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肺结节太多,其实结节本身许多时候危险性都不大,近期多篇研究文章都指向磨玻璃结节随访非常安全,更多的危险其实来自查出肺结节,被诊断为“早期肺癌”后的焦虑,是心理承受不起的伤害。但基于我自己这些年以来持续对肺结节的关注、总结、科普分享以及理论学习,越来越认为
前言:肺结节太多,其实结节本身许多时候危险性都不大,近期多篇研究文章都指向磨玻璃结节随访非常安全,更多的危险其实来自查出肺结节,被诊断为“早期肺癌”后的焦虑,是心理承受不起的伤害。但基于我自己这些年以来持续对肺结节的关注、总结、科普分享以及理论学习,越来越认为自己提出的“磨玻璃肺癌不同于传统肺癌的一类新的疾病”这一观点,以及肺结节”不焦虑、不放任、长关注、适干预“、多发结节”与魔共舞、有限躺平、重点打击“的临床决策思路无比正确。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近几年支持此类早期肺癌惰性、预后好与可随访的相应文章,从而希望在指南仍不清晰、专家共识仍不一致,医生意见仍不统一情况下能尽可能减少焦虑与不安,从而理性面对肺结节。
1、JCOG0201研究:
研究发现肿瘤长径≤2 cm、CTR≤0.25的放射学标准能很好地预测术后病理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提示可以用此标准筛选局限性切除的患者。有学者将JCOG0201研究中的患者群分为A(肿瘤长径≤2 cm,CTR≤0.25)、B(肿瘤长径<3 cm,CTR≤0.5,不包括A组)、C(肿瘤长径≤2 cm,0.5<CTR≤1)、D(肿瘤长径≤3 cm,0.5<CTR≤1)组进行分析,研究显示,A、B、C、D组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2.7%、84.1%和68.8%,;A+B组患者10年生存率(93.1%)和RFS(90.5%)显著优于C+D组(分别为76.7%和73.2%,HR分别为2.708和2.744)。此外,A组没有观察到术后的复发,该结果再次提示,肿瘤长径≤3 cm、CTR≤0.5的肺癌预后极好,可以进行亚肺叶切除。
核心结论:肿瘤长径≤2 cm、CTR≤0.25的可预测为非侵袭性,预后极好。
2、JCOG0804研究:
这是一项关于早期周围型肺癌手术方式的单臂验证性临床试验,其核心结论为:对于肿瘤最大径≤2cm、磨玻璃成分占比≥75%(CTR≤0.25)的周围型肺癌,亚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可提供极高的无复发生存率(5年RFS达99.7%),且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核心结论:肿瘤长径≤2 cm、CTR≤0.25的可以亚肺叶切除(楔切或段切),五年RFS达99.7%。
3、JCOG1211研究:
这是一项关于直径≤3cm含GGO成分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段切除术的多中心、单臂、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目的是为了验证肺段切除术对直径≤3cm、以磨玻璃影(GGO)为主的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亚肺叶切除在该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在所有接受肺段切除术的患者5年RFS达98.0%,显著高于预设阈值(87%)。
核心结论:直径≤3cm、以磨玻璃影(GGO)为主的NSCLC患者肺段切除5年RFS达98%。
4、JCOG0802研究:
JCOG0802/WJOG4607L研究重点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放射学侵袭性腺癌(肿瘤长径≤2 cm,0.5<CTR≤1)的疗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5年生存率。结果总生存率(OS)方面肺段切除组5年OS率为94.3%,肺叶切除组为91.1%,肺段切除组OS更优(P
核心结论:肿瘤长径≤2 cm,0.5<CTR≤1的患者肺段切除组5年OS更优,但肺功能维护未达设定的10%改善阈值。
5、CALGB140503研究
纳入临床分期为T1aN0M0期、肿瘤直径≤2cm、经病理证实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阴性的周围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亚肺叶切除组(含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组,共697例患者。结果发现:亚肺叶切除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63.6%,肺叶切除组为64.1%,两者无显著差异(HR=1.01,90%CI 0.83-1.24),提示亚肺叶切除术在DFS上不劣于肺叶切除术。总生存期方面,两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3%和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5,95%CI 0.72-1.26)。
核心结论:肿瘤直径≤2cm、经病理证实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阴性的周围型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楔切占多数)与肺叶切除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6、JTO0201研究:
