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扎眼的是一页产程记录:同一只笔、同一种墨水,却在“婴儿性别”栏里出现两种笔迹。
“错抱”两个字,像一根倒刺,扎进两个家庭三十一年。
现在,这根刺被拔出来,带出的却不是脓,而是更多问号。
12月,许敏把一摞新复印的病历塞进最高检的收件窗口。
纸页泛黄,边缘卷翘,却盖着1992年的鲜红骑缝章。
最扎眼的是一页产程记录:同一只笔、同一种墨水,却在“婴儿性别”栏里出现两种笔迹。
鉴定师私下说,“要么当时写错重填,要么事后补。
”一句话,把“错抱”往“偷换”又推了半步。
淮河医院最近有点烦。
卫健委调查组进驻两周,退休的产科主任被叫去喝了三次茶。
老爷子七十多,拄着拐杖,嗓门还洪亮:“92年一年接生九百多个,谁记得住?
”可电脑里翻出的投诉表却记得住:七年里七起“抱错”质疑,全都私了。
最离谱的是1993年,一对夫妻抱着孩子做血型,发现AB变O,医院赔了三千块,外加一句“回家好好过日子”。
现在回头看,像提前写好的剧本。
郭威,或者该叫他姚威,11月去法院交亲子鉴定申请。
大厅里排队的人不少,他戴鸭舌帽,帽檐压到眉骨,还是被人认出来。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回头问:“孩子,鉴定完就能搬回江西?
”他笑笑没答,只把回执折成四折塞进钱包——那里已经有一张九江房产证复印件,购房人写着“许敏”,日期是2021年4月,错抱曝光后第十天。
杜新枝的直播间最近卖红薯,五斤二十九块九。
弹幕刷得飞快:“女儿到底送没送养老院?
”她一边掰红薯一边回:“养了三十年的植物人,你们替我背?
”镜头切到身后,大女儿坐在轮椅上,头发梳得溜光,面前摆着一杯插吸管的奶茶。
网友眼尖,发现奶茶杯壁的 condensation 还在——真送进养老院,谁给点全糖加冰?
当晚,直播间被封十分钟,官方理由是“涉嫌炒作家庭矛盾”。
第二天,她照常开播,背景板换了新的口号:甜过初恋的红薯,暖过人心的人情。
医院那边的官司拖到明年三月,法院说“原始接生记录缺失”。
可许敏的律师在档案室蹲了半个月,居然翻出半本“死档”:封面写着“作废”,里面却夹着一张婴儿腕带存根,编号和郭威出生证对不上,却和姚策的完全一致。
照片传到群里,连一向冷静的律师都爆了粗:“这要是真的,当年根本不用等28年,一出产房就能发现。
”
央视《今日说法》的编导来南昌踩点,住在许敏家对面的快捷酒店。
夜里十点,他在楼下便利店买关东煮,听见排队的两个女生闲聊:“要是最后证明有人故意,追不追责?
”“追!
不追责以后医院还敢乱写。
”编导把这段录进手机,回头写进脚本——要的就是这种市井气,比专家背书更锋利。
两会还没开,人大代表先递了提案:新生儿出生立即采集足印、母亲指纹、DNA三联存档,全国联网,免费可查。
草案第一条就点名“淮河事件”。
有人算过,按全国一年一千万新生儿,多印三张纸,财政多掏两个亿,却能堵上“错抱”的后门。
评论里最高赞只有六个字:花得值,我支持。
事情走到这一步,真相像一块被反复揉搓的橡皮,越擦越薄,却越擦越脏。
许敏说过一句很淡的话:“我不想要谁坐牢,只想知道我的孩子怎么来的。
”可这句话背后,是三十一年里每一天的日历,都被撕得粉碎。
刺还在,倒钩还在。
明年三月,法院门一开,会不会再掉出新碎片,没人敢打包票。
唯一确定的是,两个家庭都再也回不到1992年6月那个闷热的下午——护士抱着襁褓穿过走廊,脚步匆匆,像抱走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后面整整一代人的安稳。
来源:清闲的画板FKwWz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