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意盈满鹭岛,银龄欢聚老街。10月29日是重阳佳节,中山路侨批文化广场的百米“敬老爱老长廊”人头攒动,笑声阵阵,老年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庆佳节、共享欢乐。
秋意盈满鹭岛,银龄欢聚老街。10月29日是重阳佳节,中山路侨批文化广场的百米“敬老爱老长廊”人头攒动,笑声阵阵,老年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庆佳节、共享欢乐。
10月29日,“美丽鹭岛 幸福享老”厦门市2025年重阳节暨第十三个老年节活动仪式在中山路侨批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现场,随着嘉宾们轻推启动杆,多米诺骨牌应声倾倒,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仪式的启动,更象征着厦门惠老政策与为老服务的连锁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在鹭岛愈发清晰。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老龄办、厦门市民政局主办,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厦门市慈善总会、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厦门市养老服务促进会协办,海峡导报社承办。
乐享晚晴
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勾勒鹭岛“幸福养老”
在厦门,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可以享受哪些福利保障?特困、困难失能老人是否有相应的生活补助、护理补贴?昨日,厦门市民政局在活动现场设置展位,面对面解答市民关心的养老政策问题,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厦门市老龄化数据、“十四五”期间厦门老龄事业阶段性成果及“十五五”发展规划目标。展板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了解相关政策、掌握信息,共享幸福养老生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在这重要节点上,厦门市首次正式发布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系统盘点厦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构建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活动当天,短视频《厦门市老龄事业发展成果概览》与现场展示的“厦门市老龄事业发展成果展板”便是将公报可视化,通过一个个关键词、一组组数字,直观呈现厦门养老服务的温度与力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均居全省首位。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均可入住市、区两级社会福利中心,集中供养率100%。
●连续十年由财政出资,为全体户籍老年人购买“幸福安康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最高赔付10万元。
●全市共建有养老机构44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398家。各类养老床位共23010张。落地泰康鹭园、太保家园、国寿嘉园3个高端养老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厦门市持续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一对一”对接机制,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服务13.5万人次。
●厦门市民政局建成“线上+线下”海峡两岸老年用品展销平台,共上架适老产品2000多种,助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
●老年教育同样蓬勃发展,全市建成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老年教育网络,设立基层老年学堂教学点584个,累计开设课程1.3万班次,服务老年学员31万人次。
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从制度设计到服务供给、从硬件建设到智慧赋能,厦门正全链条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幸福方程式”,正成为这座老年友好城市的最好注脚。
爱心接力
重阳敬老公益活动 点亮长者“微心愿”
慈善映重阳,爱润微心愿。今年,厦门市民政局、厦门市慈善总会联合主办的“微心愿”重阳敬老公益活动如约而至。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全市近8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微心愿”。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心愿认领处”受到来往市民关注,大家积极认捐,以爱心捐赠表达对老人们的节日祝福。
一袋大米、一台电饭锅、一床棉被……承载着长者微小而真切的心愿,“微心愿漂流瓶”在“海浪”间静静闪光,等待着人们“开启”。当善意汇聚,每一个被点亮的心愿,都是一次心与心的回应,也让温情在鹭岛悄然流转。
据了解,市民政局自2022年发起“微心愿”活动以来,通过定向收集老人“微心愿”、号召爱心企业和个人踊跃认捐、爱心捐赠跟踪入户的方式,汇聚社会爱心力量,为困难长者点亮心愿、送去温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年来已为1222位老年人实现了1648个“微心愿”。
此外,厦门市老年基金会“重阳敬老 你我同行”第十五届新闻大篷车重阳节特别行动也同步启动。活动现场,爱心单位和个人代表向市老年基金会捐赠了爱心款项,为厦门老龄慈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厦门市老年基金会表示,今年老年节期间,将继续为全市423名困难失能老人发放71.5万元补助金,用最实在的关怀,为他们筑起幸福的堤坝。
守护老年人的幸福,离不开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她们用专业的技能为长者健康保驾护航,用温暖的陪伴为长者的晚年生活增光添彩。活动现场,还为在2025年厦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的“大练兵”中脱颖而出的6名“护理能手”颁发了获奖证书。她们将代表厦门市参加全省、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
银龄闪耀
音乐悠扬裙摆飞舞 尽展长者夕阳风采
近年来,厦门深入实施“银龄行动”,凝聚“银发力量”。昨日,厦门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党员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陈建南登台宣讲,展示“银龄志愿者”的风采——从爱心义诊到文明宣讲,从关爱行动到城市创建,“桑榆”力量化身成“志愿红”,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老有所为”的初心,让银发闪光,让余热生辉,续写银龄力量的篇章。
“老了……能干啥?”
