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挑细选,筛选出精彩的好诗词给朋友们分享,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激起大家对诗词的喜爱,一直是我最大的心愿。
精挑细选,筛选出精彩的好诗词给朋友们分享,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激起大家对诗词的喜爱,一直是我最大的心愿。
本文是唐诗七律专题,分享6首很精彩的七律,这些诗因为没有入选课本,知名度并不高,你可能一首也没有读过,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到底是哪6首七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看看你曾经读过几首。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公元764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当年2月,严武再次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他写信邀请杜甫入幕府,杜甫便决定重还成都,并写诗多首赠给严武,此诗便是其中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欣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全诗情真意切,韵味悠扬,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富有深厚的真情实感。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这首诗是韦应物乘舟由洛水入黄河时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此诗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寒树与夕阳明灭,“孤村”临岸,“一雁”初下,作者触景生情,向洛阳桥同游的友人传达自己心向渔樵的心声。
全诗情景交融,寄慨遥深,诗人通过此诗告知洛阳仕宦的朋友,他的心正像这不系之舟一样,在仕途上任其自然,虚静无为,施政于民。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五原地区水草丰盛,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之地,且离李益的家乡陇西较近。当作者经过长途跋涉,重回这块被收复的失地后,国难、乡愁以及对个人前途、命运等感慨思虑都一齐涌向心头,故写此诗抒怀。
此诗通过对饮马泉春色的描写,慨叹美好的五原几经沦陷,边塞无长剑倚天的英雄来镇守,并抒发了诗人容颜渐老而壮志难酬的情怀。
全诗用语优美精练,节奏和谐鲜明,格调含蓄深沉,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七律佳作。
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
李嘉祐外出办差,看见身边春和景明、花红柳绿,可是等他转了一圈,忽然又感觉气氛冷清,于是仔细观看,这才注意到周边的住房竟然都空无一人,此时他心情沉重,再无一丝愉悦心情。
作者此诗悲怨动乱连年,百姓不安,自己虽然身在宦途,却因为人微言轻,根本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此诗,抒写满腹的悲愤,诗句间尽显无奈和愤慨,令人回味。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十年间他的心情一直很郁闷,经常纵情于山水以消忧,不大与当地人接近。
当他调任柳州刺史后,思想有所转变,柳州尽管比永州更远离中原,条件更差,但柳宗元此时身为一州的长官,与过去在永州任司马闲职时不同,已有实权。
于是柳宗元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关心他们的疾苦,此诗便是为此而写。
柳宗元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作者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接近的情况,写了作者初到柳州的感受,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最后作者点明主旨,表示愿意入乡随俗。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杜牧虽然长于七绝,但七律也有佳作,比如这首诗。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当时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他来到了开元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触景生情,发出感古伤今之感慨。
全诗节奏轻快,流畅悠然,余音三日,绕梁不绝。
精彩的6首七律分享完了,这些诗确实知名度不高,很多朋友们都没有读过,但水平很高,值得在这里推荐给朋友们欣赏。
朋友们,欢迎欣赏好诗,文中这6首七律你曾经读过几首?能背过哪首?欢迎分享高见。
来源:驶向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