个队都是模板。19岁改手型还来得及,就看他肯不肯夏天泡在馆里。姚明当年每天投三百个罚球,从六成不到练到八成五,杨瀚森得把射程再推一米,才能打破刻板印象。
短期看,他得抓住每一次触球。4分钟里哪怕只做一个高质量掩护,回防多喊一句,也能在录像里留下记号。教练记不住得分,却记得谁帮他省了暂停。当年林书豪在尼克斯前八场一样DNP,靠训练赛把防守轮转刻进脑子,机会一来就能抓住。杨瀚森不缺身高,缺的是让人记住的标签,也许是盖帽,也许是策应,必须先让队友想起“他在场更好”,时间才会慢慢涨。
长期来看,中国球员想重返NBA,不能只靠一个人。篮协、俱乐部、经纪公司得一起搭梯,把夏季联赛、季前赛、训练营全铺成跳板。日本渡边雄太靠灰熊给的无保障合同,一步步打到轮换,背后是联赛补贴、品牌垫资、国家队放行,整套体系运转。杨瀚森若失败,下次再送苗子,人家直接摇头。说白了,这不是个人战斗,是国家队级别的项目。
明天打湖人,如果他还是挥毛巾,别急着骂教练,先数一下他上场那4分钟有没有犯错。没犯错还被按,才是真的危险信号。NBA的残酷就在此:不是因为你差,而是别人更稳。想翻盘,先把三分练稳,再把横移提速,最后等一个伤病或交易。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是抢来的,前提是你得先在球场上,而不是板凳末端。
来源:随性自由的柳叶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