“当然是享受生活!”
画风一转,视频《“老”精彩了》点燃全场热情。投篮、走秀、太极、书法、歌舞……节奏明快的快闪镜头勾勒出厦门长者“老带劲了”“老文艺了”“老充实了”的精彩生活。
活动现场,一个个精彩的老年文艺节目缤纷登场。音乐悠扬,裙摆飞舞,舞蹈《盛世欢歌》气势恢宏,惊艳开场,传递出“家国同心”的时代共鸣;十几位“老厦门”登台亮相,以风趣生动的肢体语言,演绎独具闽南特色的歌表演《卖油炸粿》;独唱《鼓浪屿之波》旋律悠扬,拨动了无数思乡者的心弦;歌舞《凤凰花开》热情洋溢,展现如凤凰花般的坚韧与希望……来自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艺术团、莲前爱心艺术团的长者们更是以饱满的热情和优雅的姿态,用歌声与舞姿描绘“老有所乐”的幸福模样,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银发风采的自信与魅力。
科技加持
AI问诊、机器人跳舞 百米“暖心集市”吸睛
舞台上,长者尽情展现别样风采;舞台下,热闹的中山路化身重阳“游园会”,智慧养老生活馆、“孝老‘益’起行”重阳游园会两大展区一字排开,40余家助老、为老服务单位和企业携手亮相,给老年朋友带来一场好逛、好玩、又涨知识的“暖心集市”。
“快看,我的头发多么飘逸。”“看我看我,这个3D卡通形象太可爱啦。”在智慧养老生活馆的“时光照相馆”里,爷爷奶奶们拿着手机对着屏幕比划、点评,兴高采烈地展示刚生成的“重阳节日写真”。
此次活动,美图秀秀联合海峡导报社,开发节日专属美颜玩法,用AI影像“魔法”为长者打造专属趣味体验——上传一张照片,就能秒变3D卡通形象,或一键生成“秀发飘逸”的趣味视频,还能搭配重阳节海报模板,定格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节日记忆。
不远处,工作人员引导体验者通过AI问诊系统获取个性化推荐适宜的养生茶饮。“AI把脉”+养生茶玩法巧妙地将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让“健康养老”有了更智慧的打开方式。
身着马面裙的舞蹈机器人随着音乐齐舞,憨态可掬,京剧数字人化身“老戏骨”,亮嗓开唱,人形养老服务机器人则与观众“乐聊”。厦门市社交型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展位前人气十足,让爷爷奶奶也过了一把和机器人“搭讪”的瘾。
此外,利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筛查、AI智能睡眠带无感监测长者在床状态、“邻安康”智能监测设备则给长者带来“隐形陪伴”、还有适老智能手机、电动轮椅车、床边扶手……从健康评估到安全守护,一系列智慧养老、适老化产品亮相,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科技融入生活的温度,也映照出厦门通过科技赋能,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的生动实践。
“孝老‘益’起行”重阳游园会同样热闹非凡——老年医学专家“坐镇”提供义诊、动脉硬化筛查、康服推拿和健康咨询;“银龄数字课堂”开课,帮助长者跨越“数字鸿沟”;咨询台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老年人幸福安康险、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等政策咨询;厦门金融监管局与中华街道派出所民警还通过以案说法,为长者织密防诈“安全网”……这场充满科技感与烟火气的“暖心集市”将细致入微的助老为老服务送到市民家门口,让老年朋友共度一个既有温度又有新意的重阳节。“老年友好”不只是倡导的方向,更是可触可感的实际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重阳节,将现场活动首次“搬”上“云端”,由海峡导报全程进行直播,让更多市民在线上既能欣赏主舞台上丰富多彩的节目,还可以远程“云逛展”,了解厦门助老、为老企业发展的澎湃活力,共同见证这场“银龄嘉年华”的精彩瞬间,感受厦门这座老年友好城市的温度。
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黄奕琳/文 柳瑞鸿 叶鑫洋/图
来源:海峡导报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