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以为,喝茶是件健康事儿。饭后来一杯,清口解腻;工作间隙一杯,提神醒脑。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喝茶几乎成了日常的一部分,像是一种习惯,也像是一种仪式感。但问题是——这“健康”的茶,真就对谁都好吗?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真能随便喝吗?
很多人都以为,喝茶是件健康事儿。饭后来一杯,清口解腻;工作间隙一杯,提神醒脑。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喝茶几乎成了日常的一部分,像是一种习惯,也像是一种仪式感。但问题是——这“健康”的茶,真就对谁都好吗?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真能随便喝吗?
说个现实点的——血糖这事儿,不光看吃的,也跟喝的脱不开关系。很多人光盯着米饭、面条、甜点,却忽略了自己手里的那一杯茶。茶也分三六九等,有些茶,不但不能降糖,反而可能把血糖搅得更乱。
作为长期接触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医生,见过太多因为“喝错茶”导致血糖控制反复的例子。有时候不是药没吃好,而是茶喝错了。要说喝茶和糖尿病有没有关系?关系大了去了!下面这几种茶,糖友们真得长点心,少喝点,甚至必要时最好别碰。
很多人喜欢黑茶,说是“老茶更养人”。尤其是像普洱这种,经年陈放的茶叶总给人一种“越陈越香”的错觉。但问题是——黑茶发酵度高,内含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也高。这些物质在进入体内后,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加快肠道蠕动,甚至会诱发轻度兴奋反应,血糖波动也容易被带动。
有些糖友喝完黑茶后,出现心慌、手抖、甚至低血糖的表现。原因就在于,黑茶可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对本身用药控制的平衡状态来说,这种“推一把”的刺激并不总是好事。
花草茶看起来“无害”,五颜六色、香香的,有人还当减肥神器来喝。但糖尿病患者真不能被这“养生外衣”骗了。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薰衣草这类香气浓郁的茶饮,往往含有较多挥发油类物质,在特定体质人群中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
更麻烦的是,有些花草茶是复合配方,里面加了甘草、罗汉果、甚至少量蜂蜜调味。这些东西虽然量不大,但对血糖敏感的人来说,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可能翻起大浪。
听到奶茶两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跟糖尿病有什么好说的?当然别喝。但问题是,有些人误以为“无糖奶茶”就没问题,或者自己在家用牛奶加茶叶泡一泡,也是“健康奶茶”。其实这类茶饮最大的问题是糖和脂肪的双重负担。
哪怕不加糖,牛奶里的乳糖也会影响血糖波动。而市售奶茶中常用的奶精、炼乳、珍珠等配料,更是血糖的隐形杀手。一旦喝得多,不仅血糖飙升,还可能加重胰岛功能的疲劳——这跟“自掘坟墓”也差不多了。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降糖茶”“清脂茶”,打着养生旗号,实则很多都是商业配方。里面有的加了枸杞、大枣、桂圆这类“有点甜”的中药材,甚至还有低聚糖成分。糖尿病患者喝多了这种茶,不但血糖没降,还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加重的情况。
更坑的是,有些人还迷信“中药茶包”,天天泡着喝,结果喝进了大量影响血糖的成分。任何一个“降糖茶”如果不能明确成分和剂量,对糖友来说就如同踩地雷。
有些人喝茶图个“浓”,尤其是绿茶,非得泡上十几分钟,颜色浓得像墨汁才满意。问题是,浓茶中的咖啡因、茶碱含量非常高,对正常人来说可能就是提神,但对糖尿病人,可能直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让血糖快速升高。
而且浓茶还会影响某些降糖药物的吸收,特别是二甲双胍类药物,服药期间喝浓茶,等于把药效“稀释”了。血糖控制不住,还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实际上是茶惹的祸。
不少人图省事,直接买瓶装茶来喝,或者把茶叶放冰箱冷泡一整晚。虽然喝起来口感清爽,但这类茶饮往往是添加剂和防腐剂的集合体。瓶装茶饮中即使标注“无糖”,也可能含有代糖、甜味剂,而这些添加物对血糖的影响目前还没完全明确。
冷泡茶虽然少了刺激性,但也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放时间长了,糖友本身免疫力就低,喝到被污染的茶水,不光血糖出问题,肠胃也得跟着遭殃。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葡萄”,就条件反射地避开,觉得太甜不敢碰。但事实是,葡萄中的天然多酚、花青素和白藜芦醇,不仅有助于抗氧化,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尤其是黑葡萄和紫葡萄,含有较多的抗炎因子,对心血管健康特别有益。研究发现,经常适量食用葡萄,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带来的多种并发风险,比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损伤等。
当然了,关键在于“适量”。一把葡萄控制在10~15颗之间,餐后食用,不与主食叠加,对大多数糖友来说是安全的。别一刀切地把葡萄当“敌人”,也别当水果零食猛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李建华.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4):289–293.
[2]陈志强,赵秀荣.茶叶生物活性成分与代谢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0,41(18):228–234.
[3]刘静,李晓红.葡萄多酚对白藜芦醇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2):156–160.
来源:药师健康指南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