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不易患癌症的人,通常具有这五个特质,你占了几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18:23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4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今年72岁,身体硬朗,气色红润。每年体检几乎都是“优”,医生都感慨:“像您这个年纪,还能没有三高、没有肿瘤标志物异常的人,实在不多见。”

她有什么秘诀?张阿姨笑着说:“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平时注意吃喝,喜欢走动,心态好。”这并不是偶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那些长期远离癌症的人身上,其实有一些共同特质。这五个特质,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吸烟与癌症的关系,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明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癌症。

但问题不仅是主动吸烟,更可怕的是被动吸烟——也就是“隐性吸烟”。有研究发现,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患肺癌的风险可增加20%~30%。

不吸烟的人,肺癌、咽喉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都会显著降低。而生活中远离吸烟环境,比单纯自己不吸烟更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列为可能致癌物。腌制、熏烤、油炸类食物中常含有亚硝酸盐、苯并芘等致癌成分。

而真正不易患癌的人,饮食结构往往有三个特点:

盐吃得少,每日摄入不超过5克;

吃得杂,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均衡搭配;

少吃加工食品,如香肠、火腿、罐头、泡面等。

一份发表于《中国肿瘤》期刊的研究指出,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的人,癌症总体发生率下降12%~24%。这并非噱头,而是真实可观的防癌收益。

有人以为,防癌就得天天跑步、举铁、练马拉松。其实,大多数不易患癌的人,他们并不是“健身达人”,但有一个共性——长年保持“中等强度”的规律运动。什么是中等强度?快走、骑车、跳广场舞、打太极……只要能出汗、心跳加快,就是有效运动。

《国家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指南》明确指出: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有效降低至少13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尤其是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所以,关键不是有没有“健身计划”,而是有没有动起来

我们常说“睡个好觉,胜过吃补药”,这话在防癌上也适用。不少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会显著增加癌症风险。原因在于:深度睡眠时,身体会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不仅有助于睡眠,还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能力

一项医学部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每晚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患癌风险提升近20%,尤其是消化道癌症风险更高。而那些不易患癌的人,往往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睡前少刷手机、保证7~8小时睡眠。这些看似普通的习惯,其实是身体自我修复的保障。

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压、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下,身体会分泌大量应激激素,例如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长期影响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而这种细胞,正是身体清除癌变细胞的第一道防线。

很多长期健康的人,都有一个共性:看得开、放得下、不钻牛角尖。就像张阿姨说的,“生气一分钟,身体就得修复好几小时,太不划算。”这不是“鸡汤”,是实打实的免疫学逻辑。

癌症并非完全无法预防。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中国80%以上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前就已存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大大降低患癌风险

不吸烟、不熬夜、饮食清淡、规律运动、心态平和——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才是真正的“防癌利器”。你拥有几个特质了呢?如果还不够,现在开始也不晚。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卫健委
[3]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成年人睡眠质量与癌症风险研究
[4] 《肿瘤防控蓝皮书》.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夏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