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ello, our highlighters are big-brand quality, with large ink capacity and eye-friendly colors. 50 boxes get a small discount, 10
图片来源于微博
“Hello, our highlighters are big-brand quality, with large ink capacity and eye-friendly colors. 50 boxes get a small discount, 100 boxes have better margins.” 广州黄沙文具店的柜台前,12岁的李若熙用流利英语和外商讨价还价,妈妈马女士站在一旁,手里攥着纸笔却插不上话——这场不到十分钟的沟通,又为店里敲定了一笔订单。如今提起这段走红视频,网友们仍忍不住赞叹:“这英语不仅说得溜,生意经也懂!”
没人想到,这个刚上初一的潮汕姑娘,已悄悄成为家里的“金牌销售”。从2024年8月至今,她帮妈妈卖出的文具总额突破10万元,不仅覆盖了多年的英语学费,更让这家普通文具店打开了欧洲市场 。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一次偶然的“救场”。去年暑假,一位外国客商打电话询价封箱胶,不懂英语的马女士急得团团转,正在看店的李若熙鼓起勇气接了电话。从确认规格到谈妥价格,女孩全程应对自如,竟直接拿下3.5万元订单,挂电话时手心还攥着汗,眼里却闪着光。
这次“意外成功”像把钥匙,打开了知识与生活的连接门。从此,李若熙成了店里的专属翻译:外商到店考察,她带着参观样品台,熟练报出40mm规格荧光笔的批发价;微信上收到英文询价,她秒回消息确认订单细节;甚至有老客户特意留言:“就爱和你家合作,沟通太顺畅了”。网友翻遍视频发现,这姑娘的“业务能力”藏着大学问——介绍产品时先讲品质再报价格,议价时懂得“量大从优”的策略,收尾主动要微信跟进,一套流程比老手还老练 。
这份从容,源于五年如一日的积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李若熙每天雷打不动上25分钟线上外教课,用免费APP刷单词、读绘本,硬生生把词汇量练到高中水平,还拿下了PET证书 。马女士从未逼女儿死记硬背,反而创造了最鲜活的实践场景:遇到不会的文具术语,母女俩一起查词典;谈成订单后,复盘哪些表达能更得体。“语言不是书本上的符号,能用来解决问题才有用。”马女士的教育理念,在女儿身上结出了果实。
更动人的是,这场“生意经”里藏着双向的成长。李若熙会把谈判技巧用到课堂辩论中,英语月考稳拿班级第一;而文具店的生意也因她焕发新机,外商订单占比从零涨到三成。有次客户随口说“其他店沟通太费劲”,女孩立刻接话:“我们可以长期合作呀”,马女士在一旁笑着抹泪——曾经为学费犯愁的日子,如今成了最珍贵的教育注脚。官媒转发视频时点评:“这才是学以致用的天花板,比十个补习班都管用。”
当不少家长还在纠结“学英语有啥用”,李若熙的故事给出了答案。那些背过的单词,成了连接生意的桥梁;练过的口语,变成了家庭的底气;在谈判中学会的沟通技巧,更是受益终身的能力。就像马女士说的:“我不指望她考第一,但希望她有本事选择自己的路。”
如今走进那家文具店,常能看见女孩在柜台前一边写作业,一边留意电话。铃声响起时,她放下笔扬起笑脸,一口流利的英语穿过玻璃门,和街上的烟火气融在一起。这画面比任何奖状都动人——原来最好的教育从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让孩子带着知识走进生活,把每一份努力,都活成实实在在的底气。
来源:迷妹的时尚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