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的振兴之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00:44 1

摘要:在中国西南腹地的武陵山脉间,湖南花垣县的湘西十八洞村如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明珠,承载着中国精准扶贫的时代记忆,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座隐匿于湘西秘境的苗族村寨,因2013年“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首倡而闻名遐迩,十年间,在政策春风与时代浪潮的激荡下,完成了

聞鍾記郵(5306)十八洞村的振兴之路

在中国西南腹地的武陵山脉间,湖南花垣县的湘西十八洞村如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明珠,承载着中国精准扶贫的时代记忆,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座隐匿于湘西秘境的苗族村寨,因2013年“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首倡而闻名遐迩,十年间,在政策春风与时代浪潮的激荡下,完成了从深度贫困苗寨到乡村振兴典范的华丽蜕变。而坐落于村寨核心区域的十八洞主题邮局及其专属邮戳,恰似一枚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文化徽章,在传递温情与希望的同时,更成为解码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文化符号。

今年春节之后,大连陈姐游走湖南,3月26日从十八洞村寄给我一枚明信片,是从十八洞主题邮局寄出的。对于十八洞村,熟悉《精准扶贫》邮票的人都应该知道。6枚邮票展现了国家十余年的扶贫工作,正是这个重要理念,使得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新的示范和重要贡献。于我而言先是从“学习强国”APP上知道了十八洞村,在从邮票上知道的十八洞村。第三次就是从明信片上的邮戳里,重新认识了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格局曾是贫困的根源。村寨由梨子、飞虫、当戎、竹子四个自然寨组成,苗族人口占比达98%,独特的苗绣、苗歌、苗医等传统文化虽积淀深厚,却因交通闭塞、产业匮乏而难以转化为发展动能。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1668元,400余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36户54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6.6%,成为脱贫攻坚征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如破晓的晨光穿透群山。在政策引领下,十八洞村确立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通过“五个一批”精准施策:发展猕猴桃产业基地3000亩,建成“飞地”产业园发展乡村旅游,成立苗绣专业合作社激活传统文化生产力,实施“志智双扶”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至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8万元,贫困发生率清零,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样板村。这场改天换地的变革,不仅重塑了村寨的经济结构,更唤醒了苗族同胞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十八洞主题邮局在村寨中心落成。这座融合苗族传统吊脚楼建筑元素与现代邮政服务功能的文化空间,总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书信传情·邮记振兴”为核心理念,成为连接村寨与世界的精神纽带。邮局内部分为邮政服务、文化展示、文创体验三大功能区:左侧柜台提供传统信函寄递、集邮品销售等服务,中央展区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呈现十八洞村的脱贫历程,右侧文创区则陈列着苗绣明信片、猕猴桃主题邮册、“精准扶贫首倡地”纪念封等特色产品,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十八洞主题邮局的特殊价值,在于其将邮政服务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每逢重要节庆,邮局便推出主题文化活动:春节期间的“家书抵万金”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吸引村民与游客共书家国情怀;苗族“四月八”节庆时,现场制作的苗语明信片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而“乡村振兴邮路行”摄影展,则通过方寸之间的影像,记录着村寨的蜕变轨迹。邮局还与周边学校合作,开设“书信文化课堂”,让青少年通过手写书信感受文字的温度,传承中华民族的书信文化传统。

在十八洞主题邮局的诸多文化符号中,最具辨识度的当属“十八洞村”主题邮局的邮戳。这枚邮戳不仅是邮件传递的法定标识,更是精准扶贫的历史见证。自启用以来,已加盖于数百万件信件、明信片之上,随着邮路通往全国乃至世界。在脱贫攻坚纪念馆中,一封盖有2018年邮戳的感谢信尤为醒目:外出务工的村民通过书信向帮扶干部致谢,邮戳上的“十八洞村”字样与信中“日子越过越甜”的倾诉相互印证,成为时代变迁的微观注脚。而在集邮爱好者眼中,不同年份的邮戳犹如年轮,记录着村寨从脱贫到振兴的每一步跨越,成为研究中国乡村发展的珍贵史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八洞村以主题邮局为文化支点,勾勒着乡村振兴的多维蓝图。依托邮政系统的全国网络,搭建“农产品进城”线上平台,通过“邮乐购”电商渠道,将十八洞村的猕猴桃干、苗绣围巾等产品推向全国,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十八洞主题邮局正在成为乡村治理的文化枢纽。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十八洞村的十年嬗变,是中国减贫奇迹的生动缩影。十八洞主题邮局及其邮戳,作为这场伟大变革的记录者与参与者,既承载着苗寨儿女对过往的深情回望,更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再次感谢陈姐,在明信片与邮戳上,共同见证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

来源:闻锺集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