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三建三抓”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2:31 1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推出改革举措、理顺办事机制等途径,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让经营主体增活力、降成本、提收益,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见面开标大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推出改革举措、理顺办事机制等途径,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让经营主体增活力、降成本、提收益,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建三抓”强化组织领导

鄂尔多斯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和新能源基地。近年来,该市立足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建体系、建机构、建平台,抓督导、抓提升、抓创新,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系统评价体系。2019年以来,该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参照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做法,连续6年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制定出台对标先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500条、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300条等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实施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准监管、极惠扶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次办”窗口。

建立专职工作机构。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已连续三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新春第一会”全面部署,2022年又率先在全自治区成立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作为抓营商环境工作的政府直属正处级单位,专职负责政策研究、综合协调、业务指导、调度考核等工作。

建立精准调度平台。在全区率先上线运行“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进行任务催办、审核编辑、数据统计、分析报告、问题汇总,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开通“我对营商环境有话说”渠道,便于经营主体监督并提出改进建议,有效推动重点任务质量、效率双提升。

同时,抓督导、抓提升、抓创新,突出高位统筹,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强化督导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执行“月调度、季点评、年总评”工作机制,按时通报工作亮点、存在问题,及时补短板、促提升。市纪委监委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明察暗访,开设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鄂尔多斯聚焦》,实施“现场督查调研+实地业务指导+集中业务培训”效能提升行动,强化营商环境纪律性、严肃性、专业性。

深化提升机制。从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各商协会代表、各类经营主体相关人员、法律从业人员、新闻媒体工作者等群体中先后公开招募近60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开展“实景式”“暗访式”“沉浸式”办事服务体验,构建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督办解决、反馈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做到办成“一件事”解决“一类事”。

优化创新机制。总结梳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推出土地出让首次登记“即来即办”、主动服务“无感续证”等20余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新举措,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入驻企业座谈会。

打造“暖城五心”品牌

在2023年“新春第一会”上,鄂尔多斯市提出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

让政策最贴心。打造精准高效的政策体系,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顶格落实中央、自治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率先在全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针对性出台《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条例》《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等法规。紧盯经营主体需求,出台《鄂尔多斯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助企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赋能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让办事最省心。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机制,抛弃“部门分割”,集中打造“蒙速办·鄂能办”服务平台,让企业跑最少的路。全面推进审批服务流程标准化,砍掉一切不必要的环节程序,对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能减则减、能降则降、能免则免,让企业花最少的成本。推动国家、自治区层面2025年第一批1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 落地实施,累计办理17.4万件;在试点旗区推出10项本地特色“一件事”,累计办理7089件。创建全自治区首个“无证明城市”试点,384项证明材料实现免提交。率先在全自治区开通运行“不见面开标”,为16万多家经营主体节约交易成本6.5亿元。

让投资最安心。优化司法服务,打造“法优暖城”样板。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广泛运用“无纸化办案”“互联网法庭”;开设绿色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通道,平均审理天数缩短12天,首执案件平均用时缩短29天;建立12368诉讼服务热线呼叫中心,实现统一接听、全量回访,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

让服务最暖心。秉承“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增值和超值服务。深化重大项目上门服务、手续集中联审,在全自治区首创“标准地+用地清单制+拿地即开工”模式,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压缩至1个月,有力支撑重大项目建设。

让生活最舒心。坚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大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表彰奖励和人文关怀,优先推荐优秀企业家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激励企业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突出做好引进企业随迁家属就业、入学、就医等生活保障,在人才评价、团队资助、引进培养、载体建设等方面印发实施15项配套办法。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景观。

让营商服务可感可知 让人才留得下来

鄂尔多斯市升级优化政金企对接机制,2025年已举办“一月一链、益企畅融”政金企对接活动11场,累计为111个项目授信623.15亿元;推进重点产业链1+N金融精准服务,重点产业链企业累计获贷123.77亿元,同比增长9.61%。组建蓝马甲政务服务先锋队,为企业群众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暖城暖企”等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助企活动服务企业3500余户,达成订单59万余件、金额约280亿元。

鄂尔多斯市先后获得“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2024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以6363亿元遥遥领先全区其他11个盟市,并占到自治区26314.6亿元的近四分之一。

“让营商服务可感可知,让人才留得下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苏俊杰说,市里推出“人才新政双30条”“科技新政30条”,实施与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建成投用西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齐全的人才科创中心,为人才创造工作便利,营造“最舒心”的生活环境。(记者贾立君、李志鹏)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