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是成为君子的关键。只有当质朴(内在品质) 与文采(外在表现) 达到平衡时,个人才能实现全面的修养和成长。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是成为君子的关键。只有当质朴(内在品质) 与文采(外在表现) 达到平衡时,个人才能实现全面的修养和成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分析
材料引用孔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的名言,着重阐释了内在品质(质)与外在表现(文)需达成和谐统一,方能成就君子人格,实现个人全面修养与成长。引导写作者深入剖析 “质” 与 “文” 的内涵,思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二者如何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多方面相互作用、彼此促进,辩证探讨过度偏重一方或忽视另一方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而结合生活实例,阐述实现 “文质彬彬” 的途径与重要意义。
立意角度
内外兼修,成就卓越自我:着重论述个人在品德修养、学业精进、才能磨砺过程中,既要注重内在精神境界提升,如善良、坚韧、自律等品质培育,又要重视外在表达与呈现,包括言辞优雅、仪表得体、才艺展示等方面修炼。科学家在钻研学术时坚守严谨、创新内在品质,同时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学术交流,以清晰表达、渊博学识展现外在魅力;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培养良好沟通能力、艺术审美,实现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协同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个体。
文质相谐,构建和谐人际:突出在人际交往中,以真诚、友善内在品质为基石,佐以外在礼貌用语、恰当社交礼仪、尊重他人文化习俗等表现,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商务谈判中,谈判者秉持诚信、合作内在态度,配合清晰逻辑表达、尊重对手沟通风格,推动谈判顺利进行;国际文化交流里,各国使者以尊重包容本国文化底蕴为内核,通过友好外交礼仪、文化展示活动等外在形式,增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与友谊,营造和谐多元国际交往环境。
文化传承,文质并重方兴:强调文化发展历程中,文化内涵(质)与文化表现形式(文)需并重。传统手工艺传承,不仅要保留精湛手工技艺、独特文化寓意等内在精髓,也要创新外观设计、传播推广模式等外在形式,如故宫文创产品,既蕴含深厚故宫文化内涵,又以精美创意设计广受欢迎,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文学创作既要传达深刻思想情感、社会洞察等内在价值,也要运用优美语言、新颖结构等外在文学手法,让作品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促进文化繁荣昌盛。
写作要点
开篇可用名人轶事、文化典故引出 “文质彬彬” 话题,点明其在个人或社会层面重要性;中间部分选取典型人物、时事热点、文化现象,结合细节用对比论证展现 “质胜文”“文胜质” 弊端与 “文质彬彬” 优势,穿插诗词典故、名言警句增添文化底蕴;结尾回归生活,呼吁追求 “文质彬彬”,升华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富有现实意义与启迪性。
【参考范文】:
第一篇:《文质相济,雕琢君子风范》
孔子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此语如黄钟大吕,穿越千年历史长河,在当代社会依旧振聋发聩。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乃是塑造君子人格、实现个人全面成长的不二法门。于人生旅途之中,我们需精心雕琢,使质朴的内在品质与斐然的外在文采相互交融、彼此促进,方能成就君子风范,书写绚丽人生篇章。
且看古之仁人志士,屈原堪称文质相济的典范。他心怀高洁的爱国情怀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此乃其内在之 “质”。在楚国奸佞当道、谗言蔽目的困境中,屈原坚守正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份对家国的忠诚与对理想的笃定,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在历史的黑暗中闪耀着璀璨光芒。而其外在之 “文”,亦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创作的《离骚》等诗篇,辞藻华丽,想象丰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对丑恶现实的批判。屈原将深沉的爱国情感与卓越的文学才华完美结合,文质彬彬,不仅成为后世敬仰的君子楷模,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正义,在文学创作中追求思想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再观今之社会各界,外交家们以其独特的文质修养,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着大国风范。他们以内在的渊博学识、坚定的国家立场和卓越的外交智慧为质,在国际事务中纵横捭阖,维护国家利益,传递和平友好之声。无论是在双边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还是在多边国际会议中的智慧发声,都彰显出他们深厚的内在素养。而外在表现上,他们着装得体、言辞优雅、举止大方,精通多国语言与外交礼仪,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中应对自如。如王毅外长,在面对复杂国际局势与尖锐外交问题时,以犀利而不失风度的言辞回应,展现出坚定的国家立场和高超的外交艺术,其言行举止皆体现了文质彬彬的特质,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与声誉,也让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家的君子风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质胜文” 或 “文胜质” 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人虽心地善良、为人质朴,但因缺乏良好的表达与外在修养,在社交场合中往往显得木讷、拘谨,甚至因表达方式不当而引发误解,难以充分展现自身的优秀品质,其发展机遇亦可能因此受限;反之,亦有部分人过于注重外在形象与言辞修饰,华而不实,内心却缺乏真诚与深度,在关键时刻往往暴露出虚伪与浅薄,难以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与尊重。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文质相济,雕琢君子风范呢?于个人而言,需在注重内在品质修养的同时,不懈地提升外在表现能力。在品德修养上,秉持正直、善良、谦逊等美德,通过阅读经典、反思自省等方式,不断滋养心灵,使内在品质如美玉般温润而坚实。在外在表现方面,努力学习语言表达艺术,提高沟通能力,注重仪表仪态的修饰,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升文化艺术素养,使自己在言行举止间散发优雅与自信。
在社会层面,家庭与学校应肩负起培养文质彬彬人才的重任。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与表达能力;学校则应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人文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与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质彬彬的内涵,成长为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的新时代君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让我们以孔子之言为座右铭,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我,使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相得益彰,以君子风范行走于世,为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内外兼修,方得君子之道》
