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掌掴武则天男宠的宰相苏良嗣:身后名既保住了,又没保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8 23:35 1

摘要:这个宰相叫苏良嗣,祖上是三国时期《三国志》有传的曹魏官员苏则,父亲是从北周一路当官当到唐朝,位列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的苏世长。后来苏世长出任巴州刺史时,因翻船而溺死,具体年份没有明确记载,大约是武德末年、贞观初年,那时候苏良嗣已经是二十来岁的成年人了。

小编之前提到过唐睿宗载初元年(690年)前后非正常死亡的多名宰相。当时大权掌握在睿宗的母后武太后手里,这些惨案当然需要武太后及其任用的酷吏负责。

小编也提到有一名宰相虽然也死在这年,却是正常死亡,即使被弹劾,也得到了武太后的亲自担保;他也曾经因为不知典故,闹过笑话。

这个宰相叫苏良嗣,祖上是三国时期《三国志》有传的曹魏官员苏则,父亲是从北周一路当官当到唐朝,位列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的苏世长。后来苏世长出任巴州刺史时,因翻船而溺死,具体年份没有明确记载,大约是武德末年、贞观初年,那时候苏良嗣已经是二十来岁的成年人了。

苏良嗣出道后曾任洛州长史,因为妻子的妹夫贪赃被连累,贬冀州刺史。结案后,这位连襟前去谢罪,苏良嗣淡定地说:“州牧、郡守调任是常事,我不知道被你连累了什么。”

唐高宗年间,苏良嗣任周王李显府司马,正色匡谏李显年少不法的行为,李显对他很敬畏。周王府属官多不称职,苏良嗣一方面做好自律,一方面依法处置他们,没人敢冒犯他,高宗对他也很赏识。

永淳元年(682年),苏良嗣由岐州刺史改任雍州长史。当时,关中饥荒严重,人吃人,盗贼横行。苏良嗣为政严明,如果有盗贼敢作案,不出三天就被擒,人们号为神明。

高宗见他能干,用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高宗派内侍去长江沿岸采办奇异竹木,想把它们移植到上苑。内侍们滥用职权,欺压百姓,路过荆州时,被苏良嗣逮捕。苏良嗣言辞切直地上疏指出为了远方的宝物而扰民不是圣人所为。那时,武太后还是武皇后。高宗对她承认自己考虑不周,约束不严,才被苏良嗣所怪。他一边下诏慰勉,一边下令把已采办到的竹子都投入长江。

晁补之《旧唐书杂论·苏良嗣囚采竹宦者》:唐高宗非纳谏之主,而良嗣之名亦未信于朝廷也。至囚王人而罢夺其所求,高宗慰勉之不暇,此事君臣皆可贤,近古所未有也。

苏良嗣注意到荆州有一座西梁宣帝所建的河东寺,惊道:“江、汉之间和河东有什么关系,哪能叫河东寺?”于是上奏,导致河东寺被改名。

当地士大夫抱怨苏良嗣学问不精,梁宣帝建河东寺是为了纪念自己的二哥河东王萧誉!

后来,高宗驾崩,已是太子的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但也许苏良嗣以前的匡正力道还不够,中宗意图提拔岳父韦玄贞时竟然说“就是把天下都给他又有何不可”,给了母后武太后换人的口实,这样皇帝就被换成了中宗的胞弟睿宗。

苏良嗣迁工部尚书,垂拱元年(685年)守纳言,其实就是其他时候的侍中,做了门下省长官,就是宰相。

武太后定居洛阳后,命苏良嗣为西京长安留守,累封温国公;苏良嗣启程赴任,太后亲自赋诗饯送,赏赐和恩遇都很优厚。当时尚方监裴匪躬负责检校京苑,提议贩卖禁苑中的蔬果,给朝廷创收;苏良嗣引用春秋时鲁国国相公仪休的典故,指出朝廷不宜与民争利,遂劝止。

垂拱二年(686年),苏良嗣被召回洛阳,任文昌左相,随后进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换成其他时候的说法,也就是受任为尚书仆射,再进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不是具体的官职,是宰相头衔。唐朝大部分时候不设尚书令,所以理论上的尚书省二把手尚书仆射其实就是事实上的尚书省长官。

