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福,这是我家老郭让我交给你的。"王晓梅递过精致的纸袋,轻声说道。
文:家常百味录
"德福,这是我家老郭让我交给你的。"王晓梅递过精致的纸袋,轻声说道。
陈德福接过袋子,感受到了一定的分量。
"这是…"
"你回去再看吧,有困难随时打电话。"王晓梅拍拍他的肩膀,匆匆转身离开。
到了晚上陈德福才缓缓打开袋子,随后他如遭雷击,双手微颤,瞪大的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
广州的早晨,五点半。
城市还笼罩在黑暗中,陈德福已经睁开了眼睛。
二十年如一日的生物钟让他不需要闹钟也能准时醒来。
他翻身下床,简单洗漱后煮了一碗挂面。
窗外是城市苏醒的声音,远处工厂的灯火已经亮起。
"又是新的一天。"陈德福嘟囔着,拿起桌上的工作证。
证件照上,是一个神情严肃的中年男人,眼角已经有了皱纹。
鑫辉电子厂位于广州郊区的一个工业园内。
它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现在的规模,陈德福亲眼见证了这一切。
"德福师傅来啦!"门卫老李远远看见他,热情地打着招呼。
陈德福笑着点头,迈进了他工作了二十年的地方。
走过长长的走廊,推开车间的大门,机器运转的声音立刻充满了耳膜。
"师傅早!"年轻工人马小杰第一个迎上来。
"机器状态怎么样?"陈德福直接询问工作情况。
马小杰摇摇头:"三号线的主板测试仪又出毛病了,声音不对劲。"
陈德福点点头,放下工具包,直奔三号线。
他只是站在机器旁边听了三十秒,就皱起了眉头。
"电容要换了,声音发闷,还有轻微的电流声。"他的判断斩钉截铁。
"我找了半天都没发现问题!师傅,您真是机器的活字典!"马小杰惊叹道。
陈德福没有回答,已经打开了工具箱,开始修理。
他粗糙的手指在精密的电路板上灵活地移动,像一个外科医生在做手术。
中午休息时间,车间主任梁远志坐到陈德福旁边:"老陈,你来厂里多少年了?"
"整整二十年了。当年郭厂长还在小作坊里打工呢,我就跟着他了。"陈德福夹起一块青菜,笑道。
"二十年啊,你可真是元老级人物了。家里怎么样?"
提到家,陈德福的眼睛亮了起来:"孙子都上小学了,听他奶奶说成绩挺好。"
"什么时候把家人接过来?"
陈德福摇摇头:"太贵了,广州房租那么高。再说老婆要照顾孙子上学,我一个人在外面挺好的,能省钱。"
饭后,陈德福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喂,是我。"
"爸,你吃饭了没?"电话那头是女儿的声音。
"吃了吃了,你们呢?小宝上学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想爷爷了。爸,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
"等忙完这阵子吧,最近厂里活多。"陈德福含糊地回答。
他没有告诉家人工厂的订单越来越少,年轻工人已经开始陆续离开。
每个月,他依然按时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家,只留下够自己住小出租房和吃饭的钱。
晚上回到租住的小房间,陈德福打开抽屉,取出一个旧笔记本。
他翻开扉页,上面写着"退休计划"。
按照他的规划,再工作五年,存够钱,就可以回河南老家,安享晚年,陪伴妻子和孙子。
"再坚持五年。"他自言自语道,在日历上又划掉一天。
02
清晨,陈德福推开车间大门,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
往常机器轰鸣的车间,今天只开了两条生产线。
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看到他进来,纷纷投来复杂的目光。
"怎么回事?"陈德福走到梁远志身边问道。
梁远志拉着他走到角落:"听说上面要开会,可能要裁人了。"
"裁人?不至于吧?"陈德福皱起眉头。
"你没注意吗?最近订单少了一半多,二号车间已经停了。郭厂长这两天脸色难看得很。"
话音刚落,广播里响起通知:"全体员工请到会议室集合,有重要事项宣布。"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经理洪建国站在台上,脸色严肃。
"各位同事,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公司的付出。"
洪建国清了清嗓子,"但是,最近几年市场环境变化很大,加上贸易摩擦的影响,我们的订单量大幅下降。"
台下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
"经过管理层反复讨论,公司决定进行人员优化调整,部分岗位将被..."
"裁员。"坐在陈德福旁边的年轻工人张鹏小声说道,眼中满是担忧。
"公司会按照劳动法给予补偿,具体名单明天公布。希望大家理解公司的难处。"洪建国说完,快速离开了讲台。
会议室里立刻嘈杂起来。有人抱怨,有人焦虑,有人开始计划下一步去处。
陈德福沉默地坐在座位上。
他今年52岁,在这个城市已经工作了大半辈子。
如果被裁,这个年纪再找工作,谈何容易?
