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爸脑梗两年了,这几天气温一凉就老犯头晕,昨晚还嘴角歪了下,现在没事了,还用去医院吗?”
“医生,我爸脑梗两年了,这几天气温一凉就老犯头晕,昨晚还嘴角歪了下,现在没事了,还用去医院吗?”
“你们是不是最近重阳节聚餐多了?饮酒、熬夜、暴食、天气骤凉……这些可都是脑梗复发的‘推手’。”
这是上周在门诊中,神经内科医生与患者家属的一段真实对话。
每年重阳节前后,医院脑卒中科室总是比平时更忙。很多人以为脑梗复发“来得突然”,但医生却说——“大多数脑梗复发并不是意外,而是行为积累的必然。”
尤其在节后这段时间,各类隐性诱因扎堆:天气骤冷、吃喝不控、血压波动、不规律作息……真正的风险不是节日当天,而是节后的那几周。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回顾性研究指出:
节后2周内,是脑梗高危人群复发的“第二波爆发期”。
而其中,加速脑梗复发的行为里,饮酒竟然只排第4名,第1名是很多人天天都在做、却毫无意识的动作!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揭开这个“榜单”的真相,尤其是第1点,请你务必认真看完,可能正是你习以为常的小习惯。
脑梗塞,俗称“脑中风”,是因脑部血管突然阻塞、血流中断导致的局部缺血坏死。
而大多数复发型脑梗,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血管进一步老化+诱因叠加造成的。
医学统计显示,第一次脑梗发作后1年内复发率可达30%,其中节假日过后是重要诱发窗口。
为什么偏偏是“节后”?
温差骤降 → 血管收缩更剧烈聚餐过多 → 血脂升高、血液黏稠作息紊乱 → 血压波动不稳医生提醒:“很多人以为‘挺过去一个节就没事了’,却忽略了节后的几天才是‘埋雷高发期’。”
真正危险的,是这些看似无害却反复出现的小行为。
第1名:早上起床就猛坐起、马上下地活动
这是很多中老年人天天都在做,却极易忽略的“潜在致命动作”。
清晨是人体血压最不稳定的时段,若突然起身,会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或血压飙升,诱发血栓移动或血管破裂。
《中国卒中防控指南》指出在清晨6:00~9:00是脑梗最高发时间段,近45%的脑梗发生在此时。
医生建议:醒来后在床上缓慢翻身坐起,停留3分钟再下床。
第2名:节后突击锻炼,剧烈运动拉伤血管
很多人节日期间“吃多了”,节后突然跑步、打球“补救”,结果过度运动反而加剧心脑负担,对血管壁造成应激性损伤。
尤其是冬季寒冷时晨练、空腹锻炼、气温骤降日出门快走,这些看似健康,其实对中风高危人群很不友好。
第3名:停药、忘药、擅自减药
节日期间聚会频繁,许多中老年人服药计划被打乱,“今天吃了没?”成了模糊记忆。
最怕的是:突然停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波立维)或降压药,极易引起血压反跳或血栓激活,是脑梗复发的重要诱因。
医生特别强调:“不论节假日有多忙,血压药、降脂药、抗栓药绝不能中断。”
第4名:饮酒、高脂饮食,诱发血脂波动+脱水
很多人以为“喝点酒活血”,其实酒精短期内可能扩张血管,但随后反跳性收缩剧烈,导致血压不稳、脱水加重。
同时节日高脂、高盐饮食,短时间内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血栓形成。
北京安贞医院研究指出:48小时内持续摄入高脂饮食,血液黏稠度上升13.7%,微循环流速下降18.5%,是脑卒中危险信号。
1.起床三分钟守则:躺→坐→立,守护清晨第一口气
醒后躺着活动手脚5次缓慢翻身坐起,停留3分钟再起身缓步前行,不急不冲这个小动作对脑梗高危人群尤其关键,可大幅降低清晨血压骤升导致脑梗复发的概率。
2.节后饮食“三减两补”,护血管、稳血脂
减盐:每日盐摄入控制在5g内建议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午餐最丰盛、晚餐最清淡,保持肠胃规律,也利于稳定血脂血压。
3.节后运动“温补型”最优,慢比快更健康
节后运动建议选择低强度、呼吸节奏舒缓、身体可控的项目:
太极、八段锦4.运动前一定热身5分钟,避免早晚温差大时段户外锻炼。
医生提醒:“节后1~2周,是养护血管、避免复发的‘修复期’,只要方法得当,反而是最适合调节的时机。”
节日虽短,健康风险却可能悄悄埋下。
特别是对于有过脑梗病史、三高基础、家族遗传、肥胖、吸烟等高危人群而言,不是怕节日“过猛”,而是怕节后“放松”。
今天,你可以这样自检:
是否早上起床太急?只要符合其中两项,建议尽早去医院做一次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彩超检查。
别等“感觉不对”才去看,脑梗不是一次性病,而是一场持续性的“血管拉锯战”。
保持稳定生活节奏+规律用药+科学饮食+适度运动,是最有效的“抗复发四件套”。
如出现头晕、视物模糊、嘴角歪斜、手脚麻木等脑梗前兆,请第一时间就诊,不可自我观察等待缓解。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卒中防控指南(2021年更新版)》
3.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节后脑卒中高发机制研究》
4.《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第55卷:脑梗复发时间窗与生活因素关系探讨
5. 国家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指南》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来源:老王健康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