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肥胖相关 MC4R 突变新机制!Gq/11α 信号缺陷致小鼠贪食,为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6:23 1

摘要:针对本文有疑问,您可以联系400-921-0773或邮箱info@unitedwell.com,感谢您的批评指正!

针对本文有疑问,您可以联系400-921-0773 或邮箱 info@unitedwell.com,感谢您的批评指正!

黑皮质素 4 受体(MC4R)突变是人类单基因肥胖最常见原因,约 5%-6% 的早发性肥胖患者携带此类突变,其典型特征为贪食、身高增长加快及代谢紊乱。长期以来,学界认为 MC4R 主要通过激活 Gsα/cAMP 信号调控能量平衡,但大量临床案例显示:约 30% 肥胖相关 MC4R 突变并不影响 Gsα/cAMP 通路,其致病机制始终成谜。最新研究揭开关键谜底:人类肥胖相关 MC4R(F51L)突变,通过特异性破坏 Gq/11α 信号而非 Gsα 信号,导致小鼠出现贪食、肥胖及身高增长加快;且靶向抑制下丘脑室旁核(PVN)的 Gq/11α,可完全阻断黑皮质素激动剂的抑食作用。

发表于《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24, 134 (4):e165418)的这项研究,首次在人类突变、小鼠模型和细胞实验中证实:MC4R 的 Gq/11α 信号是调控食欲与线性生长的核心通路,为开发 “精准激活 Gq/11α、规避心血管副作用” 的肥胖治疗药物提供了全新靶点。

本研究中使用EchoMRI 3-in-1设备,对小鼠身体成分的精准检测(设备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由汇佳生物提供

研究设计:从人类突变到动物 / 细胞,解析 MC4R 信号的 “功能分工”

为明确 MC4R 不同信号通路的生理功能,研究团队围绕 “人类肥胖相关突变 MC4R(F51L)” 构建多维度验证体系,聚焦信号特异性与组织特异性效应:

1. 实验模型(核心为 “信号通路与脑区特异性验证”)

小鼠模型:

MC4R(F51L)敲入小鼠:通过 CRISPR/Cas9 在 C57BL/6J 小鼠中引入人类 MC4R F51L 突变(苯丙氨酸 51→亮氨酸),对照为野生型(WT)小鼠;

脑区特异性干预模型:向 WT 小鼠 PVN 立体定位注射 Gq/11α 特异性抑制剂 FR900359(FR),验证 Gq/11α 在 PVN 的抑食作用;

对照模型:纳入 MC4R 全敲除(MC4RKO)小鼠、PVN 特异性 Gsα 敲除(mPVNGsKO)小鼠、PVN 特异性 Gq/11α 敲除(PVNGq/11KO)小鼠,对比不同信号缺陷的表型差异。

细胞模型:

HEK293MRAP2 细胞:稳定表达黑皮质素受体辅助蛋白 2(MRAP2,增强 MC4R 信号),分别转染 WT MC4R 或 MC4R(F51L),检测 Gsα(cAMP)、Gq/11α(IP1)、MAPK(ERK 磷酸化)信号;

信号抑制实验:用 FR(1μM)阻断 Gq/11α,验证 MC4R(F51L)的信号缺陷特异性。

2. 核心检测指标

代谢与表型:

体重 / 体成分(EchoMRI 测脂肪 / 瘦肉量)、体长测量、血清激素(瘦素、胰岛素、血脂);

食欲相关:每日摄食量、 meal size(每餐食量)与 meal frequency(进食频率)、24 小时食物摄入模式;

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CLAMS)测静息能量消耗(REE)、总能量消耗(TEE)、呼吸交换率(RER);

信号与功能验证:

分子信号:cAMP(ELISA)、IP1(Gq/11α 通路底物,ELISA)、ERK1/2 磷酸化(WB)、PVN 中 CREB 磷酸化(免疫荧光,反映 Gsα 活性);

药理干预:腹腔注射(i.p.)或 PVN 注射黑皮质素激动剂 MTII,检测摄食、能量代谢及心血管反应(心率、血压);