"德福哥,你应该不会被裁吧?你可是咱们厂的技术支柱啊!"马小杰凑过来说。
陈德福勉强笑了笑:"听天由命吧。"
回到车间,气氛明显不同了。
许多人干活心不在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未来。
陈德福却像往常一样,专注地修理机器,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德福,你就不担心吗?"梁远志忍不住问道。
陈德福抬起头:"担心有用吗?不如把手头的活干好。再说了,咱们厂的机器,我最熟悉,老板不会那么傻把我裁了的。"
梁远志叹了口气:"现在不一样了,听说厂里准备引进自动化设备,很多技术岗位都要被机器取代。"
这句话让陈德福的手顿了一下,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那也得有人会修机器啊。"
晚上回到出租屋,陈德福罕见地没有立即给家里打电话。
他坐在床边,思考着如果真的被裁,该怎么办。
他打开存折,看着这些年的积蓄。
虽然大部分都寄回了家,但也攒下了一些。
如果节省一点,不寄那么多回家,应该能撑几个月。
"不会那么倒霉的。"他自我安慰道,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一切都好,厂里挺忙的。"他没有提裁员的事,只是比平时多问了几句家里的情况。
挂了电话,陈德福久久不能入睡。
窗外,广州的夜色依然灯火通明,但他感觉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第二天,工厂里的气氛更加紧张。
大家都在等待那份决定命运的名单。
上午九点,人事部的林小莉拿着一份文件走进车间,贴在公告栏上。
瞬间,公告栏被围得水泄不通。
陈德福没有凑上去,而是继续修理手上的机器。
他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目光,有同情,有惋惜。
"德福哥..."马小杰走过来,欲言又止。
陈德福了然,轻轻点头:"我在名单上?"
马小杰垂下头:"对不起,德福哥。"
"没事,工作嘛,聚散都是缘分。"陈德福的声音很平静,仿佛被裁的不是自己。
十点半,车间广播响起:"陈德福请到经理办公室。"
走向办公室的路上,陈德福遇到了刚刚从里面出来的张鹏,年轻人眼睛红红的。
"师傅..."张鹏叫了一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好找工作,年轻人机会多着呢。"陈德福拍拍他的肩膀,推开了经理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洪建国正在整理文件。
看到陈德福进来,他停下手中的工作,示意他坐下。
"德福,你在我们厂二十年了吧?"洪建国开口道,语气有些不自然。
陈德福点点头:"是,从厂子刚起步就来了。"
"这些年,你对公司的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
洪建国递过一杯水,"说实话,这次把你列入裁员名单,我们也很为难。"
"公司有难处,我理解。"陈德福平静地说。
洪建国松了一口气,显然没想到陈德福会这么通情达理:
"公司决定进行技术升级,引进自动化设备,很多传统技术岗位都会被取消。
按照劳动法,你能拿到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就是3000元。另外,郭总特批给你额外5000元的慰问金,感谢你这么多年的付出。"
陈德福接过洪建国递来的信封:"谢谢。什么时候离职?"
"今天收拾一下,明天就不用来了。"
洪建国说,"对了,财务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所有手续,你签完字就可以领钱了。"
签完离职手续,陈德福回到车间收拾自己的工具。
他的工具箱是他工作二十年来的积累,里面有些工具是自己改装的,独一无二。
"德福哥,听说你被裁了?"梁远志走过来,一脸不可思议,"你可是咱们厂技术最好的啊!"
陈德福笑了笑:"可能我老了吧,跟不上新设备了。"
"胡说!"梁远志急了,"就你那技术,十个年轻人都比不上!"
陈德福正要回答,工友们已经围了过来。
有的带着点心,有的带着水果,甚至有人塞给他红包。
"德福哥,这是我们大家凑的一点心意,你别嫌少。"马小杰红着眼睛说。
陈德福一一谢绝:"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钱不能收。公司给了补偿,我不缺这个。你们好好干,有机会常联系。"
收拾完东西,已经到了下午。
车间里的人三三两两过来道别,陈德福一一握手,脸上始终带着平静的微笑。
"二十年了,舍不得啊。"走出车间大门时,陈德福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这里有他年轻时的汗水,中年时的坚守,现在,一切都要结束了。
"陈师傅!"
