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刷手机,购物车躺着三千块的进口护肝片,体检报告却红得发紫——这画面熟不熟?
凌晨两点刷手机,购物车躺着三千块的进口护肝片,体检报告却红得发紫——这画面熟不熟?
【2024-4-22,北京,38岁互联网产品总监王骁,突发性耳聋入院,病历写着:连续238天凌晨两点后睡,保健品花费4.7万,皮质醇超标3倍】
我看完只想骂一句:我们到底在养哪门子生?
先说结论,再讲故事。
把焦虑当养生,越养越病;把放下当药吃,才真回血。
王骁是我隔壁工区的“养生KOL”。
每天十点,他准时掏出七色药盒,像给手机换电池一样往嘴里倒胶囊。
晚上加班到一点,再开一罐助眠软糖,配气泡水吞服。
他口头禅:肝要保、脑要补、血管要清。
结果上周开会,他突然把PPT声音调到最大,说听不清客户说话。
医生一句话:耳蜗血管痉挛,再晚来两天,永久失聪。
病房里,他老婆把那一袋袋保健品倒出来,堆成小山。
护士扫了一眼:这些加起来,够给全家买三年商业保险。
王骁闷声说:我以为吃了它们,就能继续熬。
我陪他做听力测试时,顺手查了数据。
天猫说,去年助眠产品销量涨170%,可同期去睡眠门诊的人多了40%。
越买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买,完美闭环。
再说我自己。
去年体检,我的“生理年龄”比身份证老5岁。
医生瞄一眼报告:压力型脱发、肠易激、窦性心律不齐,全套年轻人标配。
他建议:先减班,再减念。
我没辞职,但试了另一套办法。
公司楼下有间储物柜,我把它改成“烦恼抽屉”。
每天下午五点,手机定时响,我写下最烧心的三条破事,扔进去,锁门。
规则:想再多,也得等明天五点再开。
第一周,手痒得像戒烟;两周后,五点一到,大脑自动下班。
配合三分钟呼吸空间:闭眼、耸肩、慢吐气,把心跳压回70。
四十天后再测,生理年龄减了2岁,脱发量回到大学水平。
有人问我,就这么简单?
我说,复杂的是人心,简单的也是人心。
复旦那篇端粒研究我看过,持续高压让染色体老5-8岁,可一旦心态干预,端粒缩短速度能踩刹车。
换句话说,把绳结松开,身体自己就会修。
现在回看手机里那些熬夜直播卖保健品的,我直接划走。
不是东西没用,是顺序反了。
先让大脑相信“我不用靠这些也能活”,再谈补不补。
否则,吃再多,也只是给焦虑加层糖衣,化得更快。
王骁出院那天,我送了他一本空白笔记本。
第一页我写:耳聋是身体替你按的暂停键,再装听不见,下次就真聋了。
他沉默一路,地铁到站前,他把那袋保健品扔进垃圾桶,声音脆响。
养生不是氪金游戏,是删号重来。
把“怕死”改成“先好好活”,比任何天价丸都管饱。
来源:健康万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