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59号州际公路上,警方手持步枪追捕“越狱”的恒河猴,枪声过后,仅剩一只在逃。杜兰大学声称猴子“不具有传染性”,但车上人员警告它们携带新冠、丙肝等多种病毒——这场罗生门正在密西西比州真实上演。
美国59号州际公路上,警方手持步枪追捕“越狱”的恒河猴,枪声过后,仅剩一只在逃。杜兰大学声称猴子“不具有传染性”,但车上人员警告它们携带新冠、丙肝等多种病毒——这场罗生门正在密西西比州真实上演。
2025年10月28日,美国密西西比州海德堡镇北部的59号州际公路发生惊人一幕:一辆运送实验用猴的卡车突然侧翻,多只恒河猴逃脱。警方迅速展开追捕,除一只猴子外,其余均被射杀。而杜兰大学与警方关于猴子是否携带传染病的说法完全矛盾,引发当地居民恐慌。
事故发生在59号州际公路117英里路标附近,一辆运送实验用猴的卡车发生侧翻。警方接报后迅速封锁现场,并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
当地警方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警告,称这些恒河猴携带丙型肝炎病毒、新冠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警方特别强调这些猴子“具有攻击性”,处置人员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截至10月29日,除一只猴子仍在逃外,其余逃脱猴子均已被处理。密西西比州野生动物与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已抵达现场参与后续工作。
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这些猴子是否存在传染风险。贾斯珀县警长办公室明确表示这些猴子携带病毒,而杜兰大学则坚决否认这一说法。
杜兰大学新闻与媒体关系负责人迈克·斯特雷克紧急澄清,称这些灵长类动物已属于其他研究机构,且“不具有传染性”。该校发言人安德鲁·约恩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也强调,这些动物用于科研,但“不具有传染性”。
然而,警方仍坚持最初立场,警告民众不要靠近这些猴子,发现后应立即报警。这种官方说法的不一致,加剧了公众的困惑和担忧。
这次逃脱的恒河猴是全球医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动物之一。它们体重约7.7公斤,因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常被用于艾滋病疫苗测试、新冠药物研发等重要研究。
然而,这种基因相似度也是一把双刃剑。恒河猴可能携带B型疱疹病毒,该病毒在猴群中无症状,但对人类致死率高达80%。这使得逃逸个体与当地野生动物接触后,可能催生新型重组毒株。
这些猴子原本饲养在新奥尔良的杜兰大学国家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经常向科研机构提供灵长类动物用于研究。但此次运输的目的地及运输方信息仍未公开。
这已不是美国首次发生实验猴逃脱事件。2022年宾夕法尼亚州曾发生类似事故,当时4只猴子逃脱,接触过猴子的一名当地居民随后出现红眼、流涕等类新冠症状。
更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11月南卡罗来纳州曾有43只实验猴集体“出逃”,整整两个月后才被全部捉回。这些事件暴露出美国实验动物运输与管理的系统性风险。
2018年,杜兰大学就曾因动物管理不善被罚款1.26万美元。从运输工具的安全性到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再到应急预案的完备性,美国在实验动物管理上存在明显漏洞。
此次事件引发了对生物安全下游风险的广泛关注。逃逸的猴子与当地野生动物接触后,可能形成病毒重组的新型传播链。
专家警告,每只逃逸猴子都在改写病毒进化树。恒河猴逃逸后接触浣熊等本地动物,可能导致病毒重组并回传人类,这并非科幻场景。
对比欧盟《实验动物保护指令》要求运输箱必须配备GPS追踪和应急报警装置,美国联邦层面至今缺乏统一标准。这一制度差异使美国面临更大的生物安全风险。
当最后一只恒河猴消失在密西西比州的夜色中,它带走的不仅是自身的命运,更是对全球生物安全体系的严峻考验。
正如一位生物安全专家所言:“每一起实验动物逃脱事件,都是对管理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 这次美国病毒猴逃亡事件,已经敲响了生物安全的警钟。
你觉得是故意泄露的病毒载体恒河猴吗?
来源: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