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凌晨俄乌冲突最新战报:现代斯大林格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05:20 1

摘要:综合截至2025年10月30日凌晨的多方信源,自10月29日凌晨以来,俄乌战场呈现全域胶着态势,顿涅茨克州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拉锯战强度达到近期峰值,赫尔松地区的战术试探逐步升级为大规模行动前奏,而黑海粮食协议的暂停执行与国际社会的新一轮博弈,让这场进入第四个年

综合截至2025年10月30日凌晨的多方信源,自10月29日凌晨以来,俄乌战场呈现全域胶着态势,顿涅茨克州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拉锯战强度达到近期峰值,赫尔松地区的战术试探逐步升级为大规模行动前奏,而黑海粮食协议的暂停执行与国际社会的新一轮博弈,让这场进入第四个年头的冲突更添复杂性。

波克罗夫斯克,即红军城方向成最激烈战区。该方向因扼守波克罗夫斯克至斯拉维扬斯克的铁路干线——乌军东部战线七成补给的运输命脉,成为双方必争之地,被外媒称为"现代斯大林格勒"。乌克兰总参谋部10月29日晚间通报显示,10月28日凌晨的装甲集群对决中,乌军以无人机蜂群与迫击炮协同战术,在开阔地击溃俄军先头部队,200名俄军士兵仅17人幸存,摧毁俄军2辆坦克、12辆装甲车及1辆运兵车,彻底遏制其攻势。在随后24小时内,俄军以"肉浪战术"持续冲锋,乌军共击退45次进攻,双方在市区周边高地展开反复争夺。至10月29日下午,俄军攻势未减,又发动36次密集攻击,但因乌军提前炸毁前线三座桥梁,俄军补给车无法接近,士兵随身携带的弹药仅能支撑两小时作战,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开源情报平台Oryx通过战场残骸验证,俄军当日在该方向至少损失12辆战车,另有7辆受损撤离。

在赫尔松方向,第聂伯河两岸的对峙已演变为"无人装备试验场",俄军的"敢死队引导战术"与乌军的"地面无人平台"形成新型对抗模式。当地时间10月29日深夜,俄军第聂伯集团军派出多支小股敢死队,在无人机和滑翔炸弹掩护下强渡河流,抵达卡兰廷尼岛后并未硬拼,而是以"以身引弹"方式引导后方苏-34轰炸机实施精准打击,这种被士兵称为"地狱领航"的战术造成乌军河岸阵地多处受损。乌军则出动"地面自动平台"协助运弹与伤员转运,虽仍需人工遥控且动作笨拙,但有效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卫星图像显示,卡兰廷尼岛桥梁已被严重破坏,双方均否认是己方所为。截至30日凌晨,乌军已在赫尔松主城区外围完成多轮兵力集结,远程火炮部队进入预设阵地,俄军方则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模糊视频,宣称"已巩固河东岸有利阵地",但未获独立媒体证实。

库皮扬斯克、红利曼方向:俄军西部集团军发言人谢尔盖·济宾斯基10月29日宣称,已击退乌军第154旅的多次反扑,该旅兵力损失过半,剩余人员被压缩在库皮扬斯克与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之间的狭小区域,补给线完全中断,士兵"每天仅能分到5发子弹和半块面包"。但乌军同日通报称,过去十天在该区域收复库切里夫亚尔和苏赫茨克两个居民点,解放面积达185.6平方公里。斯洛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方向:双方围绕城郊制高点展开激烈拉锯,乌军总参谋部表示,俄军动用升级版UMPK滑翔炸弹实施远程打击,迫使乌军防空系统前推部署,当地民用设施因炮火波及出现多起损毁。奥列克桑德里夫卡方向:乌军南方作战司令部通报,10月28日清晨至29日午夜,共击退俄军16次集群攻击,其中3次击退伴随白刃战,俄军遗尸200余具。苏梅、哈尔科夫地区:俄军从别尔哥罗德方向发动多轮炮火覆盖,哈尔科夫州洛佐瓦亚市10月29日遭俄军新型KAB-UMPB-5R滑翔炸弹袭击,该弹飞行距离达130公里,系首次在该区域投入实战。乌军则以"海马斯"火箭弹反击俄军弹药库,引发连环爆炸。

