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股长来单位已经快五年了,当股长也有两年多了,这两年股室人员流动比较快。前前后后换了好几拨人,也提拔了不少人,但唯独股长,始终原地不动。
上午快下班的时候,单位办公室主任来到我们股室,说下午要进行干部考察,大家尽量不要请假外出。
后来打听得知,这次干部考察一共三个人,两个一般人员提副科,一个副科提正科。
大家知道提拔的人选以后,都有点意外。特别是我们股长,情绪明显很低落。
我们股长来单位已经快五年了,当股长也有两年多了,这两年股室人员流动比较快。前前后后换了好几拨人,也提拔了不少人,但唯独股长,始终原地不动。
大家都以为这次提拔肯定有他,结果很让人意外。
后来,我找了平时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副主任,问他这次为啥又没有我们股长。副主任说,这次提拔,领导要求年龄不超35周岁,你们股长不符合条件……
在体制内,关于年龄和提拔的关系,一直都挺微妙的。有人年纪轻轻的就提拔了,也有人辛苦干了半辈子,却始终还是一般工作人员。
今天,咱就来聊聊,年龄在干部成长这条路上,意味着什么?
去年,市里让我们县推荐两名优秀的正科级干部,据说要作为副县级领导干部的提拔人选。
经过初步筛选,全县一共有5名正科级干部符合条件。为了公平公正,县委组织部就把这5名同志都报到了市里。
市里经过综合考虑,去掉了3名同志,最后剩下A和B。
消息很快传开了,A和B都很激动。能够实现从正科到副县的跨越,是很难得的机会,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完成。如果换成我,我也一样激动。
可是后来,市里的干部考察组下来考察干部的时候,考察人选竟然是前期被淘汰掉的C。这一下,不但A和B都懵了,就连我们这些看客都摸不着头脑。
直到后来才得知,原来是市里某位领导看过名单以后,又提了一条要求,那就是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下。
A和B的年龄都超了,只有C符合这一要求,于是C就成了幸运者。
体制内就是这样,有时候年龄就是硬杠杠,哪怕多一天也不符合要求。
咱老百姓都知道一句话:树要早栽,苗得早蹲。干部提拔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要是在30岁左右提上副科,还能到别的单位或者岗位轮岗,也能继续学习,储备知识和经验。
运气好的话,在40岁的时候提拔正科,正好赶上年富力强的好时候。可要是过了45,还卡在副科上不去,哪怕你再能干,等到提拔的时候,领导也可能会犹豫:提你吧,干不了几年就得退二线,不提吧,又觉得可惜。
我在乡镇的时候,见过不少这样的干部。他们年纪大、经验多、能力强,是单位的顶梁柱。有啥急难险重的活,镇领导基本上都交给他们。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副科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从这个乡镇,轮岗到那个乡镇,只换职务,不升级别。
时间长了,也就熬过了提拔的最佳年龄。年龄一过临界点,上升通道也就被锁死了。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制度就是那样。
一个乡镇,一年到头,也不一定有一个正科的提拔名额,就算有一个,领导也更倾向于用“有潜力”的年轻人。
你一个快50的人,把你提拔上去,那些年轻的干部往哪放?
说句实在话,这也是组织要考虑梯队建设的主要原因。
体制内的人应该都知道,每次干部提拔,被提拔的基本上都是年轻干部。
有时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啥提拔的都是年轻的?老同志的经验都白干了吗?
其实也不能这样看。年轻,不只是年纪小,更重要的是可塑性强。
年轻干部一般精力足、脑子活,敢想敢干。而五六十岁的老同志,经验确实很丰富,但精力、思维方式多少都有些差距。要让他们学新理念、研究新政策,确实有点吃力。时间久了,他们自己也有点心气不足了。
不过说句实话。年轻干部提拔太早也有风险。很多人刚到领导岗位,就被事情压得喘不过气。下面的人不好带,上面的压力也大。一头连着政策、一头连着群众,处理不好就很容易犯错。
有的年轻干部,刚被提上去,三年就折了。不是能力不行,是没磨炼到位,所以年轻虽好,也得有一段蹲苗期。
从我们本地的干部任用情况看,大致有这样的规律:
副科级:最好提拔年龄在35岁以下。这时候工作年限也够了,工作经验也有了,同时还有这干劲和冲劲。跟新同事能够相处得好,跟老同志沟通也不怯场。
正科级:合适的年龄是在35到50岁之间。这个阶段的人,一般历练够了,有魄力、也有担当,身体状态也正好,能挑起大梁。
副处级及以上:通常要在40到55岁之间。这个层面多是抓决策、管大局的,年纪太小容易看不透,年纪太大又带不动节奏。
乡镇一级虽然小,但逻辑是一样的。书记、镇长、副镇长这些岗位,也得讲究梯次。年轻干部得有培养空间,老干部得有传帮带的位置。这样一个班子才能既有激情,也有稳重。
年龄这事,谁都绕不过。你再有能力,也敌不过岁月的脚步。
“早起步”并不意味着能“早到终点”。那些30出头就提正科甚至副处的干部,很多后来也掉了队。
有的心气太高,眼高手低;有的浮在上面,不肯再沉下去锻炼。时间长了,不仅提拔停了,甚至还被边缘化了。
所以,年轻是优势,但要守得住。要把年轻的冲劲转换成沉稳的能力。
就像咱庄稼人播种,早种当然好,可要是没下功夫浇水施肥,秧苗长得太快的话,产量就保证不了了。
年龄确实影能够响提拔,但也不是唯一的尺子。
组织上看的是潜力、能力,也看经历和人品。年轻是一种资本,成熟是一种价值。能结合两者的人,不管在哪个年纪,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不要抱怨命运不公,脚踏实地干好眼前的事。
时间可能不语,但它从不会亏待认真生活的人。
来源:左手明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