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天价水果,价格下来了,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09:18 1

摘要:曾几何时,一些水果凭借独特的外形、新奇的口感或铺天盖地的营销,摇身一变成为超市货架上的“奢侈品”,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斤,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然而风水轮流转,短短几年间,这些昔日的“水果贵族”纷纷跌落神坛,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十元三斤无人问”的尴尬局面。

曾几何时,一些水果凭借独特的外形、新奇的口感或铺天盖地的营销,摇身一变成为超市货架上的“奢侈品”,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斤,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然而风水轮流转,短短几年间,这些昔日的“水果贵族”纷纷跌落神坛,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十元三斤无人问”的尴尬局面。

究竟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使然,还是商家过度炒作后的必然崩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泯然于市”的水果明星。

1. 红皮梨:网红光环褪去,价格“腰斩”再腰斩

红皮梨,原产于美国,2017年前后凭借其鲜艳的果皮和清脆多汁的口感迅速走红,成为朋友圈里的“打卡神器”。巅峰时期,售价一度高达30元/斤,是普通梨子的十倍有余。

然而,高利润驱使下,全国各地果农争相引种。短短几年,产量激增,市场严重饱和。如今,红皮梨在产地收购价已低至4元/斤左右,连种植成本都难以覆盖。从“网红”到“滞销”,红皮梨的命运,正是盲目跟风种植的典型写照。

2. 黑布林:李子界的“顶流”为何失宠?

黑布林(即西梅)曾是高端水果的代名词,因其个大、肉厚、甜度高,被奉为“进口李子之王”,售价常年维持在二三十元一斤。那时,送礼提一盒黑布林,显得格外体面。

随着国内种植技术成熟,云南、四川等地大面积推广,国产黑布林品质不断提升,且价格更具优势。加之进口渠道多元化,供应量大增,价格应声而落。更关键的是,部分产区因气候、管理问题,导致果实品质参差不齐,酸涩、软烂等问题频出,消费者新鲜感过后,自然不愿再为平庸的口感买单。

3. 火参果:颜值即正义?尝过就“劝退”

火参果,又称“刺角瓜”,外表金黄带刺,宛如外星来客,切开后果肉呈网格状,碧绿如翡翠,视觉冲击力极强。几年前,它作为“小众猎奇水果”风靡厦门、广州等沿海城市,单个售价高达15元。

但当人们满怀期待地品尝后却发现,可食用部分少,口感寡淡,味道像混合了黄瓜和青草,与高昂的价格形成巨大反差。尽管后来价格降至几元一个,但“雷品”标签已深入人心,消费者用脚投票,如今在菜市场已难觅其踪。

4. 阳光玫瑰:从“葡萄中的爱马仕”到地摊货

阳光玫瑰葡萄无疑是近十年最成功的水果单品之一。其粒大饱满、香甜无籽、自带玫瑰香气,刚上市时堪称“葡萄界的劳斯莱斯”,精品果在北上广深的高端超市卖到300元/斤也不罕见。

暴利之下,全国掀起种植狂潮。从云南到江浙,从山东到辽宁,大棚里一片片阳光玫瑰拔地而起。供应量指数级增长,价格断崖式下跌。如今,许多地方的地摊上,阳光玫瑰仅售2-5元/斤,与普通葡萄无异。曾经的“贵族”,彻底走入寻常百姓家。

5. 牛油果:健康神话破灭,沦为“高热量陷阱”?

牛油果的崛起,离不开“超级食物”“减肥圣品”的营销包装。健身人士、白领阶层趋之若鹜,将其视为健康生活的象征,单个售价轻松突破30元。

然而,随着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大众逐渐意识到:牛油果脂肪含量极高,热量远超米饭,所谓“吃了不胖”纯属误导。当健康光环褪去,其特殊的粉糯口感也并非人人喜爱。价格随之雪崩,如今几块钱一个,却依然难掩其“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6. 榴莲:王者降价,平民也能“实现自由”

“水果之王”榴莲,以其浓烈的气味和昂贵的价格著称。过去,一个普通大小的金枕榴莲,动辄要价两三百元,是节日送礼的“硬通货”。

近年来,泰国、越南等主产区连年丰收,我国进口配额放宽,海运效率提升,榴莲供应量大幅增加。同时,直播电商兴起,产地直发模式砍掉中间环节,价格更加透明。再加上海南、广西等地的国产榴莲开始小规模上市,进一步拉低了整体价格。如今,二十多元一斤的榴莲已是常态,“榴莲自由”正成为现实。

7. 车厘子:智利“红色炸弹”席卷中国

车厘子(大樱桃)曾是春节档的“奢侈品”,论颗售卖,单颗价格高达五六元。一箱动辄数百元的价格,并未阻挡消费者的热情。

转折点出现在智利车厘子的大规模扩产。得益于南半球反季节优势,智利车厘子集中在中国冬季上市,90%以上的产量瞄准中国市场。巨大的供应量使得价格逐年走低,尤其在四川等西南地区,产地收购价已低至几元一斤。曾经的“年货硬通货”,如今成了夏秋季节的平价水果。

结语:

从高价抢购到低价滞销,这些水果的兴衰史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市场的手永远比炒作的手更有力量。稀缺性可以短期推高价格,但一旦供给增加,价格回归是必然趋势。而真正决定一款水果能否长久立足的,终究是其稳定的品质、亲民的价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营销的泡沫被戳破,留下的只有真实的味道和理性的消费。那些靠概念和噱头堆砌起来的“贵族水果”,终将接受市场的无情检验。对于这些高价水果,大家认为是稀缺导致价格高,还是炒作的原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昨夜小楼又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