机制验证:

配对喂养实验:将 MC4R(F51L)小鼠每日摄食量限制为 WT 水平,评估贪食对肥胖的贡献;

冷耐受实验:6℃环境下监测 5 小时体温变化,评估产热功能。

核心结果:MC4R 的 Gq/11α 信号 —— 食欲与生长的 “主控开关”

研究从信号机制到生理表型,清晰划分 MC4R 不同信号通路的功能分工:

1. 第一步:MC4R(F51L)突变特异性破坏 Gq/11α 信号,保留 Gsα 信号

细胞实验证据:

在 HEK293MRAP2 细胞中,WT MC4R 激活后可同时升高 cAMP(Gsα 信号)与 IP1(Gq/11α 信号),且 MRAP2 可使两者的最大反应(Vmax)提升 2 倍、EC50 降低 1 个数量级;

而 MC4R(F51L)仅保留正常 cAMP 反应(Vmax 与 WT 无差异,EC50 轻度升高至 363nM vs WT 22.6nM),IP1 反应几乎完全消失 —— 即使在 10⁻⁴M α-MSH(高浓度激动剂)作用下,IP1 水平仅为 WT 的 12%(原文献 Fig.7A、B);

Gq/11α 抑制剂 FR 可完全阻断 WT MC4R 的 IP1 反应,且不影响 cAMP 反应,证实 IP1 变化特异性反映 Gq/11α 信号(原文献 Fig.7E、F)。

图7.MC4RF51L存在Gq/11α信号传导缺陷

小鼠体内验证:

腹腔注射 MTII 后,MC4R(F51L)小鼠 PVN 的 CREB 磷酸化水平与 WT 无差异(反映 Gsα 信号正常),而 MC4RKO 小鼠 CREB 磷酸化显著降低,排除 Gsα 信号缺陷(原文献 Fig.1B)。

图1.MC4RF51L小鼠在不破坏MC4R/Gsα信号的情况下出现肥胖

2. 第二步:MC4R(F51L)小鼠出现 “贪食主导型肥胖”,线性生长加快

代谢表型:

体重与体成分:MC4R(F51L)小鼠 4 周龄起体重显著高于 WT,11 周龄时雄性增重 21%、雌性增重 29%,脂肪量增加 2-3 倍,瘦肉量轻度增加(原文献 Fig.1C、D);

线性生长:8 周龄 MC4R(F51L)小鼠体长比 WT 增加 5%-8%,与 MC4R 全敲除小鼠表型一致,而 PVN Gsα 敲除小鼠体长正常(原文献 Fig.1E、表 2);

表2.不同小鼠模型的表型比较

食欲机制:

摄食模式:MC4R(F51L)小鼠夜间每餐食量比 WT 增加 40%-50%(22℃与 30℃环境下均显著),但进食频率无差异,提示饱腹感阈值升高(原文献 Fig.2G、H);

能量代谢:基础能量消耗(REE/TEE)与 WT 无差异,冷耐受实验中体温维持正常,排除产热缺陷(原文献 Fig.2C、F);

图2显示,MC4RF51L小鼠的肥胖现象与食欲亢进密切相关

血清指标:

12 周龄 MC4R(F51L)小鼠瘦素水平比 WT 高 20 倍,胰岛素、游离脂肪酸、胆固醇显著升高,葡萄糖水平正常(原文献 Table 1)。

表1.随机喂养的3月龄雌性MC4RF51L和WT小鼠血清生化指标

3. 第三步:Gq/11α 信号是 MC4R 抑食作用的 “必需通路”

药理干预证据:

腹腔注射 MTII(10μg/g)可使 WT 小鼠 3.5 小时摄食量减少 60%,但 MC4R(F51L)小鼠完全无反应(原文献 Fig.3A);

向 PVN 直接注射 MTII(150pmol),WT 小鼠摄食量减少 70%,而 MC4R(F51L)小鼠无抑食效应,且 PVN 注射 Gq/11α 抑制剂 FR,可完全阻断 WT 小鼠对 MTII 的抑食反应(原文献 Fig.3B、7G)

