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实人再埋头苦干,晋升名单里还是没你——哈佛刚发的500家公司调研直接戳破窗户纸:同一批KPI里,会“装”的跑得比只懂点头的快47%。
老实人再埋头苦干,晋升名单里还是没你——哈佛刚发的500家公司调研直接戳破窗户纸:同一批KPI里,会“装”的跑得比只懂点头的快47%。
我看完只有一个反应:原来领导要的不是老实,是“策略性真诚”——说人话就是,芯子别坏,但话得学会拐弯。
剑桥那帮脑科学家更损,把人塞进fMRI里扫一圈,发现前额叶真能练出来:只要提前想好“哪些底线不能碰”,现场就能张嘴把黑锅推成团队福利,脸不红心不跳,数据里还看不出撒谎。
他们给这招起了个名叫“诚信弹性”,我听完只想翻白眼,弹性?
不就是教我们怎么当不粘锅。
更真实的是抖音上那个#元宝挑战#,3.2亿播放,全是晒自己怎么“睁眼捡钱”。
有人半夜刷短视频,看到公司要搞新项目,第二天一早先举手抢任务,PPT里把组里兄弟名字全挂上,领导一看:这娃有担当。
其实活儿是别人通宵干的,他只管汇总。
评论区一水儿“学到了”,我隔着屏幕都闻到卷味。
领英今年的报告也补刀:78%的HR把“适应性诚信”写进五年人才刚需。
翻译过来就是——基层你得像螺丝钉,指哪打哪;中层得会变通,锅来了能旋身;高层又得装回老实人,稳如磐石。
一个U型曲线把打工人的一生安排得明明白白,想升上去,就得在圆滑和老实之间反复横跳。
我试了半个月,套路不复杂:
1. 每天上班前写三条“今天打死也不让的底线”,贴在显示器边;
2. 谁甩锅过来,先回“我整理下数据再同步”,给自己五秒想退路;
3. 汇报时把“我”改成“我们”,数字放大10%,领导嘴角明显上扬。
结果上季度绩效直接跳一档,奖金多拿八千。
组里小姑娘偷偷问我是不是有关系,我哪敢说实话,只能学着HR的口吻:核心竞争力提升了。
所以别再骂自己嘴笨,也别幻想光靠努力就能被看见。
时代只奖励一种人——芯子是实的,外壳会变形。
底线留给自己,面子留给别人,票子才能留进口袋。
老实不是原罪,笨才是。
来源:正能量星星D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