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火索源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则广告,该省斥资7500万加元,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滚动投放宣传内容,核心素材是共和党前总统里根1987年的公开讲话。
文 |林时砚
编辑 | 林时砚
7500万广告引火烧身,关税加码戳穿“附庸困境”
加拿大近期深陷贸易困局,被美国的关税重拳打得措手不及,只能转向东方寻求破局之道。
10月25日,特朗普公开表态,将对加拿大现有关税额外加征10%,语气强硬地直言“这是他们挑衅的代价”。
这一决策并非临时起意,却给本就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经济带来重创。
导火索源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则广告,该省斥资7500万加元,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滚动投放宣传内容,核心素材是共和党前总统里根1987年的公开讲话。
里根在视频中明确警示,高关税政策必然引发贸易伙伴报复,最终导致国内市场萎缩、企业倒闭、大规模失业。
安大略省的意图十分明显,想用共和党先辈的理念反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堪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特朗普的行事风格,这位美国前总统向来无视传统政治逻辑,当年对欧盟钢铝加征25%关税时,便不顾盟友情面,如今面对加拿大的“隔空叫板”,自然不会手软。
特朗普看到广告后当即暴怒,公开指责加拿大传播“虚假信息”,随即启动强硬反制。
美方不仅立刻中止所有正在推进的贸易谈判,还宣布在原有39%的高额关税基础上,再加征10%,这一举措让加拿大联邦政府陷入被动局面。
这则广告并非加拿大联邦政府主导,而是安大略省的单独行动。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加拿大各省与联邦政府在贸易政策上常有分歧,此前魁北克省就曾因木材出口关税问题与联邦政府产生公开矛盾,此次安大略省的擅自行动,直接将整个国家推向贸易战前沿。
联邦政府被迫妥协,表面承诺会撤下广告,却悄悄将停播日期定在棒球大赛闭幕后。
他们想借助大赛的高关注度最大化广告传播效果,这种“阳奉阴违”的操作彻底激怒了特朗普,让局势进一步升级。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显示,持续升级的关税战将给加拿大支柱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汽车产业是该国重要经济支柱,2024年对美汽车出口占比达76%,关税叠加后,已有多家车企宣布减产,部分零部件企业甚至启动裁员计划。
经济命脉被攥牢,美国“后院”的无奈与挣扎
作为G7集团成员国,加拿大为何在对美关系中毫无还手之力?核心原因在于其经济严重依赖美国,本质上沦为美国的“资源供应基地”,缺乏独立发展的主动权。
加拿大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贸易报告显示,该国75.3%的商品出口目的地为美国,97.1%的石油出口、99.2%的天然气出口均流向美国市场。
美加双边贸易额在加拿大总贸易额中的占比高达78.2%,而排名第二的东方贸易伙伴占比仅为3.8%,这种失衡的贸易结构让加拿大处处受制于人。
这种深度捆绑让加拿大在双边贸易中完全丧失了议价空间。
据《环球邮报》2023年报道,加拿大西部原油出口美国的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基准价,价差最高时达每桶32美元,相当于优质原油只能以“打折价”出售,每年因此损失超百亿美元。
加拿大并非没有尝试过突围,过去十五年间,该国累计投入超120亿美元,推进三大能源出口项目——北方门户计划、跨山管道扩建项目、拱新石Excel计划。
这些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修建绕过美国的运输管道,将能源产品直接出口至亚洲市场,获取合理市场价格。
但这些项目均以受阻告终,以跨山管道扩建项目为例,该项目自2013年启动后,便遭到环保组织的持续阻挠。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曝光,这些环保组织的资金中有30%来自美国基金会,他们以“保护水生生物”“维护原住民权益”为口号,多次组织抗议活动,导致项目工期延误8年,预算从74亿加元飙升至214亿加元,至今仍未完全投产。
能源出口受阻直接影响民生,阿尔伯塔省劳工部门数据显示,2022年该省石油行业失业率达7.8%,较项目受阻前上升4.2个百分点,大量工人被迫依赖政府救济金生活。
长期以来,加拿大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已经到了难以剥离的程度,就像被束缚了手脚,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自主决策。
向东看寻生机,12字准则考验真正诚意
美国的关税壁垒彻底堵死了加拿大的南向发展之路,走投无路之下,东方市场成为其破局的重要选择。
加拿大外长近期紧急出访东方国家,带着明显的合作意愿,主动释放善意信号。
最直接的行动便是取消关税壁垒,2024年9月,加拿大政府正式宣布,取消2018年跟风美国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的关税。
据加拿大钢铁协会公开数据,加征关税期间,该国钢铁企业对东方市场的出口额暴跌62%,多家企业濒临倒闭,取消关税后,已有企业接到首批东方订单。
总理卡尼也在多个国际场合表达合作意愿,称“加拿大无法左右他国贸易政策,但有权选择新的合作伙伴”。
这番表态背后,是加拿大经济的现实压力,但外界更关注的是,这种合作意愿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战略调整。
中国早已明确了与加拿大合作的核心准则,概括为12个字:相互尊重、重建互信、排除干扰。
这一准则看似简单,实则直指问题核心,尤其是“排除干扰”四字,考验着加拿大摆脱外部束缚、坚持自主决策的决心。
类似的案例已有先例,澳大利亚曾因跟随外部势力搞小动作,导致中澳贸易遭遇重创,葡萄酒、龙虾等优势产品出口受阻。
后来澳大利亚调整政策,取消部分不合理限制,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双边贸易才逐步回暖,2023年中澳贸易额同比增长12.4%,这充分说明,诚意是合作的前提。
加拿大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依赖,还有政治束缚。长期以来,加拿大政界习惯了在美国的庇护下发展,即便利益受损也不愿轻易改变。
但当前的关税危机已经证明,把经济命脉交到别人手中,永远没有安全感。
积极的信号正在出现,据《多伦多星报》报道,加拿大农业协会已组织企业代表团访问东方国家,重点推介小麦、油菜籽等优势农产品。
东方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让加拿大农业看到了新的增长点,而这只是合作的起点。
国家之间的合作,本质是平等互利的双向奔赴,中国愿意为加拿大提供合作机会,但这份机会不是临时的“避风港”,而是基于相互尊重的长期共赢。
只有加拿大真正摆脱外部干扰,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和贸易政策,才能赢得稳定的合作环境。
只要加拿大能坚守相互尊重的底线,拿出实打实的诚意,排除一切外部干扰,就一定能与东方国家构建起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这不仅能帮助加拿大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局,更能为所有国家提供启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才能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来源:青菀杳声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