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陈德福转身,看到办公室职员林小莉跑过来:
"郭总让我告诉你,他出差去了,没能亲自送你,等他回来一定请你吃饭。"
陈德福点点头:"替我谢谢郭总。"
离开厂区大门,陈德福站在马路边,一时不知道该去哪里。
往常这个时候,他应该在车间里忙碌。
现在,整个下午都空了下来。
"要不去趟市场?买点菜,给自己做顿好的?"他自言自语道,迈步朝公交站走去。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陈师傅!等一下!"
陈德福回头,看到王晓梅匆匆追了出来。
郭明山的妻子平时很少出现在工厂,今天居然亲自来送他。
"陈师傅,你差点就走了。"王晓梅气喘吁吁地说,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纸袋。
"这是我家老郭让我交给你的。他说你是公司的功臣,他一直很敬重你。"
陈德福愣了一下,接过袋子。
袋子有一定分量,精心包装过,系着漂亮的丝带。
"这是..."
"你回去再看吧。"王晓梅打断他,塞给他一张纸条,"这是老郭的私人电话,他说你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打给他。"
陈德福接过纸条,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广州这个繁华而冷漠的城市里,这份情谊显得格外珍贵。
"谢谢你们。"他最后说道。
王晓梅拍拍他的肩膀:"有困难随时打电话。"
说完,匆匆转身离开。
04
公交车缓缓驶离工厂,陈德福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紧握着那个神秘的袋子。
这是什么?额外的补偿金?礼物?告别的纪念品?
袋子的重量和包装都暗示着里面可能是贵重物品。
按照分量判断,如果是现金,应该有厚厚一沓。
"不会是几万块钱吧?"陈德福心里暗想。
如果真是一笔可观的钱,那么接下来的生活压力会小很多。
车窗外,广州的街景快速掠过。
高楼大厦,繁华商圈,这座城市承载了他二十年的青春和汗水。
现在,他可能要和它告别了。
陈德福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52岁,在这个城市里已经算是高龄劳动力,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回老家?那里的工作机会更少,工资更低。
"得省着点花了。"他想着,手不自觉地紧了紧那个袋子。
也许这个神秘礼物能给他带来一线希望。
下了公交车,陈德福没有直接回出租屋,而是在附近的小公园坐了下来。
他不想那么快打开袋子,延长这份期待和遐想的时间。
公园里,几个老人正在下象棋,孩子们在嬉戏打闹。
陈德福看着这一切,想起了远在河南的孙子。
"也许是时候回去了。"他轻声说。
夕阳西下,公园里的人渐渐散去。
陈德福站起身,决定回出租屋。
路过菜市场,他想起自己答应过要给自己做顿好的,于是买了些青菜和一块五花肉。
"最后一次在广州吃饭,得吃点好的。"他自我安慰道。
回到出租屋,陈德福把菜放进小冰箱,洗了个澡。
然后他坐在床边,看着那个神秘的袋子,心跳不自觉地加快。
"不管是什么,都是心意。"他深吸一口气,决定打开袋子。
袋子系着精美的丝带,陈德福小心翼翼地解开,生怕弄坏了这份精心的包装。
里面是一个木质盒子,看起来很有质感。
盒子不大,但足够沉,让人充满期待。
"会是什么呢?"陈德福喃喃自语。
他的脑海中闪过各种可能性。
"如果是钱,应该有多少呢?"他不由自主地计算起来。
按照盒子的大小,如果是现金,塞满的话可能有几万。
即使是一万,也够他缓冲几个月,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干脆回老家开个小店。
陈德福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盒子表面,感受着那细腻的触感。
他突然变得犹豫了,害怕打开后的失望会大于惊喜。
"不管是什么,都是心意。"他再次对自己说,给自己鼓励。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是老家打来的电话。
"爸,今天怎么没给我们打电话?"女儿关切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今天有点忙,刚回来。"陈德福没有提裁员的事,不想让家人担心。
"小宝今天在学校得了奖状,老师表扬他写的作文。"
"真的?太好了,爷爷为他骄傲。"陈德福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
"爸,你声音听起来有点不对劲,是不是工作太累了?"
"没事,可能是有点感冒。"陈德福随口找了个借口,"你们好好的,我这边一切都好。"
挂了电话,陈德福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个盒子上。
如果真的是一笔钱,他可以考虑回老家团聚。
河南那边虽然工资低,但生活成本也低,一家人在一起也热闹。
"实在不行就开个小修理铺。"
他计划着,"我的技术在老家应该吃得开。"
窗外,广州的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这座城市。
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这座不夜城依然充满活力。
陈德福站在窗前,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心中有些不舍。
"二十年了,说走就走。"他叹了口气。
回到床边,陈德福终于下定决心打开盒子。
无论里面是什么,他都要勇敢面对。
"来吧,看看老郭给了我什么惊喜。"
他深吸一口气,慢慢打开盒子。
盒子的扣子有些紧,陈德福费了些力气才打开。
心脏跳得厉害,期待与紧张交织在一起。
盒子终于打开了。
陈德福如遭雷击,双手微颤,瞪大的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
"这是..."
