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和平碎得比玻璃还快,与其说意外,不如说早有预谋,全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算计在作祟。
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停火协议才刚生效一周,这边就不宣而战重启军事打击了,加沙地带又被炮火笼罩。
这和平碎得比玻璃还快,与其说意外,不如说早有预谋,全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算计在作祟。
本来想觉得停火能让加沙百姓喘口气,但后来发现人家根本没把和平当回事。
10月18号,内塔尼亚胡刚放出要参加2026年大选的信号,转天10月19号,以色列的战机就又飞到了加沙上空。
这节奏卡得比网红赶直播还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这是拿停火当“选举敲门砖”呢。
更别说他身边还有个催命的,安全部长本-格维尔,这人是极右翼的头头,10月19号直接公开施压,喊着要对加沙更狠点。
内塔尼亚胡哪敢得罪他?毕竟本-格维尔的政党是执政联盟的关键,要是把这人惹毛了,联盟散了,他这总理位置都坐不稳。
内塔尼亚胡这会儿搞事,也是被逼得没办法。
他政府早就陷在腐败案里了,还有人质危机处理得一塌糊涂,国内骂他的人能从特拉维夫排到耶路撒冷。
怎么转移注意力?打加沙啊!炮火一响,老百姓的怒火就从他身上转到哈马斯那边了,多聪明的“甩锅术”。
之前以色列有民调显示,他支持率都跌到30%以下了,不搞点强硬动作,2026年大选根本没戏。
所以这停火协议,从一开始就是他手里的“一次性筹码”,想扔就扔。
这边以色列忙着靠战事刷政治分,那边伊朗也借着这股乱劲儿,上演了一出“受害者反击”的戏码。
就在以色列重启打击的差不多时候,伊朗东南部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出事了,好几位逊尼派部族领袖被“斩首”了。
伊朗革命卫队一查,说现场的武器上有以色列军事工业的标识,直接把账算到了以色列头上。
这事儿妙就妙在时机,刚好赶在停火破裂的时候。
伊朗这么做,可不是单纯报仇。
一方面,能把国内的安全问题跟以色列绑在一起,让民众觉得“咱们是被欺负了”,凝聚起共识,另一方面,还能在中东树立“反以领袖”的形象,拉更多国家站自己这边。
说白了,伊朗是借加沙的乱局,低成本撬动地缘政治,比直接跟以色列硬刚划算多了。
其实伊以之间的恩怨早就结下了,今年6月的时候,以色列就空袭了伊朗的核设施,伊朗也用导弹打了回去,双方早就有过直接冲突。
现在加沙乱了,双方更是借着“代理人”互相使绊子,以色列怕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在旁边捣乱,所以先下手为强,伊朗则通过资助加沙的哈马斯,牵制以色列的精力。
就像今年10月,黎巴嫩真主党在以黎边境打了以色列12次,以色列军方都承认“北边不安全了”。
这哪是加沙一地的冲突?分明是伊以在整个中东下的大棋。
大佬们在棋盘上挪棋子,每一步都踩着加沙平民的生存空间,这才是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停火一破,加沙的“生命线”拉法口岸就关了,这口岸是加沙跟埃及连通的唯一陆地通道,食品、药品全靠这儿运进来。
结果以色列说关就关,把援助当成谈判的筹码,哈马斯不答应条件,就不让物资进。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说,停火期间还运了8000吨物资进去,现在一断,加沙230万人里,好多都快没饭吃了,还有50万儿童缺医少药。
更惨的是那些躲都躲不掉的平民,10月4号,加沙代尔拜拉赫附近的图法居民区遭了空袭,18个人瞬间没了。
后来还有人想走安全通道逃出去,结果载着流离失所者的汽车也被袭击了,11个平民死了,里面有快一半是小孩。
无国界医生后来曝了料,说代尔拜拉赫有家医院也被炸了,23个伤员没处治,医生都快被逼疯了,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拿平民当靶子。
可国际社会呢?看着像着急,其实都是“双标”。
西方国家嘴上喊着“人道”,却总说以色列是“自卫”,联合国想提停火决议,美国一投否决票就黄了。
今年10月25号那次投票,12个国家支持停火,就美国一个反对,结果决议没通过。
沙特阿拉伯外交部都忍不住说“国际社会的沉默是对平民的犯罪”,这话没毛病。
这停火协议破了,不是偶然,以色列要“解除哈马斯武装”,哈马斯要“以色列撤军、放巴勒斯坦囚犯”,双方谁都不让步,零和博弈怎么可能有和平?
就算11月前后再谈停火,估计也撑不了多久,毕竟根儿上的问题没解决,以色列的定居点还在扩,巴勒斯坦难民的事儿还没说法。
加沙的哭声都快喊哑了,可光靠“拷问良知”没用。
真要和平,还得回到“两国方案”上,搞个有约束力的区域安全机制,不然的话,这“打打谈谈”的循环,只会把加沙拖进更深的地狱。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