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唐朝三百年疆域变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07:48 1

摘要: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到公元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到公元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终唐一朝,经历了武力开国、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夺位,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或辉煌或没落的历史进程,其疆域也随着王朝的兴盛和衰败起起落落,今天我们就来详述一下唐王朝的疆域变化和盛衰史。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高潮中,隋太原留守李渊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起兵入长安,立代王杨侑〔yòu右〕为帝。618年,李渊逼杨侑禅位,建立唐朝。至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隋末以来的割据势力已全部被消灭,唐朝完成了统一。

贞观二年(公元629年)唐朝疆域

隋朝极盛时期疆域

唐朝完成统一之后的疆域,与隋朝最盛时候相比,少了吐谷浑和高昌地区,因为在隋末天下大乱时,吐谷浑反叛,不仅收复全部失地,还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县却防御不了,从而失去对青海地区的实际控制,而高昌国则选择了依附西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唐王朝政治清明,国力逐渐强盛,不断地开疆拓土: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灭了东突厥,唐朝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军灭高昌,在新疆也先后设置了伊州(今哈密地区)、西州(今吐鲁番一带)和庭州(今乌鲁木齐一带)三个正式行政区,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设置安西都护府

贞观二十年,唐军击败薛延陀,进至郁督军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脉东支),薛延陀可汗咄摩支降。漠北铁勒回纥诸部百余万户,委身内属,请同编列。

贞观二十三年唐朝疆域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突厥车鼻可汗被擒,至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西突厥被击败投降;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军由山东半岛东端渡海进攻朝鲜半岛中部的百济,百济降;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军在天山击破铁勒;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罗联军灭高句丽,唐朝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

唐朝极盛时期疆域

在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唐朝疆域达到极盛,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此时唐朝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此后唐朝疆域开始缩水,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四月,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又联合于阗突袭龟兹拨换城,将其攻陷,唐朝只好放弃安西四镇。西端吐火罗地区(也就是阿富汗),随着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东征而全部失。

吐蕃插手安西四镇势力范围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建立后突厥政权,继而攻陷漠北,此后连年侵犯边境,势力趋于壮大,乃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蒙古高原及贝加尔湖等地区复归突厥。

公元682年,突厥复国

在武则天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里,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在疆域上武周也有所建树: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大将王孝杰阿史那忠率军出征西北。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对安西四镇增兵三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长寿三年(694年)正月,武则天派将军李多祚击破叛乱的室韦。二月,派王孝杰破吐蕃孛攵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薛延陀泥熟俟斤等万余人。

武周时期版图,公元698年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唐朝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于漠南,遏制后突厥汗国,唐朝再次开始占据漠南地区,并长期控制漠南地区。

唐玄宗时期,收复了沦陷于契丹的辽西营州,及唐睿宗时期赐给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民族,尤其是公元713年设置室韦都督府,让唐朝对东北方向除渤海之外的地区羁縻统治到唐朝末年。在西域方面唐朝吞并大小勃律且攻灭突骑施,塞北方面降服复国的后突厥,后又扶持回鹘剪灭后突厥。

开元二十九年唐朝疆域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首都长安,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在领土疆域上,吐蕃趁着唐朝的内乱攻略陇右诸州: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吐蕃陷陇右所辖的(今青海湖边)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6军及石堡、百谷、雕窠3城,同时又陷鄯、武、叠、宕4州。宝应元年(762年)至广德元年(763年),先后取秦、渭、洮、临、成、河、兰、岷、廓9州。

吐蕃隔绝了安西四镇与唐廷的联系

广德二年(764年),吐蕃陷凉州;永泰二年(766年),陷甘州及州境的居延海(今内蒙额济纳旗),吐蕃北边界拓至回纥,大历元年(766年)与大历十一年(776年),由东而西攻克肃州、瓜州;建中二年(781年),吐蕃西进攻陷沙州(今甘肃敦煌)、伊州(今新疆哈密),安西四镇沦为飞地。

但孤悬在外的安西四镇日子也不好过,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占据北庭(北庭的西州例外,792年,吐蕃占西州,完全占领北庭),并占领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之后几年,吐蕃占据安西其他三镇,使唐朝人感慨“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安史之乱后,吐蕃侵吞唐朝陇右、安西大片疆域

唐武宗执政时期,唐朝对外击溃回鹘乌介可汗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并制造了会昌中兴的局面。

九世纪中期,唐朝朝廷出兵占据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沙州人张议潮驱逐吐蕃,控制河西、陇右,并控制西域北庭的部分地区,归附于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并斩杀尚恐热,传首京师。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

归义军重返唐朝

此后的唐朝疆域基本没有太大变动,主要是内部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在损耗着帝国的躯体: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农民起义,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又爆发黄巢起义,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的严重打击,其统治名存实亡。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来源:尤里的爸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