盒子里既不是现金,也不是名表或其他贵重物品,而是一块陈旧的电路板。
陈德福踉跄着后退几步,撞到了身后的椅子,发出一声闷响。
混乱的情绪在他心中翻腾——困惑、失望、愤怒、不解。
他小心地拿起电路板,仔细端详。
这块电路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边缘有些氧化,但整体保存完好。
突然,一个记忆闪过脑海。
这不是普通的电路板,这是他二十年前刚进厂时修复的第一台机器的核心部件!
当时那台机器被所有人认为无法修复,但他硬是靠着过人的技术和耐心,找出了故障点并成功修复。
那次修复为公司挽回了巨大损失,也奠定了他在厂里的地位。
"他居然一直留着这个..."陈德福喃喃自语,心情复杂。
他苦笑着将电路板放在桌上,注意到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他展开纸条,上面是郭明山的亲笔字迹:
"您曾说这是您最得意的作品,我一直珍藏至今。技艺传承,望您不忘初心。"
陈德福看着这张纸条,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这算是安慰还是嘲讽?一块旧电路板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
"二十年的忠诚,换来一块废铁。"他自嘲地笑了笑。
但转念一想,郭明山能保存这块电路板二十年,也确实是看重他的贡献。
只是现在厂里困难,也许这是郭明山能给的最好的告别礼物了。
"聚也好,散也好,都是缘分。"陈德福叹了口气,伸手去拿电路板准备收起来。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电路板的一处细节。
那里有一处极其精巧的改装,绝对不是他当年的手笔。
出于职业习惯,他翻转电路板查看背面,想看看这个改装的目的。
就在这一刻,他惊呆了。
在电路板的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星海电子诚聘技术顾问,年薪15万,意向请联系138********"
陈德福的手剧烈颤抖起来,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内容。
这个电话号码他非常熟悉——是与鑫辉电子厂有业务往来的星海电子总经理的私人电话。
星海电子是广州的一家新兴企业,专注于高端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业内口碑很好,待遇优厚。
年薪15万,比他在鑫辉的工资高出一倍多!
"这...这是什么意思?"陈德福的大脑一片空白,无法理解事情的转折。
他再次拿起郭明山的纸条,重新阅读:"技艺传承,望您不忘初心。"
突然间,一切都明白了。
郭明山知道公司难以为继,不得不裁员,但他不忍心让跟随了自己二十年的老员工陈德福就这样被扔到社会上。
陈德福望着盒子中那块电路板,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焊点和线路。
这不是普通的电路板。
二十年前,这是他和郭明山一起设计的第一个产品原型,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与汗水。
如今,郭明山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一个新的开始。
鑫辉电子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这个月的订单锐减了六成,车间里的机器有一半都闲置着。
工人们窃窃私语,人心惶惶。陈德福作为老员工,比谁都清楚公司的困境。
可他没想到郭明山会这样安排他的去路。
他暗中联系了星海电子,为陈德福推荐了一个更好的职位。
而这种方式——通过一块有特殊意义的电路板来传达信息,既给了陈德福面子,又不至于让其他员工觉得有失公平。
陈德福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随电路板一起的,还有一张纸条:「老陈,星海李总的电话。他们需要你这样的技术大师。别推辞,为了你和家人。明山」。
"老郭啊老郭,你这人..."陈德福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眼眶湿润了。
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闪回:
加班到深夜一起吃泡面的日子,第一笔大订单时互相击掌庆祝的场景,郭明山孩子出生时他代替对方去谈判的紧张时刻...
