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林疯狂更持久!里夫斯高中73分封神,湖人三巨头磨合关键在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0:27 1

摘要:10月的两场NBA常规赛,洛杉矶湖人后卫奥斯汀・里夫斯算是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球迷心里,前一天刚交出51分11篮板9助攻的全能数据,隔天背靠背作战,又以41分5助攻3抢断的表现带队前行。

10月的两场NBA常规赛,洛杉矶湖人后卫奥斯汀・里夫斯算是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球迷心里,前一天刚交出51分11篮板9助攻的全能数据,隔天背靠背作战,又以41分5助攻3抢断的表现带队前行。

要知道,这两场比赛里,詹姆斯和东契奇都没在阵中,湖人的进攻大旗,硬是被这个白人后卫稳稳扛了起来。

本来想把这当成一次普通的短期高光,就像当年“林疯狂”那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后来发现不对。

里夫斯的亮眼不是偶然的爆发,从阿肯色州的小镇到NBA赛场,他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故事的跨度和持久度,比林书豪当年更耐琢磨。

1998年5月29日,里夫斯出生在阿肯色州纽瓦克小镇,这个小镇常住人口还不到2000人,他的父母都曾是大学篮球运动员,篮球可以说是这个家庭的“通用语言”。

受父母影响,里夫斯从小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可家里条件有限,去不了高档训练馆,也请不起专业训练师,父母就成了他最早的教练。

他家房子后面有块简易篮球场,里夫斯常和哥哥、小伙伴们在那打球,乡野间的牧牛成了他们的观众,黄昏的天色成了天然计时器,母亲会在一旁帮他们纠正投篮手型。

这种家庭里的“篮球启蒙”其实比花钱报培训班更有用父母懂技术,不会瞎指导;哥哥是同龄对手,能逼出他的好胜心。

我见过不少想打球的孩子,要么缺专业引导,要么缺个能较劲的人,里夫斯这两点都占了,算是走了条“笨却扎实”的路。

就这么在自家后院练了几年,2012年秋天,14岁的里夫斯第一次穿上高中校队球衣。

那时候的球馆地板有些陈旧,观众席最多只能坐几百人,他个子不高,头发金黄,皮肤白得显眼,看上去更像个玩乐队的学生,没人把他和“篮球天才”联系起来。

他第一次首发只得了7分,却在防守端死咬着比自己高一头的高年级球员。

后来教练回忆说“那孩子打球像在证明什么”,我倒觉得,他不是证明给别人看,是怕自己输给“想打好球”的心思毕竟当时他哥哥已经是校队明星,父母甚至觉得,哥哥更可能走上职业路,里夫斯顶多算个“篮球爱好者”,以后找份常规工作就行。

可命运没放过这个努力的孩子,高二那年,里夫斯的身高突然从1米75长到1米90,臂展还接近2米。

也是从这时候起,他能轻松完成三分线突破,还能给对手盖帽,像是突然摸到了“篮球天赋”的门槛,更意外的是,他的球场视野和球感也跟着提升。

高中教练克雷格・史密斯说“他不像一般高中生只想着得分,会观察每个队友的位置”,这种判断力,确实不是靠训练能快速练出来的。

那一年,他带队拿下了阿肯色州州冠军,决赛里独得43分,全校第一次因为篮球坐满了人,小镇居民都来围观这个“白皮肤后卫”带队赢球。

比赛结束后有人问他“觉得自己是明星了吗”,他笑着摇头说“我只是很讨厌输球”。

到了高三,他场均能拿32.5分8.8篮板5.1助攻,真正的“封神时刻”是2016年2月那场比赛球队和对手打满三个加时,里夫斯狂砍73分,最终以2分险胜。

隔天当地报纸头条写着“来自雪松岭的男孩,让整个州记住了他的名字”,高中打出这么好的成绩,大学篮球圈却没怎么待见他。

球探们觉得,小地方出来的白人后卫,数据水分可能大,还怀疑他扛不住大学级别的对抗。

最后只有威奇塔州立大学愿意收他,可到了那,他没适应大学比赛节奏,只能当边缘角色,根本不受重视。

无奈之下,两年后他决定转去俄克拉荷马大学,那里的联赛级别更高,他知道自己得更努力,刚转校的那一年,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进体育馆,最后一个离开。

队友说“深夜十二点还能听到球打地板的声音”,这种“死磕”的劲,比天赋更重要。

到了第二年,他场均能拿18.3分5.5篮板4.6助攻,成了球队绝对核心,NBA的大门好像终于近了些,可没想到,2021年选秀夜,他还是落选了60个名额,没一个属于他。

最后他接了湖人的训练营合同,从最底层开始打拼,本来想可能就是混个经验,没想到他硬是靠新秀赛季的稳定表现,从边缘球员打成了球队的“亮点人物”。

到了上赛季,他场均能拿20分,成了湖人稳定的第三得分点。

2023年,他入选了美国男篮参加世界杯;2024年圣诞大战,他一记绝杀上篮让勇士输了比赛;2025年3月对阵步行者,他拿了45分,刷新了自己的生涯最高分。

如今连续两场刷新得分纪录,里夫斯又让人们想起了“林疯狂”,但不一样的是,他的高光不是短暂的爆发,而是持续的成长。

现在湖人教练组得好好琢磨,等詹姆斯和东契奇回来,怎么安排三巨头的阵容。

有人问这赛季湖人能走多远,我觉得关键不在“明星多”,在里夫斯能不能兼容他能给东契奇挡拆拉空间,也能在詹姆斯缺阵时扛进攻,这种“全能型”球员是冠军队需要的。

但话说回来,要是战术安排不好,明星多了反而乱,所以里夫斯的定位会很关键。

回头看里夫斯的路,从纽瓦克小镇的简易球场,到斯台普斯中心的聚光灯下,他没靠背景,没靠运气,全是“输了再打”熬出来的。

他的故事比很多球星都接地气,没有一路绿灯,只有不认输的劲。

这种坚持,可能比51分的数据更有意义它能让那些小地方想打球的孩子相信,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能站在自己想要的赛场上。

里夫斯的传奇,显然还没结束。

来源:史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