有一次,苏良嗣在南门巧遇太后的男宠和尚怀义。怀义本名冯小宝,太后为了掩人耳目让他出家为僧,赐他和爱女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合族,所以也叫薛怀义。

可能因为恃宠而骄,也可能是因为本来就不懂规矩,此次巧遇,怀义礼数不周。事实证明他低估了苏良嗣的凶狠程度,苏良嗣也许确实自己不能打,但他能召唤能打的人。他命左右武士掌掴了怀义的脸,再把怀义拖出去,南门您别走了。

这似乎也意味着苏良嗣并不怕太后给怀义出头。事实上,怀义确实向太后投诉了,太后却半开玩笑地回答:“宰相们在南门议事,阁下你确实不该走南门,应该走北门,就能井水不犯河水了。”

至于古典小说《隋唐演义》说薛怀义为此勾结周兴、来俊臣,诬陷苏良嗣题诗讥讪太后及与狄仁杰、安金藏等人同谋造反,导致安金藏当众剖心证明苏良嗣清白,那就是过度发挥了。

苏良嗣很礼遇乾封尉韦安石。永昌元年(689年),韦安石做到雍州司兵,苏良嗣对他说:“大材须大用,何必徒劳于州县。”特别找太后推荐他,于是韦安石被擢拜膳部员外郎、永昌令、并州司马。

载初元年(690年),苏良嗣被罢免文昌左相,加特进,仍同凤阁鸾台三品。保留了宰相头衔,那就仍然是宰相。同列宰相地官尚书韦方质被酷吏治罪,攀诬苏良嗣。这才有了武太后为他担保的事。

苏良嗣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臣对君的敬畏和本能。他惶恐拜谢,却没有起来,倒在了朝堂上,太后派马车送他回府邸,派侍御医张文仲、韦慈藏照顾。

张文仲看了苏良嗣的情况,说是忧愤邪气所激,如果冲胁痛,就没救了。结果未及吃饭时,苏良嗣就表示自己冲胁绞痛。张文仲又说如果病到了心,就不可治疗。结果苏良嗣很快又表示心痛。张文仲知道没救了,就不再开药治疗。

当天晚上,苏良嗣就去世了。武则天辍朝三日,在观风门举哀,命百官去苏家吊丧,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赐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并降玺书吊祭。

如果事情到这里为止,苏良嗣就是一个难得的能在武太后手下善始善终的高级官员。但是他出状况恰是在死后。他的长子太常丞苏践言和另一个儿子苏践忠都被弹劾处绞刑,酷吏要求斩苏良嗣棺。

这时候,正直的司刑丞徐有功出手救人了。

王夫之:武、韦之世,杀君子而不蔓引其类,故斩艾虽憯,而陈子昂、苏安恒、李邕、宋务光、苏良嗣之流,犹得抒悃昌言而无所诎;乃至守正不阿、效忠不贰如狄仁杰、宋璟、李日知、徐有功、李昭德,皆列上位而时伸其志。

苏践言流放岭南而死,苏良嗣追削官爵,财产没收。

最终,武太后篡了亲生儿子的皇位,建立武周,自己当了女皇帝,史称武则天。睿宗被降为皇嗣。安金藏剖心也是为了担保这位皇嗣,而非苏良嗣。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景龙元年(707年),给苏良嗣平反,恢复官爵,追赠司空,由苏践言的儿子苏务玄袭封温国公。

看起来苏良嗣的身后名保住了?其实也不完全是。

唐玄宗年间,苏良嗣的黑材料被挖了出来,具体是什么,咱也不知道。玄宗下诏说,苏良嗣这人确实有问题,但我们要宽容,斩棺、抄家都免了。

这件事没耽误苏良嗣的孙子苏彦伯在玄宗年间娶了中宗守寡的嫡女长宁公主,没耽误苏彦伯的侄子苏震娶玄宗的女儿真阳公主,也没耽误苏良嗣后来在德宗年间续图凌烟阁。

来源:代牧益州阎文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