在空袭与远程打击上,乌克兰空军10月30日凌晨发布的战报显示,过去24小时内,乌防空部队在哈尔科夫州伊久姆地区击落1架俄军米-28N武装直升机,飞行员未能成功弹射。乌军苏-27战机编队在电子战掩护下,对卢甘斯克州斯瓦托沃附近的俄军S-400防空阵地实施突袭,摧毁雷达站1座。导弹和炮兵部队则完成42次火力打击任务,重点摧毁俄军前线指挥所3个、弹药囤积点6处。俄罗斯国防部同日通报称,俄防空系统在赫尔松、扎波罗热等方向击落乌军1架苏-25攻击机、3架米-8运输直升机及193架无人机,其中34架试图突破莫斯科州防空圈,最终在克里姆林宫周边被拦截,社交平台视频显示莫斯科州一处油库因无人机残骸坠落引发火灾。俄军方特别提及,夜间作战中摧毁37架乌军FPV自杀式无人机,并拦截8枚美制"海马斯"火箭弹。值得关注的是,俄军在打击中首次大规模使用射程达193公里的增程型滑翔炸弹,该弹配备抗干扰引导模块,可从乌军防空火力覆盖范围外投放,已造成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州普里德涅普罗夫斯卡热电厂损毁,导致该市大部分区域停电。

此外,基辅市区在10月29日深夜遭遇俄军无人机集群袭击,101架无人机形成密集攻势,乌军虽拦截约90架,但仍有残骸击中高层住宅楼,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6名儿童。乌军证实,此次袭击中损失1架F-16战机,飞行员安德烈·奥列斯基中尉牺牲,这是乌军列装该型战机以来损失的第五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0月29日正式宣布,因"乌克兰在英国专家协助下多次袭击黑海舰队船只",暂停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同时撤回航行安全保证,将前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视为"潜在军事货物运输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深感遗憾",强调该协议是79个国家3.49亿人民的"生命线"。作为应对,联合国与土耳其主导的联合协调中心已商定10月31日启用临时海上人道主义走廊,土耳其和罗马尼亚海军将提供联合护航,欧盟则表示正开辟陆路通道,通过波兰、匈牙利等国转运乌克兰粮食,但波兰等五国此前已宣布延长对乌粮食禁令,仅允许"借道过境"。

国际援助方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0月29日举行的乌克兰-北欧峰会上透露,丹麦、冰岛、挪威、芬兰和瑞典已达成共识,将联合向乌提供6套IRIS-T防空系统及配套弹药,其中挪威承诺额外捐赠200枚精确制导炮弹。与此同时,由乌克兰、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4国及欧盟组成的"援乌联盟"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以俄罗斯被冻结的主权资产利息作为抵押,向乌提供500亿美元贷款,用于采购武器装备和修复能源设施 。不过美国方面传来负面消息,总统特朗普明确否认将向乌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称"操作训练需耗时一年,不符合当前紧迫需求",北约秘书长吕特随后表示支持这一决定。

俄罗斯则以战略威慑回应西方援助,10月29日俄国防部宣布成功测试核动力巡航导弹"9M730 Burevestnik",该弹射程达1.4万公里,可突破任何现有防御系统。克里姆林宫同时警告,若俄境内深处遭袭,将采取"压倒性方式回应"。美国战争研究所(ISW)在最新分析中指出,俄乌双方均已进入"消耗战僵局",俄军日均阵亡近千人,2025年至今仅推进0.2%领土,却付出每平方公里167人的伤亡代价,而乌军弹药缺口达70%,冬季来临前的战场态势恐难有根本性改变。

来源:长旅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