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题人物张雪峰近日解封复播,首场直播超4万人在线。他在直播中一改以往的“文科无用论”,认为文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比其过往对文科的贬低表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话题人物张雪峰近日解封复播,首场直播超4万人在线。他在直播中一改以往的“文科无用论”,认为文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比其过往对文科的贬低表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围绕学文科是否有用,将来是否能养得活自己,坊间争论已久。虽然文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非谁能轻易定论,但需要承认的是,很长时间以来,社会上尤其是中学生家长当中,重理轻文倾向明显。过去被认为是文科就业高地的金融行业,近年来招聘也更加倾向于数理专业背景的人员。
文科生是学理不行才学文吗?似乎有不少人是这样认为。实事求是地看,对于一些在高中阶段理科颓势已现的学生来说,学文科既是一种次优解,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但同样实事求是地说,更多高中阶段的学生,不论男女,其实学文学理都行,只不过在社会上“重理轻文”氛围的裹挟下,从父母到自己,都对学文的前景感到灰心,转而掉头学理。
尽管有论点认为前些年文科扩招幅度很大,因为文科专业扩招的成本似乎更低,只要同一个老师多教些学生即可。但数据显示,文科的高考录取比例仍然低于理科,学理科更容易上大学,上好大学。近年来,一些知名高校在扩招中更倾向于扩大理工类“交叉学科”的招生。文科则陷入无用论,加上录取率低,学文更需要勇气。这就又构成一个恶性循环,越少人报考,高校设置的文科专业就越少,例如现在有多少大学敢对哲学、社会学专业大比例招生?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大的社会环境来说,学理科出来,当然更容易就业,起薪更是要秒杀文科生,这一点对名校毕业生更适用,这几年名校毕业生纷纷应聘各互联网、AI“大厂”高薪技术岗位的榜样效应体现得尤为明显。已经出现名牌高校AI算法应届硕士生年薪150万元这么夸张的新闻。即便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无所不知,文科硕士想找个月薪过万的工作也是难上加难。又有人说学文史哲,考公考编有优势,诚如斯言,但申论之外还有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理科生照样能凭借行测高分轻而易举击败文科生。况且,文科生就业难,与众多文科专业名不副实也有关。例如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这些专业,倘若师生一起纸上谈兵,实战经验可能还不如学校大门口卖肉夹馍的小老板。
只是,夏虫不可语冰。长期以来,社会对文科的偏见主要源于对文科实际应用和价值的误解,非过来人不足道。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会,一群人有一群人的缘分。从笔者个人角度去看,我们不去说唐诗宋词那些一句诗带火一座城千百年的辉煌,就是单论从古到今,文科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深度辨析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是大多数专业所能企及。
文史哲润物无声,其间感悟亦是自我救赎,无论文科理科,人与哲学终会相逢。人生某些时刻,总会领悟到文学的力量,聆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体会到哲学的开悟。在社会及高校完成对文理科平衡发展的重视,以及通识教育的推广,为文科生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之前,文科生本人并不需要妄自菲薄,生活不只刚就业那一年,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确定性,谁知道三五年、十年二十年后,会有什么样的际遇,这和文理科无关,多和会不会做人、怎么样做人有关。都说各行各业,真诚才是必杀技,做一个真诚的文科生,无论如何,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同样为了流量,网红可以在四年前极力推荐土木工程专业,理由是中国一直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农村人都在往城里跑,城里人挣钱越来越多,有了改善居住的需求,这样房地产就会发展,所以学土木专业将面临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四年后,又照样可以把土木专业贬得一无是处。无他,四年后换了一批家长来充值咨询,自然要给金主“我一直正确”的印象。当然,你不能要求一个追逐流量的人定义文科存在的价值高低,正如文科的意义从未因谁的褒贬而有丝毫改变。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蒋光祥
责编 辛省志
来源:南方周末
