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学专业选择的舞台上,热门与冷门从来不是就业质量的绝对标尺。在西南大学这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里,存在着这样一些专业:它们名声不显,却在就业市场上表现惊艳。
在大学专业选择的舞台上,热门与冷门从来不是就业质量的绝对标尺。在西南大学这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里,存在着这样一些专业:它们名声不显,却在就业市场上表现惊艳。
它们招生时常被忽视,毕业时却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它们不追逐聚光灯,却默默培养着社会特定领域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在不少人印象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能显得“冷门”甚至“枯燥”,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却是用人单位最抢手的。
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获得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重庆市“可敬可亲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该专业的“冷门”源于社会对专业的了解有限,而它的“高就业”则源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稳定需求。
以前招生时调剂率高达40%多,很多新生一度想转去其他学院。但经过培养,现在的情况是其他学院的学生想转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来。
近年来,该专业本科就业率在全校排名第一,一大批全国重点中学不断来院争抢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专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985高校作为研究生优质生源争抢完毕。
动物科学是西南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之一,在山东省2023年最低分为569分,因此被称为西南大学最冷门的专业-1。该专业以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特色。
该专业的“冷门”源于公众对农业类专业的偏见,以及基层工作环境较为辛苦的刻板印象。而它的“高就业”则源于现代畜牧业发展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的质与量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不断提升,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
毕业生可在畜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现代畜牧企业就业,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随着经验积累,毕业生在畜牧行业的发展空间和薪酬水平普遍可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公众认知中相对陌生,却是西南大学一个就业前景稳定的专业。该专业全国排名还是不错的,具有一定的学科实力。
该专业的“冷门”源于其交叉学科特性不被大众了解,而它的“高就业”则源于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管理等领域的持续人才需求。
专业学习涵盖土地测量、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毕业生主要面向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评估机构等就业。随着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水产养殖学是西南大学另一个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农学类专业,常被考生忽视。这主要源于公众对水产养殖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渔业层面,认为工作环境较为艰苦。
该专业主要研究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及其养殖环境和方式等,实践性很强。
该专业的“冷门”源于人们对农业类专业的偏见以及对基层工作环境的顾虑,而它的“高就业”则源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海洋牧场、智慧渔业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水产养殖业早已摆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转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毕业生可在水产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现代化养殖企业就业,也可自主创业。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尤为抢手,薪资增长潜力大。
历史学专业在不少人听来就觉得“遥远”、“冷门”,如果不想教历史或考历史研究生,很多学生会考虑转专业。
但西南大学的历史学专业有其独特的就业优势,在2023年山东省录取分数线中排名第八,最低分619分,显示出一定的认可度。
该专业的“冷门”源于公众对人文基础学科就业面的狭隘认知,而它的“高就业”则源于其毕业生扎实的综合素质和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教育部直属六所师大之一,西南大学为历史学毕业生进入教育系统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校历史学专业的老师教学水平高,课程引人入胜,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支持。
除基础教育领域外,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在文化传播、文博管理、出版编辑、党政机关等多个领域都有良好发展,职业生命周期长,后期发展潜力大。
从思想政治教育到水产养殖,从动物科学到历史学,这些专业印证了“冷门”不代表前景黯淡,相反,它们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支撑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
选择专业如同投资,价值往往隐藏在不被大众关注的地方。这些专业培养的是解决社会特定领域关键问题的专业人才,它们的价值不会因知名度而减损,只会随时间推移而愈发珍贵。
在专业选择上,有时绕开竞争激烈的热门赛道,会发现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优势,结合社会长远需求,或许能在这些“冷门高就业”专业中,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条康庄大道。
来源:京海读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