孔子所倡导的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君子境界的光明大道。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个人修养与成长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这两大关键要素,唯有内外兼修,使二者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方能领悟君子之道,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根基,它涵盖了诸如善良、诚实、勇敢、坚韧等诸多美德。一个具有高尚内在品质的人,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与诱惑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不为外界所动摇。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其卓越的内在品质而流芳百世。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虽生活清苦,却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学问的热爱与对道德修养的执着追求,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内在境界。这种内在品质使他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在现代社会,亦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善良与爱心温暖着他人。像那些坚守在偏远山区的教师,他们放弃城市的繁华,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只为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希望。他们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是其内在品质的生动体现,这种品质支撑着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之路。
然而,仅有内在品质而缺乏外在表现,往往会使个人的光芒难以充分绽放。外在表现犹如一扇窗户,透过它,人们可以窥探到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良好的外在表现包括优雅的言行举止、得体的仪表仪态以及出色的沟通表达能力等。在社交场合中,一个言辞得体、举止优雅的人能够迅速赢得他人的好感与尊重,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内在品质),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谈判技巧、清晰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礼仪风范(外在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化解矛盾与分歧,达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再如,在文化艺术领域,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创作风格(外在表现)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美的追求(内在品质)。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都是艺术家内在精神世界与外在表现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情感的共鸣。
反观现实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人因未能平衡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而陷入困境。有些人虽然心地善良、为人正直,但由于不注重外在形象与表达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甚至可能被人误解为冷漠或孤僻;而另一些人则过于追求外在的华丽与虚荣,忽视了内在品质的修养,他们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内心空虚,言行不一,一旦遇到真正的考验,便暴露出其虚伪与脆弱的本质,最终失去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内外兼修,践行君子之道呢?首先,我们要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智慧与力量,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修正自身的缺点,使自己的内心日益强大与纯净。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交往、处理事务的过程中,锤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其次,我们也要重视外在表现的提升。学习语言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使自己能够清晰、准确、生动地传达思想与情感;注重仪表仪态的修饰,保持整洁得体的形象,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书法等,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使外在表现更加优雅与自信。
内外兼修,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与境界。让我们以孔子的君子之道为指引,在不断提升内在品质的同时,精心雕琢外在表现,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出君子的风采,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文质彬彬: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基石》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一古老而深邃的名言,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个人修养的真谛,更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文质彬彬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文质彬彬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的核心与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一个拥有高尚内在品质的人,如诚信、宽容、谦逊等,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他们内心的善良与正直如同灯塔,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仅有内在品质是不够的,外在表现同样不可或缺。外在表现是内在品质的外在呈现形式,它包括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仪表仪态等方面。一个善于言辞、举止优雅的人,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例如,在学术交流中,学者们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内在品质),还需要具备清晰的演讲能力、准确的论文撰写能力以及良好的学术礼仪(外在表现),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传播出去,推动学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文质彬彬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总是面带微笑,礼貌待人,用词恰当,他们的存在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与愉悦,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声誉。
在社会层面,文质彬彬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成员的整体修养水平上。当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追求文质彬彬的修养境界时,这个社会将充满和谐与友爱。在公共场合,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有序排队,爱护环境,这些都是文质彬彬的外在表现。而这种外在表现的背后,是人们对社会秩序的尊重和对他人权利的维护,这是内在品质的体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文质彬彬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注重文化内涵(质)与文化表现形式(文)相统一的社会,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鼓励文化创新,创造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作品。例如,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庆祝传统节日时,人们既传承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如团圆、感恩等(质),又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赏花灯、包粽子等(文),将传统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与文质彬彬相悖的现象。