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师范大学位于古都西安,现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
陕西师范大学位于古都西安,现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本科专业6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2‰。
特色专业:
一、王牌师范类专业(核心特色,全国领先)
作为 6 所部属师范大学之一,陕西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在西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70% 以上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扎根西部基础教育一线,成为骨干力量陕西师范大学。
1. 顶尖梯队(第五轮学科评估 A - 支撑)
这类专业依托全国顶尖学科,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就业认可度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汉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 建设学科支撑,第五轮学科评估 A-,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历史积淀深厚,聚焦中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研究,培养的毕业生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领域口碑极佳,同时为学术深造提供扎实基础,课程涵盖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语文教学设计等核心模块。教育学:第五轮学科评估 A-,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师教育的核心支撑专业。拥有 11 个教育学博士学位点和 3 个教育博士学位点,课程体系覆盖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等,培养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教研员及卓越学科教师,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实践教学资源丰富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第五轮学科评估 A-,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领域优势突出。面向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培养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教育科研人才,拥有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中心等平台,实践机会与科研资源兼备陕西师范大学。2. 骨干梯队(第四轮学科评估 B + 及以上,国家级一流专业)
这类专业是基础教育领域的 “刚需王牌”,学科实力稳定,就业竞争力强。
数学与应用数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侧重数学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课程融合纯数学、应用数学与数学教学设计,毕业生多进入重点中小学担任数学教师,或深造于数学、统计等领域。英语: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第四轮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B 档。依托外国语学院深厚底蕴,分为师范方向和创新实验班,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及复合型外语人才,注重口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所国外高校有交流合作。历史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中国史、世界史为核心,课程涵盖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培养中小学历史教师及历史研究人才,依托学校历史学优势学科,史料资源与考古实践机会丰富。物理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聚焦物理教育与基础物理研究,课程融合经典物理、近代物理与物理实验教学,毕业生多进入重点中学任教,或深造于物理、材料等工科领域,实验教学平台先进。化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ESI 全球排名前 1% 学科支撑。侧重化学教育与应用化学基础,课程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培养中小学化学教师及化学相关科研、应用人才,实验教学与产学研结合紧密。地理科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地理教学法,面向中小学地理教育需求,同时涉及遥感、GIS 等现代地理技术,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地理教师、地理科研及规划类岗位。思想政治教育:第四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B+,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德育工作,课程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培养的毕业生在基础教育思政领域认可度高,同时适合从事党务、德育管理工作。3. 特色师范专业(行业需求导向,国家级一流专业)
学前教育: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升级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侧重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涵盖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活动设计等,依托学校教师教育资源,实习基地覆盖全国多所优质幼儿园,毕业生供不应求。音乐学 / 体育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注重艺术 / 体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双培养,课程融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教学法,培养中小学音乐、体育教师,拥有完善的艺术场馆与体育设施,实践演出、赛事参与机会丰富。二、优势非师范类专业(文理兼备,特色鲜明)
除师范类专业外,学校在文理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也形成显著优势,部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科评估排名全国前列。
生物科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ESI 全球排名前 1% 学科支撑。聚焦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课程涵盖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科研平台先进,适合深造于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或从事科研、生物技术相关工作。新闻传播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学校文科优势,侧重新闻采写、编辑出版、新媒体传播,与《中学教学参考》等期刊合作紧密,毕业生可从事新闻媒体、教育出版、新媒体运营等工作,实践机会丰富。翻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培养笔译、口译复合型人才,课程涵盖英汉互译、同声传译基础等,适合从事翻译、外事、跨境教育等工作,与多所企业有实习合作项目。哲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B,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升级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侧重哲学理论研究与思辨能力培养,课程涵盖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等,为学术深造(哲学、法学、教育学等方向)奠定扎实基础,师资力量雄厚。经济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理论经济学 B - 学科,融合经济学基础与教育经济特色,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毕业生可从事经济分析、教育管理、金融等工作,就业方向多元。三、专业特色总结与报考建议
1. 核心特色亮点
