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茂记”三百年传奇(上):从一家豆芽摊起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4:22 1

摘要:在一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上午,我们一行人从宁波市区出发,沿着宁姜公路向南行驶约二十公里,来到位于奉化区西宁路上的“宁波市楼茂记佐餐王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走访。

在一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上午,我们一行人从宁波市区出发,沿着宁姜公路向南行驶约二十公里,来到位于奉化区西宁路上的“宁波市楼茂记佐餐王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走访。

一进入公司大门,便看到几辆冷链运输车整齐停放在生产车间旁,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刚刚生产出来的香干、豆腐、酱、醋等调味品装车。这些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

2024年,正值宁波中华老字号“楼茂记”创建三百周年。而谁能想到,如今占领各大超市“高地”、又远销海内外的百年老字号“楼茂记”,最初竟是从一家简陋的豆芽摊起步的。

康熙年间,来自奉化楼岙(今奉化莼湖楼隘)的一对楼氏夫妇,为谋生计来到宁波摆摊卖豆芽。楼氏夫妇的香干远近闻名,生意日渐兴隆。

当地也流传起一句宁波老话:“勿吃楼茂记香干,生活做煞唔相干。”意思是,在生活劳累之时,尝一块楼茂记香干,那美妙的滋味能让人瞬间忘却一切烦恼。这话虽带几分夸张,但楼茂记香干的滋味,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作为百年老字号,楼茂记还经营豆腐、豆芽、素鸡、鲜麸等产品,但以香干最为出名。三百年来,楼茂记客源不断,楼家人亦善于经营,使香干具有非同一般的风味。而这独特的美味,还有一段关于香干的传承故事。

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楼氏夫妇如往常一样准备打烊。关门前,老板向外张望,发现一位老汉倚在店门外打盹。夫妇俩见老汉衣衫单薄、浑身发抖,便毫不犹豫地将他唤醒并扶进屋内,让他坐在火盆边取暖,还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年糕汤。待老汉缓过神来,他们又斟上一碗温好的老酒。几口酒下肚,老汉话多了起来,诉说起自己的身世与遭遇。

原来他来自温州海岙,老伴重病在家,儿子被征去当兵。他听说儿子可能在镇海,便一路寻找,半年过去却毫无音讯,盘缠用尽,只得沿路乞讨。那晚若非遇到好心的楼氏夫妇,恐怕已在严寒中病倒。老汉捧着热汤,想到家中病妻仍在盼儿归来,不禁潸然泪下。楼氏夫妇心生怜悯,便留他在家中暂住。

几天后,老汉因放心不下家中病妻,决意告辞。临行时,楼老板拿出两块银元、一刀年糕和几块香干塞给他,亲自送至店外。老板娘还叮嘱道:“明年若家中无事,可来店里帮忙。”

冬去春来,老汉的老伴不幸病故,儿子仍下落不明,他孤苦无依,生计无着。这时,他想起楼氏夫妇当初的邀请,便凭着记忆沿原路寻回宁波。到了楼茂记店门口,他却担心自己会拖累对方,徘徊许久不敢进去。

幸运的是,善良的夫妇一眼认出了他,急忙迎出,如待亲人般嘘寒问暖,并安排房间让他安心住下。

为报答恩情,老汉在店里做起帮工。每天天未亮,他就起身打扫店铺、清洗碗筷,重活累活抢着干。后来老汉病倒,楼氏夫妇不离不弃,常年床前侍奉,端汤送水。临终前,老汉含泪握住夫妇的手说:“这些年多亏你们照顾,我无以为报。今日将我祖传的香干秘方传给你们,虽祖训不得外传,但你们待我如亲人,我只能以此报答。”说罢,他从怀中颤巍巍地取出一张泛黄褶皱的纸片。几天后,老汉安然离世。

楼氏夫妇依照秘方反复试制、精心调整,终于研制出口感爽嫩、色香味俱全的“楼茂记香干”。食客尝后皆赞不绝口,口碑渐起。香干刚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

为让更多百姓品尝到这一美味,夫妻俩除了在宁波门店销售外,还以优惠价格批发给小商小贩,让他们走街串巷,到航船埠头、轮船码头吆喝叫卖。此举大大拓宽了销路,楼茂记的生意越发兴旺,声名远播浙东,三百年老字号的传承由此奠定。

后来,楼家通过同乡官员获得卖盐的烙牌,开始卖盐造酱,于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创办“楼恒盛茂记酱园”(即楼茂记的全称)。酱园坐落于宁波老江东,毗邻奉化江口,依托新河头和大河桥船埠的水运之利,业务不断扩展。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楼茂记进入鼎盛时期;至世纪之交,其产品更已香飘华东。2006年,楼茂记入选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2010年,“楼茂记香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简介

谢良宏,本名谢良红,现居浙江宁波。从事媒体工作30余年,近年来有散文随笔评论见端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浙江日报》、《新民晚报》、《散文选刊》等,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幸福的原乡》等。

来源:甬派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