心血管反应对比:

MC4R(F51L)小鼠基础心率、血压与 WT 无差异,且 PVN 注射 MTII 后心血管反应正常(心率升高 15%、血压升高 10%),而 PVN Gsα 敲除小鼠心血管反应消失,证实:Gsα 介导 MC4R 的心血管效应,Gq/11α 介导抑食效应(原文献 Fig.3E、F、表 2)。

图3.MTII对食物摄入量、能量消耗、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4. 第四步:贪食是 MC4R(F51L)小鼠肥胖的主因

配对喂养实验:

将 MC4R(F51L)小鼠每日摄食量限制为 WT 水平(8 周),其体重增长比自由进食的突变小鼠减少 60%,脂肪量降低 45%,但仍比 WT 高 20%-25%(雄性更显著);

血清瘦素水平降至自由进食突变小鼠的 30%,但仍高于 WT,提示贪食是肥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存在非饮食依赖的轻度脂肪堆积(原文献 Fig.5、6I);

代谢紊乱的继发性:

图5.配对喂养对体重和成分的影响。

4-5 周龄幼龄 MC4R(F51L)小鼠(仅轻度肥胖)的糖耐量与 WT 无差异,而 6-7 月龄肥胖小鼠出现显著糖耐量异常,证实糖代谢紊乱是肥胖的继发结果(原文献 Fig.4)。

图4.MC4RF51L小鼠的葡萄糖代谢

机制总结:MC4R 信号通路的 “功能分工”

研究首次明确 MC4R 两条核心信号通路的生理功能,为肥胖机制与治疗提供全新框架:

Gq/11α 信号(主要作用于 PVN):

核心功能:介导黑皮质素的抑食作用(减少 meal size)、调控线性生长;

缺陷后果:贪食、肥胖、身高增长加快(如 MC4R F51L 小鼠、PVNGq/11KO 小鼠);

Gsα 信号(作用于 PVN 及其他脑区):

核心功能:介导心血管反应(升高心率 / 血压)、调控能量代谢(如背内侧下丘脑的产热);

缺陷后果:低心率 / 血压、产热减少(如 PVNGsKO 小鼠),但不影响食欲与线性生长;

临床意义:

人类 MC4R(F51L)突变通过破坏 Gq/11α 信号致病,提示 “选择性激活 Gq/11α 的偏向性激动剂”,可在抑制食欲的同时,规避 Gsα 介导的心血管副作用(如现有 MC4R 激动剂的心率升高风险)。

研究意义与局限性

1. 临床转化价值

精准治疗靶点:Gq/11α 信号是 MC4R 调控食欲的核心通路,为开发 “无心血管副作用” 的肥胖药物提供明确方向;

突变分型指导:可通过检测 MC4R 突变对 Gq/11α/Gsα 信号的影响,将患者分为 “Gq/11α 缺陷型”“Gsα 缺陷型”“双信号缺陷型”,实现个体化治疗;

解释临床悖论:首次解释 “部分 MC4R 突变不影响 Gsα 却致肥胖” 的机制,完善 MC4R 突变的致病谱。

2. 局限性

脑区特异性未完全覆盖:未验证 MC4R 在脑干迷走神经复合体(调控食欲的另一关键脑区)的信号功能,可能遗漏部分表型机制;

长期代谢影响未知:未评估 MC4R(F51L)小鼠老年期的代谢并发症(如脂肪肝、糖尿病),需进一步长期观察;

人类数据规模有限:未在人类患者中验证 Gq/11α 信号与食欲的关联,需后续临床队列研究。

免责声明:

仅供中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个人学习和参考使用;

此文为科学信息交流之目的,并非出于临床用药指导目的。文中涉及的分子靶点、干预策略等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

原文出处:

Metzger, Peter J., Aileen Zhang, Bradley A. Carlson, et al. 2024. “A Human Obesity-Associated MC4R Mutation with Defective Gq/11α Signaling Leads to Hyperphagia in Mic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34 (4): e165418. https://doi.org/10.1172/JCI165418.

来源:小项科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