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体”就一定是差诗吗?这8首唐诗都是典型的老干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06:24 1

摘要:“老干体”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歌功颂德”,而非特指退休的那帮人写的诗,虽然他们确实经常写。

这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老干体”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歌功颂德”,而非特指退休的那帮人写的诗,虽然他们确实经常写。

有人说“老干体”不仅歌功颂德,也有格式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堆砌辞藻等特点。其实这是错误的,混淆了“老干体”和“劣诗”的区别。

一首诗写得再差,如果没有歌功颂德,你就不能称其为“老干体”,你可以称其为“劣诗”、“差诗”等。

敲黑板,讲重点:“老干体”的典型特征就是歌功颂德,“老干体”里面也有好诗。

唐朝有哪些老干体?下面这8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寒山上半空,临眺尽寰中。

是日巡游处,因兹道术通。

川霞开宝雾,扶桑日初出。

烟霭氤氲抱,城阙参差耸。

睿想追神骏,洪恩布寰海。

微臣窃抃舞,何以答尧年。

张说是开元前期的文坛领袖,大量应制诗出自其手,这首诗是他随唐玄宗登骊山而作,是典型的老干体。

开篇写骊山之高,视野之广,暗喻帝王居高临下,俯察万物。“川霞开宝雾,扶桑日初出”一句以日出东方、霞光万道的景象,来象征皇恩浩荡、国运昌隆。

“睿想追神骏”称赞玄宗的思绪如天马行空,超凡脱俗。结尾“微臣窃抃舞,何以答尧年”更是标准的“老干体”结句,先表达自己私下欢欣鼓舞的忠诚,再自问如何才能报答这如尧舜一般的太平盛世?颂圣与自谦结合,浑然天成。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这首诗是标准的中书省官员视角的“朝堂颂歌”,此诗和它的几首和诗都是典型的老干体,也是最著名的老干体。

此诗首联从宏观着笔,描绘官员们拂晓时分持银烛入朝,行走在漫长的京城大道上,禁城在春晓中显得青苍深邃,庄严肃穆。

颈联“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写百官行走在玉阶上的剑佩撞击之声,衣衫沾染上御炉飘出的袅袅香气。这声音与气味,成为了权力与荣耀最具体、最迷人的感官象征。

尾联“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是典型的老干体写法,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中书省官员共同沐浴皇恩、每天都能以笔墨文章侍奉君王的荣幸与自豪。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尽管王维此诗艺术成就很高,但就其内容而言,是一首标准的、高水平的“朝堂颂歌”,也就是老干体。

诗中描绘了大唐早期宫廷的庄严景象。首联以“鸡人报晓”、“尚衣进裘”的细节渲染皇家气派。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名句,将大明宫比作九重天门,将各国使臣朝拜天子的场面写得气势磅礴,极大地歌颂了帝国的强盛与皇帝的威仪。

颈联通过“日色”、“仙掌”、“香烟”、“衮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人神交融的圣洁氛围,进一步神化了皇权。尾联归结到贾至的工作,也带有对中枢权力的赞美。

全诗富丽堂皇,格调高华,是“老干体”中的顶级佳作。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是岑参对贾至原唱的奉和之作。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通过“花”、“柳”、“星”、“露”等自然景物与“剑珮”、“旌旗”等人文景象的交织,将庄严的朝会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仿佛不是凡间集会,而是仙家仪仗。

这种将宫廷生活仙境化的笔法,是最高级的颂圣。尾联归美于贾至,称赞其诗作如“阳春白雪”,难以企及。

全诗格调高昂,辞采华美,是“老干体”中的典范。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

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

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

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这首诗是沈佺期陪同皇帝临幸太平公主南庄时所作。首联点明地点和事件,称皇帝车驾为“鸾驾”,已显尊崇。

中间两联描绘宴饮场景,“天女贵”既指太平公主身份尊贵,也暗喻其受到皇帝恩宠。“近臣欢”则表达了自己能参与盛会的荣幸与欢欣。

尾联“圣藻”指皇帝的诗歌或题字,“宸象”意为帝王的星象,这里将皇帝的墨宝比作高悬于天的星辰。

而“微臣窃仰观”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卑微臣子对皇帝无比敬仰、只能偷偷仰望的姿态,将臣子的谦卑与对皇权的敬畏表达得淋漓尽致,是“老干体”中标志性的结句方式。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诗圣杜甫亦不能免俗,在朝为官时也写下了这样的应景之作,诗中记录了作者在紫宸殿退朝时的所见所感。

前两联描绘朝堂的肃穆与华美,宫人引导仪仗,香气随风流转,花影随着官员的身影移动,一派祥和雅致的景象。颈联“天颜有喜近臣知”表达了作为“近臣”能窥知皇帝心情的荣幸与亲密感,这是一种隐性的颂圣。

尾联“会送夔龙集凤池”,以尧舜时的贤臣“夔龙”比喻同僚,赞美了朝廷人才济济,展现了一种安闲雅致、心满意足的朝官心态。

玉辇金舆天上来,花园锦簇望春台。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酒杯。

云霞草木相辉映,歌舞楼台迤逦开。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这首诗描绘皇帝春日游幸望春宫的盛大场面。首句“玉辇金舆天上来”便将皇帝的车驾比作自天而降,奠定了神化皇权的基调。

诗中极力渲染环境的优美与宴饮的欢愉,“鸟哢声声入酒杯”生动有趣,将自然之声与人间之乐融为一体,构思精巧。

最夸张的是尾联“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诗人竟以命令的口吻对天下河流说,你们都该来此朝拜,不要再向东流了!这种极度夸张的想象,旨在歌颂望春宫乃人间仙境,皇权威仪足以号令自然,将“老干体”的颂圣手法推向了极致。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遍承回辇处,飞花故落舞筵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苏颋此诗与李適同题,同样也是老干体。

此诗开篇点题,春色宜人。“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一联,对仗工整,气象万千。从宫中能俯瞰终南山,在城上仿佛与北斗星平行,极力夸张望春宫地势之高,视野之阔,暗喻皇权至高无上,与天地同位。

颈联“细草遍承回辇处,飞花故落舞筵前”,用拟人手法,写细草承恩,飞花助兴,仿佛自然万物都在主动为皇帝的游赏增光添彩。尾联与李適诗类似,将鸟鸣与音乐相融,歌颂一派天人和谐的盛世乐园景象。

8首唐朝的“老干体”诗分享完了,它们生动地记录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场景,反映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并展现了在那个强大帝国里,文人们对于“盛世”的集体想象与颂扬,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对“老干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唐朝的“老干体”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

来源:驶向一江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