该研究回顾了1998至2010年于该中心进行肺癌切除的患者。共有207例肺原位癌和317例肺微浸润腺癌。在后续的10年随访中,两者均未发现有复发的病例。另外在10年的随访中,AIS组有5.6%的患者出现了再发的肺部原发腺癌,MIA组有7.7%的患者出现了再发腺癌。新发的均考虑为多原发,而非复发。
核心结论:原位癌与微浸润性腺癌术后10年随访无复发。
7、2023年2月22日,肿瘤学顶级期刊《胸部肿瘤学》(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IF:20.121)在线发布了由复旦大学肺癌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领衔的全球首篇关于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结果并提出:
核心结论:3厘米以内,CTR不大于50%或术中评估为贴壁亚型为主的腺癌不需要清扫淋巴结。若CTR大于50%视肿瘤部分可选择性清扫,不必系统性清扫淋巴结。
上的研究:研究纳入上海肺科医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的诊疗记录,筛选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I期肺腺癌患者1029例。数据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在高分化组只有2.7%,而在低分化组却则高达28.2%。在5年无复发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分别是92.8%、78.8%、62.4%;在5年总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分别是95.7%、86.5%、73.6%。显示高分化腺癌的良好预后。
核心结论:高分化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比例只有2.7%,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8%t 95.7%。
上的研究:研究筛选韩国Gangnam Severance医院2012.1-2019.12的诊疗资料,筛选接受手术且病理证实为I期肺腺癌的患者,最终得到5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包括78名微浸润腺癌、56名高分化腺癌、288名中分化腺癌和78名低分化腺癌。分析显示,高分化肺腺癌的预后接近微浸润腺癌水平,二者之间无论是总生存率还是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不明显。在5年无复发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肺腺癌分别是95.3%、85.2%和75.0%;在5年总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肺腺癌分别是95.3%、90.5%和81.6%。
核心结论:高分化腺癌预后接受微浸润性腺癌,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5年总生存率均为95.3%。(此研究结论个人略有疑问,因为指南以及许多研究均表明MIA术后五年生存率100%)。
10、《LUNG CANCER》上的文章:
在一个混杂有Ⅰ~Ⅲ期的近1400例的手术切除肺腺癌群体中,在多年的随访时间内,所有高分化群体均未发生复发死亡事件,5年无复发生存率100%,5年总生存率100%。
核心结论:高分化癌五年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均100%。
11、2025年7月22日,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
该研究证实,如果术前或术中准确判断淋巴结阴性的早期肺癌患者,可以不清扫淋巴结。相较于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不清扫淋巴结的患者组生存情况没有差异,且手术效率更高、术后不良反应更少、住院时间更短。陈海泉教授团队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系统总结出6条术前或术中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阴性状态的标准:(1)影像表现为实性成分比例(CTR)≤0.5的磨玻璃成分为主型肺癌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术中冰冻诊断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贴壁亚型肺腺癌的患者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3)肿瘤位于肺上叶尖段的患者没有下纵隔淋巴结转移;(4)肿瘤位于肺上叶,且肺门淋巴结阴性,无脏层胸膜侵犯,没有下纵隔淋巴结转移;(5)肿瘤位于左下肺背段,且肺门淋巴结阴性,没有4L组淋巴结转移;(6)肿瘤位于左下肺基底段,且肺门淋巴结阴性,没有上纵隔淋巴结转移。
核心结论:术前或术中判断纵隔淋巴结阴性的早期肺癌患者,不必清扫淋巴结,生存情况没有差异。关键群体包括:CTR不大于0.5、原位癌或微浸润或贴壁亚型的浸润性腺癌。
