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喜欢纹身的吗?数据和现实藏着答案里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4:48 1

摘要:走在街上,常能看到年轻人手臂、脚踝处藏着小巧的纹身图案;刷短视频时,纹身探店、图案设计的内容也屡见不鲜。有人说“现在年轻人都爱纹身”,也有人觉得“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其实答案没那么绝对,从几个现实例子里,能看清年轻人对纹身的真实态度。

走在街上,常能看到年轻人手臂、脚踝处藏着小巧的纹身图案;刷短视频时,纹身探店、图案设计的内容也屡见不鲜。有人说“现在年轻人都爱纹身”,也有人觉得“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其实答案没那么绝对,从几个现实例子里,能看清年轻人对纹身的真实态度。

一、从数据看:年轻人确实是纹身主力,但没到“普遍”的程度

说年轻人喜欢纹身,是有数据支撑的。有统计显示,中国约1.4亿人有纹身,其中18到30岁群体占比达到14.5%,相当于每7个年轻人里就可能有1个有纹身。纹身店的顾客也明显集中在20-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占比能超过一半。

但要说“很多人都喜欢”也不准确。对比欧美国家,英国有26%的人有纹身,美国更是达到32%,中国年轻人的纹身比例还明显更低。而且近两年,“反纹身”的声音在年轻人里悄悄冒头,洗纹身行业都跟着火了起来,不少纹身师转行洗纹身反而赚了钱。所以年轻人对纹身的态度,是“有人热衷,有人观望,还有人后悔”。

二、从动机看:不再是“混社会”,多是为了表达自我

现在年轻人纹身,早就脱离了“不良符号”的标签。纹身店的留言册里藏着各种理由:有人用小图案遮住手臂的烫伤疤痕,有人和恋人纹上对称的心形纪念相识周年,还有人单纯喜欢图案的线条美,把纹身当“身体上的绘画”。

常见的图案也很能说明问题:不是早年常见的虎豹图腾,更多是小雏菊、星星等清新图案,或是“”“”之类的单字,还有纪念亲人的符号、代表人生转折的日期。95后设计师小周的锁骨处纹了半朵莲花,她说这是为了纪念自己战胜抑郁症的经历,“看到它就知道自己有多坚强”。这种把纹身当自我表达的方式,成了年轻人喜欢纹身的核心原因。

三、从地域看:城市不同,接受度差得特别远

年轻人对纹身的喜好,还带着明显的地域印记。在上海,纹身常被当成高端艺术,不少工作室提供定制服务,时尚圈人士带头追捧,把纹身视作个性奢侈品;川渝地区更包容,说唱、街舞文化带动下,小清新纹身很受女性欢迎,美院出身的纹身师让图案设计更有美感,大家即便不喜欢也会尊重。

但到了东北地区,偏见还根深蒂固。受早年影视剧影响,不少人仍把纹身和“社会人”挂钩,女性花臂相亲可能直接被拒绝;北京因为公务员、军人对纹身的明确限制,社会接受度也比上海低,纹身更多是小众文化圈子的选择。同一个年轻人,在不同城市对纹身的态度,可能都会发生变化。

四、从顾虑看:职业限制和审美变化,让很多人不敢下手

喜欢但不敢纹”的年轻人其实不少,最大的顾虑是职业影响。00后主播小李就后悔了:她刚入行时纹了手臂纹身,后来做服装带货要穿吊带,每天得涂厚厚的遮瑕,拍照开闪光灯还会反光,最后只能花钱洗纹身,“纹的时候痛,洗的时候更痛”。

考公、当兵、空乘等岗位明确拒绝纹身,银行、教师等行业即便没明文规定,HR也可能有隐性偏见。还有人怕审美变了后悔,就像国外明星Pete Davidson,纹了200多处后又陆续洗掉,说要“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犹豫的原因:纹身是永久性的,但职业规划和审美可能随时变。

说到底,现在年轻人对纹身的态度越来越理性。喜欢的人把它当自我表达,不喜欢的人也不会随意评判,但大家都明白“纹身不是小事”。

毕竟皮肤没有橡皮擦,不管多喜欢,都得想清楚5年后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影响工作——这种“想透了再做”的态度,比单纯“喜欢不喜欢”更能代表年轻人对纹身的真实想法。

来源:棠梨小灵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