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博物馆的近现代书画珍藏中,虚谷的《杂画图册》宛如一颗孤星,不与其他海派大家的繁华热烈争辉,却以其特有的冷逸之光,照亮了晚清绘画的另一个向度。这套作于十九世纪末的册页,不仅是对传统花鸟、山水题材的延续,更是一次对绘画本体的深刻叩问,一种在喧嚣尘世中保持精神
在上海博物馆的近现代书画珍藏中,虚谷的《杂画图册》宛如一颗孤星,不与其他海派大家的繁华热烈争辉,却以其特有的冷逸之光,照亮了晚清绘画的另一个向度。这套作于十九世纪末的册页,不仅是对传统花鸟、山水题材的延续,更是一次对绘画本体的深刻叩问,一种在喧嚣尘世中保持精神独立的孤傲宣言。虚谷的艺术,正如他的身份——从清军参将到出家画僧的转变一样,充满了矛盾与张力,而这套《杂画图册》正是这种张力最为完美的视觉呈现。
虚谷《杂画图册》一。
一、冷逸的笔调:形式语言的革命
虚谷的笔法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那种“战笔”、“断笔”的运用,在《杂画图册》中达到了极致。他画中的线条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如锥画沙”、“如屋漏痕”的圆润流畅,而是呈现出一种刻意为之的艰涩与顿挫。无论是松针的锐利、梅枝的刚硬,还是山石的棱角,都被这种断断续续、充满抵抗感的线条所定义。这种笔法不是技巧的缺失,而是一种自觉的美学选择——它打破了自董其昌以来对笔墨“柔媚”的偏好,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节奏。
虚谷《杂画图册》二
在《杂画图册》的蔬果部分,这种笔法的革命性尤为明显。茄子、白菜、竹笋这些日常之物,在虚谷笔下失去了它们圆滑的轮廓,变得棱角分明,仿佛由几何块面构成。这种处理方式令人惊讶地预示了后来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形式探索,却完全源自中国绘画内部的变革动力。虚谷通过这些“不漂亮”的线条,向观者提问:美的形态是否只能有一种?在柔媚圆熟之外,是否可能存在一种以刚健、生涩为特质的美学?
虚谷《杂画图册》三
二、品物的禅机:日常生活中的永恒
《杂画图册》所选题材大多平凡——花卉、蔬果、鱼虫、山水,无一是奇珍异宝。但正是在这些寻常物象中,虚谷展现了他非凡的洞察力。他画中的金鱼,眼睛被夸张为方形,身体几乎几何化,游动在水中却有一种超现实的静止感;他笔下的松鼠,不再是传统绘画中灵巧可爱的形象,而变得瘦骨嶙峋,仿佛饥饿的精灵,在枯枝间寻找着生存的可能。
虚谷《杂画图册》之香远溢清
这种对物象的“陌生化”处理,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看方式。虚谷不是要为我们呈现一个美好的自然幻象,而是要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本质结构。在他画中,一朵花、一棵白菜、一条鱼都获得了某种永恒性,它们从各自的实用语境中解脱出来,成为独立自足的存在。这种观念与禅宗“即物即真”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禅者眼中,一花一叶皆具佛性,寻常物即是道之所在。
虚谷《杂画图册》之
虚谷对空间的处理同样极具个性。他常常将物象平面化,削弱传统中国画中的三维幻觉。在册页的某些部分,物体仿佛被压扁在纸面上,前景与后景的界限模糊,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间压缩感。这种处理不是西方透视法的简单模仿,而是对中国绘画自身平面性特质的强化与发展。
然而有趣的是,在这种总体上的平面化倾向中,虚谷又通过极其精微的墨色变化,暗示出物象的质感与体积。他画中的菊花,花瓣似乎既是扁平的剪影,又有着细微的厚度;他笔下的山水,远山与近景几乎处于同一平面,却通过墨色的浓淡区分出空间层次。这种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悖论关系,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张力,让观者在“看”与“知”之间不断徘徊。
虛谷《杂画图册》之竹韵。
四、色彩的孤寂:墨与色的对话
在色彩运用上,虚谷同样展现出独特的品味。他的设色往往清淡雅致,以浅绛、花青、淡赭为主调,很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即使在描绘秋色绚烂时,他也保持着一种克制的优雅。这种对色彩的节制,与他的出家身份有关,更与他的美学追求一致——在繁华落尽处见真淳。
虚谷《杂画图册》之菊有黄华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虚谷对白色的运用。在他的画中,白色不仅仅是“留白”,更是一种积极的造型元素。他常常让大面积的白色包围着物象,创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那些漂浮在空白中的花朵、蔬果、鱼虫,仿佛脱离了具体的时空,存在于某种永恒的状态中。这种处理方式,既延续了中国画“计白当黑”的传统,又赋予其新的表现力——白色不再是“无”,而是充满了呼吸与禅意的“有”。
虚谷《杂画图册》之金鱼。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虚谷,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越时代的现代性。那种形式上的简练、线条的锐利、空间的非常规处理,都与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某些追求不谋而合。难怪有论者将虚谷称为“中国最早的现代画家”,这种评价或许有过誉之嫌,但确实指出了虚谷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特质——对绘画本体的自觉。
虚谷《杂画图册》
虚谷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他的创作态度上。在晚清画坛普遍追求“雅俗共赏”的氛围中,虚谷坚持了自己的“孤峭”路线,这种不迎合、不妥协的姿态,正是一种现代艺术家的独立精神。他的画不需要被所有人理解和喜爱,只为那些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观者而存在。
虚谷《杂画图册》之香远溢清
虚谷的《杂画图册》最终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可能性——在孤峭中见丰饶,在冷逸中藏深情。这套册页不仅是晚清绘画的瑰宝,更是中国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坐标。虚谷通过他那战笔断线的独特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别样审美世界的大门,那里没有甜俗的媚态,没有程式化的敷衍,只有一颗在笔墨间跳动着的孤傲灵魂。
在今天这个图像泛滥、视觉疲劳的时代,虚谷的艺术显得尤为珍贵。他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不在于取悦眼球,而在于触动心灵;不在于重复已知,而在于探索未知。《杂画图册》中的每一幅小画,都像是一声清澈的磬音,在都市的喧嚣中轻轻响起,唤醒了我们对于纯粹、本真之美的记忆与渴望。
一2025年10月记于沪上三林。
来源:读史书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