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3人乘组、发射精准时间敲定,3名老航天员依旧无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3:47 1

摘要: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将点火升空,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3位老航天员再次与这次任务擦肩而过

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将点火升空,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3位老航天员再次与这次任务擦肩而过

那天晚上,我在手机上刷到新闻发布会的直播,弹幕一片恭喜里夹着几句惋惜,有人问杨利伟、张晓光、刘旺是不是还有机会,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只是一次发射安排,更像一次时代的接力,新的面孔要把空间站的工作继续推向深入

这次任务的节奏很清楚,3月3日乘组确定并进入紧密训练,10月24日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10月29日全区合练完成、系统检查到位,10月30日新闻发布会敲定发射时间与乘组信息

到今天为止,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质量控制闭环完成,航天员状态稳定,地面系统运行平稳,空间站组合体各项参数正常,所有环节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整个现场已经进入那种临发前特有的紧绷与安稳并存的氛围

张陆再次担任指令长,他曾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经验是一种看不见的底气

武飞和张洪章是第三批航天员,第一次飞天,一个是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一个曾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员,职业路径的差异刚好映照出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扩容与分工

这次乘组涵盖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现役类型,意味着空间站任务不再只是“飞起来”,更是“把科学和工程做扎实”

按计划,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3.5小时后对接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空间站将形成“三船三舱”的稳定组合

等他们在轨进入节奏,还会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补给,再与神舟二十二号完成在轨轮换,任务衔接像齿轮一样咬合,保证空间站的日常运维和科学实验不断档

天气应对、窗口测算、地面测控冗余,都已经按倒计时流程逐项核对,能看得出这套系统的成熟

说到这次“无缘”,心里总会浮现三位老航天员的身影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他在轨飞行了21小时23分,那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我们后来习惯了“常态化”这个词,却容易忘记开路的人背后付出的试错与勇气

张晓光,神舟十号乘组成员,曾与聂海胜、王亚平在轨授课,他承担了大量舱内外影像工作,被称作中国第一位太空“摄像师”

当我们复盘那次课的影响力,就会明白影像是怎样让更多人靠近太空

刘旺,神舟九号航天员,和景海鹏、刘洋一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带领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实施关键姿态控制,被称为第一个“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

这些节点,不只是功劳簿上的一行字,还是后来者训练手册上的每一个标准动作

现实层面看,根据公开安排与梯队建设节奏,第二批和第三批航天员已是执行任务的主力,第四批也已入列,老一批再飞的可能性在不断缩小

有人会问,那有没有例外

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在77岁第二次进入太空,主要是出于科学目的与公共影响力的考虑,这样的个案证明“特殊任务”有时会为某些人打开一扇窗

但窗口的前提是科学价值和系统需要,并非情感驱动,所以我们既要有期待,也要接受选择

空间站这两年的高密度运营,已经跑出了一套中国自己的稳态与节拍

回想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的在轨轮换,那次交接自然流畅,从出舱到货物转运都像接棒一样平稳,轮换模式的成熟让后续任务有底气

而更令人踏实的是数据: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空间站在轨实施了181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物资,下行实验样品近百种,获取科学数据超过300TB,发表500多篇SCI论文,拿到150多项专利

把这些数字摊开看,空间站已经从“建起来”进入“用起来”的深水区

我喜欢把空间站想象成一座在太空里慢慢点灯的实验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进展报告明确空间站计划稳定运行10年以上,会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国家需求开展体系化研究,意味着这座城的灯会越点越亮

顾逸东曾谈到

我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空间站大系统,这是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历史性机遇

这句话落到今天的神舟二十一号身上,就变成“把每一项任务做实,才能撑起长期在轨的价值”

有个小片段让我记忆很深

新闻联播播出全区合练的画面时,我爸在客厅里轻轻感叹了一句:‘这活儿真是要稳’,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航天不只是激情的倒计时,也是一群人长期把‘稳’变成习惯的日常

在酒桌上大家喜欢谈爆点,谁出舱谁首飞谁打破纪录

可真正支撑这套系统的,是每天按部就班的检查,是每一道确认的签字,是每一次把可能的风险提前降到可控的努力

至于三位老航天员,即便不再飞,他们的名字已经刻在中国载人航天的时间轴上

我们当然希望他们某一天能以某种角色“再上去看一眼”

但即使答案是没有,他们已经完成了足以自豪的一生使命

换个角度看,能在电视机前看着年轻人披上航天服、微笑走进塔架

这本身也是一种传承,就像老教练坐在看台上看弟子上场,心里是安心多于不甘

倒计时已经开始,神舟二十一号准备就绪

这次升空之后,有更多科学任务要铺开,有更多台前与幕后要忙碌

愿张陆、武飞、张洪章一路顺利,平安归来,也愿中国空间站的灯越点越亮,照见我们对未来的耐心与笃定

来源:砚边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