窗外,夕阳西下,橘红色的光芒洒在窗台上。
陈德福想起今早郭明山叫他去办公室时的严肃表情,那时他还以为自己要被裁掉了。
现在回想起来,郭明山眼中的不舍和欲言又止,是因为不知如何开口送别老友。
他小心地将电路板放回盒子,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拨通了那个号码。
拨号时,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激动。
"喂,您好,我是李总。"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
"李总您好,我是陈德福,鑫辉电子厂的。"陈德福的声音有些颤抖。
"啊,陈师傅!郭总和我提起过您,说您是电子维修领域的大师。我们正好需要您这样的人才。"
李总的声音充满热情,"郭总说您对精密仪器的调校有独到见解,是行业里少有的能手。"
"郭总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分内事。"陈德福谦虚地说。
"您太客气了。我们星海最近承接了几个大项目,正缺您这样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方便明天来公司聊聊吗?薪资待遇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当然,当然可以。"陈德福连忙答应,声音中透着掩不住的欣喜。
"那太好了!明天上午九点,我派车去接您。"李总爽快地说。
挂了电话,陈德福坐在床边,久久不能平静。
人生的大起大落,一天之内经历得太多了。
06
第二天一早,陈德福换上最好的衬衫,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星海电子的办公楼。
公司环境比鑫辉好太多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先进的设备,年轻活力的员工。
李总亲自接待了他,详细询问了他的技术背景和工作经验。
"陈师傅,郭总把您推荐给我们,说您是他见过的技术最好的工程师。我们非常需要您这样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
李总真诚地说,"除了之前提到的年薪15万外,我们还提供五险一金、带薪年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很灵活,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
听到这里,陈德福心中的最后一丝顾虑也消失了。
这份工作不仅薪水高,而且时间灵活,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另外,"李总补充道,"我们公司有员工家属公寓,如果您有需要,可以申请,这样就能把家人接到广州来了。"
陈德福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么多年,他一直梦想能把家人接到身边,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
现在,这个梦想终于有可能成真了。
"李总,我非常感谢您的信任。我一定会尽全力为公司服务。"陈德福郑重地说。
合同很快签订了。
陈德福成为星海电子的技术顾问,负责设备维护和技术培训,工作时间灵活,待遇优厚。
回到出租屋,陈德福给家里打了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和女儿。
"真的吗?爸,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广州和你团聚了?"女儿激动地问。
"是啊,新公司有家属公寓,我已经申请了。等审批下来,你们就可以过来了。"陈德福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
挂了电话,陈德福看着桌上那块电路板,心中充满感激。
他小心地将它装进相框,准备挂在新家的墙上,作为人生转折的纪念。
"谢谢你,老郭。"他轻声说道。
半年后的一个周末,广州某大型商场。
陈德福推着购物车,身边是妻子和孙子。
三个月前,家人终于从河南老家搬到了广州,住进了星海电子的员工公寓。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能和家人团聚,孙子也适应了广州的生活,在新学校交了不少朋友。
"爷爷,我想要那个机器人玩具!"小孙子指着玩具区兴奋地喊道。
"好,咱们去看看。"陈德福宠溺地笑着,推着购物车向玩具区走去。
正在挑选玩具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陈师傅?"
陈德福转身,看到王晓梅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几件衣服。
"王老板!好久不见。"陈德福热情地打招呼。
王晓梅走过来,看到陈德福身边的家人,惊喜地说:"这是你家人?都接过来啦?"
陈德福点点头,骄傲地介绍:"这是我爱人,这是我孙子。"
"小朋友真可爱!"王晓梅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然后站起来问道:"在星海工作还习惯吗?"
"很好,感谢你们的推荐。"
陈德福真诚地说,"李总对我很照顾,工作也有挑战性,比在鑫辉的时候还要充实。"
王晓梅笑了:"那份'礼物'还满意吗?当时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被吓到了。"
陈德福忍不住也笑了:"确实傻眼了,以为你们在戏弄我。
现在想来,那块电路板比任何现金都珍贵,它不仅承载了过去的记忆,还为我开启了新的人生。"
王晓梅收起笑容,语气变得认真:"其实当时公司确实很困难,但老郭一直记得你的贡献,坚持要为你找到合适的下家。
你知道吗,他联系了好几家公司,最后选中了星海。"
陈德福听了,心中一暖:"替我谢谢郭总。"
"有时候,看似的失去可能是另一种获得,就看你如何理解了。"王晓梅意味深长地说。
告别后,陈德福一家继续他们的购物。
路过一家相框店时,陈德福停下脚步。
"等我一下。"他对妻子说,走进店里买了一个精美的相框。
回到家,陈德福小心地将那块电路板放入新买的相框,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这是什么啊,爷爷?"孙子好奇地问。
陈德福摸着孙子的头,语气中充满感慨:"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电路板,孩子,这是改变爷爷命运的钥匙。
它教会了爷爷一个道理:有时候,看似的结束,可能是另一个美好开始的入口。"
窗外,广州的阳光明媚灿烂,洒进这个终于团聚的家。
陈德福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幸福。
那块看似普通的电路板,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也点亮了未来的希望。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惊喜和转折,只要不放弃,始终保持初心,就会发现,每一次看似的结束,都可能是新生活的开始。
来源:惊鸿师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