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靠背的上午场,湖人缺少东契奇和詹姆斯,里夫斯再拿41分也没能救回比赛,108比122不敌开拓者,杨瀚森出战8分钟仅靠罚球拿到1分,关于他轮换位置的讨论一下子热了起来
背靠背的上午场,湖人缺少东契奇和詹姆斯,里夫斯再拿41分也没能救回比赛,108比122不敌开拓者,杨瀚森出战8分钟仅靠罚球拿到1分,关于他轮换位置的讨论一下子热了起来
说白了,这场球的基调从跳球就定了:两队都在赶场,湖人主力短缺,里夫斯从第一节就得自己扛
他一上来就是轻巧的上篮、稳定的中距离,范德比尔特的暴扣把气氛烘起来,艾顿也跟着投进
开拓者这边,阿夫迪亚一条龙把节奏扭回去,霍勒迪抛投、格兰特远投,比分僵持到16平
坐在场边的我能感到一种小心翼翼的紧张,教练组不断招手换人,球员们走到替补席先抓一把毛巾再坐下,谁都知道今天跑不动就要被甩开
杨瀚森的上场时间被安排在第二节中段,刚一上来就找机会要位
一次篮下转身,球刚出手就被干扰,下一回他强攻篮筐,手一紧发力却没打中框,只有那次被犯规的罚球2中1算是留下痕迹
你能看到他回到板凳时咬着牙,盯着场上的节奏看了很久,末节垃圾时间再上,还是没找到感觉
这个8分钟,3投0中、1分1篮板的数据,很难撑起更多轮换时间
比赛的推进其实很清楚
首节末,克林根跟上的暴扣帮开拓者28比24领先;
第二节湖人靠范德比尔特、八村塁和艾顿的二次进攻把比分追上,里夫斯滑翔上篮,短暂领先到38比37
转折出现在第三节,阿夫迪亚连中两记三分,霍勒迪和格兰特在外线把湖人的防线拉扯开,比分瞬间被扯到73比58,节末开拓者89比77带走主导权
末节,开拓者一上来就是克林根空接、霍勒迪两记三分,湖人虽靠克内克特远投、范德比尔特暴扣追到96比107
但关键回合霍勒迪连续抢分,卡马拉滑翔上篮,比赛再无悬念
这是一场数据不缺故事的球
里夫斯41分5助攻3抢断,背靠背连续40+的稳定性让他成了湖人目前的核心点;
艾顿16分8篮板、八村塁16分6篮板、克内克特16分、范德比尔特14分8篮板3抢断,都是在尽力补位
开拓者这边,多点开花更扎实:阿夫迪亚25分4助攻3盖帽、霍勒迪24分5篮板6助攻2盖帽、格兰特22分3抢断,克林根拿到16分14篮板2盖帽,夏普16分7篮板4抢断
杨瀚森留下1分1篮板,镜头不多,却在赛后被讨论得最多
结果落地也很直接:开拓者客场赢球,战绩来到2胜2负;
湖人两连胜中断,从2胜1负变成了2胜2负
这还是背靠背的背景下发生的
更扎心的是,有业内人士提到,教练组目前给杨瀚森的“固定窗口”就集中在第一节中后段的3到4分钟
如果优势或劣势明显,末节垃圾时间再补一点
跟队记者也传出类似声音,是否下放到发展联盟的议论在升温,但还没到官宣的地步
你要承认,湖人的阵容深度问题肉眼可见
权威观点也在赛后反复强调
“角色球员缺少稳定得分点,替补席贡献不足,是影响战绩的关键因素”
开拓者则用最低薪资的首发去做了最实用的事:硬度够、防守不虚、几个人都能自己创造机会
西部就是这样,没绝对弱旅,谁跑得动谁就赢得多
读到这,你可能会想钱跟比赛到底有多大关系
根据Sportico在2025年10月的报告,NBA30支球队的平均估值达到55.1亿美元
相比去年涨了20%,较2022年翻了不止一番;
勇士以113亿美元居首,湖人100亿美元第二,尼克斯98.5亿美元第三
上赛季各队从电视转播权分成约1.03亿美元
新合同生效后今年将升至1.43亿美元,到2035年每队每季可达2.81亿美元
说白了,钱在往上走,竞争也在往上走
资源向头部集中,角色球员要在有限机会里交作业,才不被下一轮大浪拍下去
拿一场老例子做对照也很有意思
2024年12月3日,湖人80比109不敌森林狼,那场也是背靠背,体能一塌糊涂
詹姆斯和戴维斯加起来只有22分,詹姆斯三分连续19投不中还送出6次失误,正负值-28全队最低
比分从下半场开始一路下滑
这类比赛提醒我们:当你的主攻点疲劳、替补乏力,输得难看并不稀奇
把镜头再拉到开拓者的另一场胜利
今年10月他们击败勇士,就是靠多点得分、合理分配球权,限制住对手核心
用“不花哨、但够稳”的方式把比赛拿下
这场赢湖人,某种程度上是那套思路的延长线
先建立节奏,再用防守和轮换把分差维持住
我个人有个直觉:杨瀚森的关键不在一两次不中,而在做简化
简单卡位、快速下顺、把罚球稳住
在那3到4分钟里干好最基础的事,教练就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垃圾时间不该是“放松区”
而是“证明区”
最后留一句话给这场球,也留给接下来的赛季:在西部,想站稳脚跟,得先学会在背靠背里不掉队
下一场,湖人需要有人在里夫斯之外主动站出来;
开拓者呢
还要把这份“最低薪资的昂贵执行力”维持下去
这两支队伍的路径看起来不同,但目标都一样——
来源:喵喵不是大老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