12、2025年发表在《CHEST》杂志上的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The Growth of Screening-Detected Pure Ground-Glass Nodules Following 10 Years of Stability》(《经筛查发现的纯磨玻璃结节在稳定 10 年后的生长情况》):
该研究用 16年的跟踪数据给出了关键答案,针对 “筛查发现的纯磨玻璃结节” 的研究显示:即便是稳定10年的pGGNs,仍有3.9% 会在之后出现生长。在 135 个 pGGNs 中,有 23 个(17.0%)出现了生长。从发现到首次检测到生长的中位时间是 71 个月(约 6 年)。这意味着:即便 pGGNs 看起来 “安分”,仍有近五分之一会在长期随访中出现变化。其生长时间的分布:5 年内生长:8 个(34.8%);5-10 年生长:12 个(52.2%);10 年以上生长:3 个(13.0%)。
核心结论:跟踪16年,纯磨玻璃结节约17%会出现生长,十年后仍可能出现生长。
13、发表于《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的文章:Segmentectomy vs. Lobectomy for Early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表明即使侵犯胸膜,段切也不必升级切肺叶:
最近的前瞻性试验表明,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科治疗中,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并不劣于肺叶切除。然而,肺段切除术是否足以治疗脏层胸膜侵犯(VPI)的小肿瘤仍不得而知,VPI是非小细胞肺癌侵袭性疾病生物学和不良预后的一个已知指标。所以对NCDB(2010-2020)中cT1a-bN0M0非小细胞肺癌伴VPI患者以及其他接受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高危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我们整个队列的2568例cT1a-bN0M0非小细胞肺癌和VPI患者中,178例(7%)接受了肺段切除术,2390例(93%)接受了肺叶切除术。在多变量调整和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中,接受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接受任何一种手术方法的患者之间的30天和90天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如果在cT1abN0M0肿瘤的肺段切除术后检测到VPI,则完全肺叶切除术不太可能带来额外的生存优势。
核心结论:2厘米以内的早期肺癌做了肺段切除,即使术后发现侵犯胸膜,也不必升级切肺叶。
14、2025年10月7日发表于《Radiology》的文章“磨玻璃结节CT随访与手术治疗的10年生存结果比较”表明随访与立即手术并无差异:
该研究基于大样本(684例患者的1003个磨玻璃结节)及长达10年的随访,首次明确证实磨玻璃结节(包括随访期间体积增大的结节)采用CT随访与手术治疗的10年总生存期分别为 94.7%和 97.6%、7年无复发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异,为CT随访策略的安全性提供了强循证依据。
核心结论:随访十年,磨玻璃结节只随访与发现即手术预后没有差别,就算体积增大也没事。实性成分的出现才风险增加。
15、2025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建卫教授团队在《Chest》杂志上发表文章:
纳入了 1676 名患者的资料(手术组1122 例[66.9%];观察组 554 例[33.1%]),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为 70.2 个月(范围:0.3 - 213.6 个月)。将观察组与手术组进行比较,A 类(直径≤2 厘米且CTR≤0.25)、A1 类(直径≤1 厘米且 CTR≤0.25)、A2 类(1 厘米<直径≤2 厘米且 CTR≤0.25)以及合并类别(直径≤3 厘米且 CTR≤0.5)的 5 年 EFS 率分为100% 对99.0%、100% 对 99.6%、100% 对 98.6% 和 100% 对 97.4%。在上述 SSN 类别中,观察组的 EFS 不劣于手术组(P
核心结论:直径≤2厘米且实性成份比例(CTR)≤0.25的肺结节,随访比立即手术更合适。
感悟:
看了这些均趋向良好预后的有关肺磨玻璃结节或早期肺癌的研究,你觉得还有必要无比焦虑以及发现结节考虑肿瘤范畴就得立即要手术吗?尤其在直径≤2厘米且实性成份比例(CTR)≤0.25的肺结节,随访甚至比立即手术更合适。即使手术,也是亚肺叶切除(楔切更能维护肺功能,操作更简单)就可以,即使CTR超过0.5,肺段切除仍是就已经足够。在术前或术中的信息表明淋巴结阴性情况下,不必清扫淋巴结,甚至肺段切除后发现存在胸膜侵犯,也不必升级切肺叶。只要是高分化腺癌,不管五年无复发生存抑或五年总生存率也在92%以上,甚至有研究是100%。对于纯磨玻璃结节来说,长期随访即使体积增大也不影响预后,实性成分的出现才预示风险的增加。所以呀,我一直说磨玻璃肺癌是不同于传统肺癌的一类新的疾病,它们有不同于传统肺癌的致病因素、生物学行为,应该采取有别于传统的随访策略、干预方式以及手术切除范围。
来源:叶建明说结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