教师教育绝对优势:20 个师范专业中 18 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与比例居 6 所部属师范大学之首,“本硕衔接” 培养政策为师范生提供深造通道,就业面向基础教育,尤其是西部重点中小学,认可度极高。学科支撑扎实:3 个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获第五轮学科评估 A-,8 个学科第四轮评估 B+,4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材料科学进入前 5‰),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深度绑定。实践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牵头西部教师教育发展联盟,“红烛苗圃” 等实践项目覆盖边疆地区,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遍布全国优质中小学。2. 报考策略
想当基础教育教师:优先选择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历史学等顶尖 / 骨干师范专业,尤其是公费师范生项目,享受学费减免、就业保障等政策,适合立志扎根教育领域的考生。学术深造导向:优先选择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哲学等学科评估排名靠前的专业,这些专业科研平台先进,保研率高,深造方向多元。非师范就业需求:可关注新闻传播学、翻译、经济学等专业,依托学校综合实力与区域影响力,在传媒、外事、金融等领域就业竞争力强,尤其适合陕西及西部区域发展需求。区域适配性:学校在西部教育领域资源深厚,计划在陕西、甘肃、四川等西部省份就业的考生,选择师范类专业优势显著,校友资源与就业渠道畅通。保研率: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 “双一流” 师范院校,保研率整体处于全国师范类高校中上游水平,以下结合学校 2023-2025 届公开数据(以 2025 届最新公示为准),梳理各学科 / 学院保研率及关键特点:
一、整体保研率概况
2025 届核心数据:本科毕业生约 4645 人,保研资格 686 人,整体保研率约 14.77%(不同统计口径略有差异,另一种公开数据为 14.32%),较 2024 届(15.53%)轻微下滑,但仍高于多数省属高校。历史趋势:2023 届整体保研率 16.46%,2024 届 15.53%,近三年呈小幅波动下降态势,但核心优势学科保研名额保持稳定。特殊群体政策:公费师范生保研率显著高于普通本科生,约 25%,且可通过 “卓越教师计划”“本硕衔接” 等专项保研至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顶尖师范院校。二、各学科 / 学院保研率排名(2025 届最新数据)
(一)高保研率梯队(≥16%,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这类学科多为学校 “双一流” 建设学科、第五轮 / 第四轮学科评估 A-/B + 等级学科,以师范类、基础文理学科为主,保研名额集中且竞争优势突出:
心理学院(31.63%):保研率全校最高,依托第五轮学科评估 A - 的心理学学科,是学校 “王牌中的王牌”。学科聚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科研资源丰富,保研生多去向北师大、华东师大、中科院心理所等顶尖平台,适合学术深造导向的学生。化学化工学院(21.45%):保研人数与文学院并列全校第一(65 人),依托 ESI 全球前 1% 的化学学科(第四轮评估 B+),师范类(化学教育)与非师范类(应用化学)保研名额均充足,保研生多进入 985 高校化学、材料等领域深造,或留校攻读教育硕士。历史文化学院(20.00%):第四轮历史学学科评估 B+,师范类(历史学教育)是核心优势方向,保研率长期稳定在 20% 左右,毕业生多保研至北师大、南大、武大等历史学强校,或进入重点中学任教。文学院(19.29%):依托 “世界一流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第五轮评估 A-),保研人数 65 人(全校第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核心保研大户,保研生多去向北大、北师大、复旦等高校的中文、教育相关专业,学术深造与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清晰。生命科学学院(17.21%):保研人数 58 人(全校第三),依托 ESI 全球前 1% 的生物科学学科(第四轮评估 B+),生物科学基地班保研率极高(约 50%),远超普通生物技术专业(10%),保研生多进入中科院、985 高校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深造。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17.13%):保研人数 56 人(全校第四),第四轮物理学学科评估 B,侧重物理教育与基础物理研究,师范类专业保研名额充足,保研生多进入北师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物理或教育相关专业,部分跨保至工科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6.67%):非师范类优势学科,依托材料科学 ESI 前 5‰的学科支撑,保研生多进入 985 高校材料、化工等工科领域深造,科研导向明确,适合想走工科科研路径的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16.38%):第四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 B+,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核心,保研生多去向顶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教育相关专业,部分进入党政机关、重点中学从事思政工作,就业与深造兼容性强。新闻与传播学院(16.32%):第四轮新闻传播学学科评估 B,非师范类特色学科,保研生多进入人大、复旦、中传等高校新闻传播相关专业,或从事媒体、教育出版、新媒体运营等工作,实践与深造结合紧密。数学与统计学院(15.31%):第四轮数学学科评估 B+,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是核心保研专业,保研率约 15%,其中国俊实验班额外提供外保指标(每年约 2 个),保研生多进入北师大、南开、交大等高校数学或教育专业,部分跨保至统计、计算机领域。这类学科多为师范类骨干专业或应用型文理学科,保研率与学校整体水平持平,竞争相对温和:
代表学院 / 学科:教育学部(核心师范类,第五轮评估 A-,2023 届保研率曾达 43.48%,2025 届保持中等偏上水平)、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保研率约 14.5%)、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第四轮评估 B,保研率约 14.2%)、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哲学专业,第四轮评估 B,保研率约 14%)。(三)较低保研率梯队(<14%,低于学校平均水平)
这类学科多为工科、应用型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保研名额相对较少,更侧重就业导向:
代表学院 / 学科:国际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保研率约 13%)、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保研率约 12%)、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虽保研 + 考研率超 50%,但纯保研率约 11%-12%)、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类、体育类专业,保研率约 10%-12%)。注意事项:
以上数据均来自学校 2025 届保研资格公示及公开统计,个别专业保研率可能因当年招生规模、政策调整略有波动,最终以学校教务处、各学院官方通知为准。保研资格不仅取决于保研率,还需满足成绩排名(通常前 15%)、英语四级通过、科研创新(如国家级竞赛获奖、论文发表)等硬性条件,需提前规划学业目标。公费师范生保研有专项政策,保研率约 25%,且就业有保障,适合立志扎根基础教育的学生;非公费师范生保研竞争相对激烈,需更注重成绩与科研积累。2025年辽宁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
招生专业投档最低分2025位次化学类[化学(师范)、化学(笃学班)、化学(创新实验班)、应用化学]6207935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班)、软件工程、人工智能]61210008心理学类[心理学(泽如拔尖基地班)、应用心理学]60113271
2025年辽宁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拔尖基地班)、汉语言文学]629573历史学类[历史学(师范)、历史学(新文科班)、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典文献学]6171061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俄语、日语)6061643来源:鱼群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