一方面,部分人过于注重物质追求和外在形象的包装,忽视了内在品质的修养,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虚荣、浮躁的风气。一些人追求名牌服饰、豪华住宅等物质享受,却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傲慢、自私,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虽然内心善良、品德高尚,但由于缺乏外在表现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无法将自己的正能量有效地传递出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为了实现个人修养的全面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积极倡导文质彬彬的理念。从教育入手,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品德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交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能力,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文质彬彬的价值观。在社会教育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文化活动等途径,宣传文质彬彬的典范事迹,弘扬正能量,引导社会成员自觉追求文质彬彬的修养境界。同时,每个人也应当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提升内在品质,精心雕琢外在表现,使自己逐渐向文质彬彬的目标靠近。
文质彬彬,是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也是社会和谐的坚实保障。让我们在孔子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努力践行文质彬彬的理念,用我们的言行举止诠释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智慧,为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章:《以文养质,以质焕文:成就君子之美》
孔子的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同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了我们对个人修养与成长的深刻思考之门。在这一理念中,内在品质(质)与外在表现(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唯有以文养质,以质焕文,方能成就君子之美,彰显人格的魅力与光辉。
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它犹如一颗种子,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潜力。善良、仁爱、坚毅、自律等品质,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立足的根本。拥有这些品质的人,能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保持乐观与坚强,在面对利益与诱惑时坚守道德底线。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内在品质的强大力量。如苏武,被困北海十九年,在冰天雪地、食不果腹的恶劣环境中,始终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信念。他的内在品质如同钢铁般坚硬,不为匈奴的威逼利诱所动摇,这种坚毅的品质使他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楷模。在现代社会,那些默默奉献在基层岗位上的工作者,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社会的正常运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内在品质,如同一盏明灯,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然而,内在品质需要外在表现的滋养与彰显。外在表现如同阳光雨露,能够滋润内在品质的种子,使其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外在表现包括语言、行为、仪表等多个方面,它是内在品质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使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体的行为举止能够展现一个人的修养与风度,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例如,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通过精湛的文字技巧(外在表现)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内在品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要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作品中的内在品质得以广泛传播。在社交场合中,一个人的仪表仪态也能反映出其内在品质。一个穿着整洁得体、举止优雅大方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人愿意进一步与之交往,从而有机会展示其内在的优秀品质。
以文养质,就是要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艺术修养等方式来提升内在品质。文化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生活风貌,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滋养自己的心灵。学习艺术,如音乐、绘画、舞蹈等,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我们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内在品质更加细腻与丰富。例如,学习音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旋律的美妙与节奏的力量,它能够调节我们的情绪,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烦恼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以质焕文,则要求我们将内在品质融入到外在表现中,使外在表现具有深刻的内涵与感染力。在演讲中,我们要用真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内在品质)来打动听众,同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肢体动作和表情管理(外在表现)来增强演讲的效果。在日常行为中,我们要将自己的善良、宽容等品质体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用微笑、问候、帮助等具体行动来传递正能量,使外在表现成为内在品质的自然流露。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文质彬彬的修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碰撞,我们需要以文养质,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内在修养,以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同时,我们也要以质焕文,用优雅的外在表现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形象,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个人职业发展中,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具备文质彬彬的素质。例如,在服务业中,员工的内在品质,如热情、耐心、细心等,需要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服务技能和得体的服务形象(外在表现)来体现,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满意与信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以文养质,以质焕文,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们以孔子的名言为指引,在追求文质彬彬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成就君子之美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