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家书·精选】30年姐妹情,一封写给闺蜜的岁月长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1:05 1

摘要: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激励更多人向上向善,湖南文明网联合红网时刻推出“崇德‘湘’善·中国好人风采展”专栏,宣传“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让凡人善举从“微光”聚成“星河”,从“星河”凝成“暖流”,在湖湘大地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让好人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激励更多人向上向善,湖南文明网联合红网时刻推出“崇德‘湘’善·中国好人风采展”专栏,宣传“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让凡人善举从“微光”聚成“星河”,从“星河”凝成“暖流”,在湖湘大地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让好人精神广泛传播。

当雪峰山脉的云雾

漫过1300米的山巅

她从县城回到草原村

把即将撤并的

“危房教学点”

变成263个孩子的

成长乐园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

草原小学校长谭美珍

用7年坚守,

让大山里的孩子

唱响非遗山歌,

走向更大舞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

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谭美珍

放下县城安稳工作,

回到乡村母校执教

虎形山瑶族乡的清晨,云雾总在草原小学的屋檐下缭绕。这里是谭美珍的故乡,也是她小时候最想逃离的地方——“走出大山”,曾是这个草原村女孩最迫切的愿望。长大后,她如愿成为隆回县城东方红小学的老师,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可故乡的学校,却在2017年走到了“终点”。

那时的草原小学,被列入撤并名单,破败的教室挂着 “危房” 警示牌,只剩1名老师带着13个孩子,在租来的民房里上课。“一个村子没有学校,就像家里没了孩子。”村里老人含泪的话语,像重锤砸在谭美珍心上。没有丝毫犹豫,她以支教名义回到母校。2018 年,又悄悄把编制调回草原小学——这一留,便是7年。调回不久,仅有的老师也调离了,谭美珍成了“光杆校长”,但她的坚守,却让家长们吃下了“定心丸”:“学校不会没了,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

扛过无校舍无帮手的难,

让乡村校园焕新生

初回草原小学时,谭美珍面对的是“一无所有”:没有固定校舍,她就挨家挨户找村民租房子;没有同事帮忙,她就“身兼数职”——既是校长,也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是孩子们的“业余妈妈”:给困难儿童梳头发、补衣服,帮困难学生交学费、买文具,放学后还留在教室辅导功课。

她的坚持,渐渐迎来曙光: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建了4间教室的教学楼;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赶来支教,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爱心企业捐赠图书、体育器材,让校园慢慢有了模样。一年胜过一年,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从最初的13人再到现在的263人;200平方米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穿透云雾,曾经濒临消失的教学点,成了远近闻名的村级学校。

开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

谭美珍深知,乡村教育不止于课本。因地制宜,她在草原小学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生态自然美学课、中国传统文化课、国家级非遗呜哇山歌传承课等。

这些特色课程,让孩子们绽放出惊人的光芒:学生参加全国语文朗读比赛,夺得全国团体组总冠军;2024年隆回县“双减”素质教育成果展上,草原小学的节目获满堂彩,晚会直播浏览量达100万;同年小年夜,谭美珍带着孩子们登上湖南教育电视台少儿春晚,一曲《呜哇山歌》清亮悠扬,让国家级非遗在舞台上绽放魅力。

如今的草原小学,正计划新建教学楼,朝着“九年制义务学校” 迈进。谭美珍说:“我想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荣誉在心中闪耀

“湖南好人”“感动湖南”年度人物……荣誉加身时,谭美珍最骄傲的不是奖牌,而是孩子们的变化。她见证着曾经不敢说话的孩子,如今能站在全国舞台上表演;以前觉得大山就是全世界,现在知道能通过读书去看更多风景。在她看来,乡村教育比人们想象的更宽阔,乡村留守孩子的未来也有无限可能,谭美珍恳请大家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坚信草原学校一定能让瑶乡更美好。

从“走出大山”到“回归大山”

谭美珍用7年时光

在雪峰山脉的云端

筑起了一座教育的“灯塔”

这座灯塔,照亮了263个孩子的求学路

致敬!扎根在大山里的教育守护者

祝贺!“中国好人”谭美珍

纸短情长

湖湘家书家信精选作品展示

编者按:在信息飞速流转的当下,一封封来自湖湘大地的家书家信,却依然承载着最质朴的牵挂、最深厚的家国情怀。它们或纸页泛黄,却字字滚烫;或语言平实,却满含温度,既是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更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心怀家国”精神的生动缩影。

湖南文明网联合红网时刻特别推出“湖湘家书家信精选作品展示”,一同浏览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透过书信感受亲情的温暖,聆听湖湘儿女的心声。

我的闺蜜:

三十余年,足够一棵树苗长成亭亭华盖,而我们依然站在彼此的年轮里。

翻开记忆的相册,那些泛黄的照片里藏着我们的青春。山沙河的林荫道上有我们来回学校骑着自行车飞驰的身影。从扎着马尾的年纪开始,我们就学会了把心事泡在茶里,把笑声撒在街头。那时一杯清茶就能消磨整个下午,话匣子一开,从家长里短到心底最柔软的梦,都在氤氲茶香里缓缓流淌。

后来,我们各自成了母亲。逛街的队伍里多了婴儿车,遛娃的路上交织着孩子的嬉闹和我们不变的私语。生活被柴米油盐填满,可在彼此面前,我们依然是当年那个会因为一句玩笑笑到直不起腰的少女。孩子蹒跚学步时互相伸出的手,深夜育儿困惑时随时接通的电话——这些细碎的陪伴,让母亲这条不易的路开满了温暖的花。

我们从《吻别》《花心》唱到《孤勇者》,声线变了,调跑了,但握话筒的力度和望向彼此的眼神从未改变。生日那天,从不缺席的仪式感,蛋糕上的烛光,一年年照亮我们愈发舒展的脸庞。牌桌上,我们计较每一张牌的得失,却从不计较谁付出得多、谁获得得少。那些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只是郊外的一片油菜花田,有时是远方的海,重要的是身边始终是熟悉的身影。

时光是个神奇的匠人,它用三十年的耐心,把我们的生命编织在一起。我们熟悉彼此所有的样子——青春飞扬的、疲惫不堪的、喜极而泣的、沉默不语的。在彼此面前,我们无需解释,无需伪装,可以脆弱,可以幼稚,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如今,我们的发间已见霜色,眼角的细纹记录着共同走过的岁月。可当姐妹相聚,时光仿佛又回到了最初——我们还是那群在阳光下肆意欢笑的姑娘,只是故事更丰满了,情谊更醇厚了。原来,最好的时光不是没有皱纹的青春,而是皱纹里都住着共同记忆的现在。我们是彼此青春的见证者,是中年的同行者,也必将是白发时的守望者。

许家园小学陈艳

2025年10月21日

2

笺语佳音,暖念遥传

我们将持续对家书家信精选作品进行展播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