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30天,6个冠军,这是17岁全红婵交出的成绩单。 但比奖牌更惊人的是,她带着发育期增长的身高体重,在跳台上完成了“水花消失术”。 她的教练何威仪,一位培养出两位奥运冠军的62岁教练,至今仍保持着每天分析训练数据的习惯。 这对师徒用“最优化的体育配方”,改写了
130天,6个冠军,这是17岁全红婵交出的成绩单。 但比奖牌更惊人的是,她带着发育期增长的身高体重,在跳台上完成了“水花消失术”。 她的教练何威仪,一位培养出两位奥运冠军的62岁教练,至今仍保持着每天分析训练数据的习惯。 这对师徒用“最优化的体育配方”,改写了中国跳水的历史。
奥运冠军的起点
全红婵第一次站上10米跳台时,是闭着眼睛跳下去的。 2014年,湛江体校教练陈华明在小学跳格子游戏中发现了她,这个农家女孩甚至还是只“旱鸭子”。 露天跳水池的铁板被晒得滚烫,她只能用毛巾蘸水降温,在炫目阳光中一次次跃下。
2020年10月,全国跳水冠军赛爆出冷门。 赛前3周才学完全套动作的全红婵,击败了任茜、张家齐等世界冠军。 她赛后坦言:“下次还想拿第一”。 这句话让看台上的何威仪目光一凝,他认出这是真正的冠军心气。
严师与慈父
何威仪带着全红婵第一次到北京时,特意去了天安门和国子监。 他对紧张的小姑娘说:“我们像古代进京赶考的学生。 ”这位5岁练体操、20岁因伤退役的教练,深知大赛前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训练场上,何威仪是严苛的。 全红婵每天要完成300多次陆上水上跳跃,肋木举腿10个需13秒内完成。 掌握207C动作花了她一年零几周,每次失误后,何威仪都会带着视频数据逐帧分析。 但在生活里,他会给全红婵买衣服,担心她骑车太猛,像父亲般守护着第一次见到雪就穿着拖鞋往外冲的少女。
共同成长的勋章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全红婵三跳满分。 何威仪在广州家中紧盯直播,想起分别时对弟子的叮嘱:“把奥运会当舞台。 ”当分数定格在466.20分时,这位带出6枚奥运金牌的教练拳头紧握。
荣誉接踵而至。 2024年巴黎奥运会,全红婵将两枚金牌扛在肩上,何威仪在一旁端详。 广东省表彰大会上,师徒双双记大功。而在2025年9月的公示名单上,全红婵、谢思埸与何威仪同时出现在全国体育系统先进个人推荐榜。
沉默的守护者
何威仪曾拒绝所有对全红婵的采访,像守护幼苗般遮挡舆论风雨。他的教练哲学是:“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要多学成功的经验,才能防止失败。 ”这种理念让谢思埸成为男子跳板大满贯第一人,也让全红婵在发育期平稳度过技术瓶颈。
全红婵母亲的车祸往事,家族的低保户身份,都被何威仪转化为训练中的动力。 他提醒弟子:“爸爸是你的榜样”,却在自己儿子高考时仍坚守训练场。 这种双标背后,是金牌教练对使命的极端执着。
水花里的精灵
控制体重期间,全红婵每天称重三次,涨一两就自觉加练。 她的梦想从“开小卖部买辣条”变成“卫冕奥运金牌”,但床头始终放着哥哥送的浅蓝色布偶:那是泳池的颜色,龇牙笑着像极她自己。
2024年多哈世锦赛,她击败陈芋汐首夺世锦赛女单金牌。 130天6冠的奇迹,始于何威仪2018年在广东队集训时的那一瞥。 如今教练最常说的是:“体育最实在的就是本事”,这句话刻在全红婵每个207C动作的肌肉记忆里。
来源:游戏战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