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沙港的渔船刚把5G天线架到桅杆上,隔壁洋马镇的花农已经用菊花给面膜定价了——别眨眼,这不是科幻片,是射阳人2023年的日常。
黄沙港的渔船刚把5G天线架到桅杆上,隔壁洋马镇的花农已经用菊花给面膜定价了——别眨眼,这不是科幻片,是射阳人2023年的日常。
先别急着皱眉“智慧渔业”听起来像PPT词汇。
实情是,老渔民老周现在出海前,手机先弹出“今日鱼群热力图”,他照着颜色深浅下网,回港时智慧码头自动称重,货款秒到银行卡。
去年开渔节,直播间里“老铁们”三分钟抢完一条刚离水的鲳鱼,成交额把老周吓得直揉耳朵:2.3亿,比前年整整多了快一半。
钱袋子鼓了,老周还是老周,靠岸第一件事仍是给船头系红布,只是那布条里多夹了根塑料扎带——他说“图个吉利,也防海风刮跑”,土办法和黑科技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绑在一起。
往内陆骑电动车二十分钟,洋马镇的空气一股子菊香。
别小看这味道,全国每四朵药用菊花,有三朵半从这里出发。
去年镇上多了三条新流水线,一朵花被榨成精油、做成酵素、压进面膜,身价翻二十倍。
花农小赵以前论斤卖,现在按毫升计价,笑称“地里种的是人民币”。11月论坛那天,荷兰专家围着蒸馏锅拍视频,日本教授偷偷把菊花种子塞进西装内袋,小赵看得直乐:原来“偷菜”不分国界。
再向北,潮间带的风吹得人直缩脖子,却有一群“长腿模特”偏要留在这过冬。
丹顶鹤今年来了806只,破十年纪录。
保护区新修的12公里生态廊道像条红毯,把鹤群直接引到日月岛。
工作人员说,秘诀是港口企业交的“生态补偿”——每吊一吨货,抽点钱给鹤买鱼苗。
鹤可不懂账本,它们只认肚子:湖里鱼多,就懒得飞去别处。
于是摄影师蹲守半个月,第一次拍到三只野生鹤在岛上“安家”,镜头里鹤羽被夕阳点燃,像三团火挂在芦苇间。
夜里回县城,渔港码头突然熄灯,海面升起一块20米高的水幕,光束把鲤鱼、鹤影、菊花一股脑投上去,老周的小孙女在岸上伸手抓光,抓了一把空,却笑得打嗝。
光影秀结束,迷你花篮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传统婚俗里装花生红枣的竹篮,被缩成钥匙扣大小,十块钱一个,一天卖空。
小姑娘们不知道“非遗”两个字,只觉得“可以挂包上的小篮子真萌”,边逛边自拍,背景是5G基站闪着红点的桅杆,画面毫无违和。
所以别问射阳有什么“打卡点”。
九月来,跟着渔船追5G信号;十一月,帮花农数“人民币花瓣”;十二月,给丹顶鹤让路,看它们用长喙敲冰捕鱼。
至于想买纪念品,记得趁早,那些把传统缩成掌心大小的花篮,常常上午补货,下午就只剩空纸箱。
老周说得直白:“以前海里捞的是生活,现在捞的是日子。
”听着像废话,细想又挺对——日子嘛,不就是让古老和新鲜在同一张饭桌上抢菜,而射阳人刚好把这道菜端上桌,还顺手给你递了双筷子。
来源:初夏一点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