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都不演了!杨振宁去世没多久,恶心的事情发生了,结局大快人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3:58 1

摘要: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东南大学数学教授,早年就带着一家子颠沛流离。

10月18日这天,物理学界和无数普通人心里都空落落的。

103岁高龄,杨振宁留下的不光是那些颠覆宇宙观的公式,还有对祖国的那份实打实的付出。

谁能想到,才四五天工夫,网上就冒出一堆让人直皱眉头的破事儿。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东南大学数学教授,早年就带着一家子颠沛流离。

杨振宁小时候聪明得像个小大人,七岁随父亲去清华,抗日那几年,他挤在西南联大,1942年本科毕业,1944年硕士拿下,宿舍里油灯一盏,草稿纸铺满地。

1945年,他坐船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本来想搞实验物理,帮国家建工业,结果导师恩里科·费米和同事泰勒一看他脑子转得飞快,建议转理论。

这一步,成了他学术路上的关键弯道。

1954年,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在普林斯顿的办公室里反复推敲,搞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东西现在是粒子物理的基石,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全靠它串联起来。

两年后,他和李政道埋头钻研,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直接把物理学界的对称美学给推翻了。

1957年,俩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奖,斯德哥尔摩领奖台上,杨振宁用中文说了一句“为中国血统骄傲”。

华人科学家头一回这么站C位,他的贡献可不止这一桩,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力学和量子群里打开新天地,斯蒂芬·霍金后来评价,说杨振宁的份量能跟爱因斯坦、牛顿比肩。

1971年,中美还没建交,他顶着压力第一个回国访问,主动提了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建议,直接促成中国科大少年班的诞生。

那班从1978年办起,出了上百个顶尖科学家,杨振宁的影子到处都是。

1996年,清华要建高等研究院,他卖掉纽约的房产,把钱全砸进去,还亲力亲为挑位置。教书时,工资一分不落,全捐给科研基金,帮年轻人买设备。

八十多岁了,还游说陈省身、丘成桐这些大牛来华讲课,机场接机时总笑眯眯递茶,拉着手说祖国需要你们。

2003年,第一任妻子杜致礼走了,他心碎,但81岁那年定居清华,把屋子叫“归根居”,意思是落叶归根。即便腿脚不便,每周还给本科生上普通物理课。到2023年,他累计上了上千节课,好些学生后来成了领域骨干。

杨振宁的科学人生,就跟他的理论一样,严谨又不失温度,总在关键时候推一把,让后辈往前走。

说到感情,杨振宁和翁帆的这段,本来就是个温暖的例外。

翁帆1978年生,汕头大学英语专业,1995年学校办物理会议,她被派去接待,杨振宁夫妇看她勤快,留了印象。

之后书信来往,杨振宁寄物理笔记,她回生活琐事。杜致礼走后,翁帆寄了封安慰信,俩人交流渐多。

2004年2月广州见面,从学术聊到生活,年底就登记结婚。

那时候杨82,翁28,年龄差54岁,社会议论多,有人质疑,有人酸。

2015年杨澜访谈,翁帆说杨振宁给她腾空间追梦,他则说翁帆让他生活亮堂。

二十一年,手牵手逛校园,杨振宁还公开说支持翁帆以后再婚,每个人都有幸福权。

杨振宁10月18日走后,全国哀悼,北京清华园学生默哀,高校追思会开了一场接一场。

谁知网络上就开始不对劲,一名女博主在微博发帖,用侮辱性语言攻击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把正常夫妻说成交易,翁帆贴上“狐狸精”标签。

帖子配模糊旧照,杨振宁夫妇散步背影被红圈标出,配文阴阳怪气。

没多久,阅读量破百万,转发时有人加“果然是这样”。

这还不止,同天中午,另一个谣言冒头:“杨振宁遗嘱曝光,18亿现金给前妻子女,翁帆只剩清华别墅居住权”。内容抄2017年的老段子,P过假文件,微信群、抖音短视频全传开了。

视频剪杨振宁领奖镜头,配悲情音乐,结尾闪“翁帆净身出户”,点赞蹭蹭涨。

这些谣言听着耳熟,杨振宁助理通过清华官网辟谣,说别墅产权归校,他们只是居住。

可这回,旧话重提,恶意加倍。

清华教授下班看到,眉头紧锁,拨电话给媒体核实。翁帆那边,助理盯着屏幕,脸色铁青,赶紧联系平台投诉。

这摊子事儿,暴露了网络的毒瘤。

那些造谣的,图流量博眼球,百万粉丝博主带头,百万阅读后粉丝还涨。

翁帆照顾杨振宁二十一年,端茶送水,推轮椅逛园,现在丈夫刚走,就被泼这盆污水。杨老一生低调,贡献实打实,结果身后还得防这些小人。

投诉如雪片,微博后台灯火通明,审核员轮班过目。女博主一看风头不对,删帖换小号继续阴阳,嘴硬说“真相而已”。

10月25日中午,微博社区管理官号发通报:经核实,女博主内容涉嫌侮辱逝者、恶意引导舆论,永久封禁账号,所有违规帖下架。

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零容忍诋毁逝者。

通报一出,点赞过万,支持率九成多,评论“维护尊严是底线”。

翁帆10月20日朋友圈发两句:“何其有幸,伴先生走完这一程。”

杨振宁的离去,本该是安静缅怀,可网络这把双刃剑,总有人拿来捅刀。

谣言像病毒,靠情绪传播,但反击靠事实和机制。

翁帆的回应,简短却戳心,二十一年不是交易,是陪伴。

这世界虽乱,但总有光透进来。杨振宁的公式永存,网络的底线也得守住。

杨振宁先生二三事 人民政协网

来源:原老师历史小沙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